JanFebMarAprMayJuneJulyAugSepOctNovDec

自我管理

 知識工作者必須肩負起自我管理的責任。

 知識工作者很可能比雇用他們的組織長壽。知識工作者的平均工作年限或許是五十年,但是一家成功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年。因此,知識工作者的壽命會超越任何雇主,而必須準備至少換一次工作,這種現象會愈來愈普遍。這意味著,多數知識工作者必須自我管理。他們得將自己放在能做出最大貢獻的地方,他們也必須學會發展自我。他們必須知道何時要換工作、如何換工作,以及工作的方法和時機。
 自我管理的關鍵在於瞭解我是誰?我有哪些優點?我要如何獲致成效?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歸屬何處?我不歸屬何處?最後,成功管理自我的關鍵就是反饋分析:紀錄你所做的每項關鍵行動或決策的預期成效,九個月或一年後,比較預期的成果與實際的結果。

 思考與實踐:瞭解個人優點、價值觀以及專長,藉以管理自我;接著,實行反饋分析。首先,記錄關鍵行動或決定的預期成果,九個月或一年後,比較預期的成果和實際的結果。
 《典範移轉:杜拉克看未來管理》
 《自我管理》(柯比迪亞線上課程)

 

階級與責任

 傳統組織仰賴命令權威;資訊組織則仰賴責任。

 當企業的組織是以現代資訊技術為核心,企業便必須問這個問題:「誰在何時、何處需要什麼資訊?」而職責在於報告、而非做事的管理職務與層級,便可以廢除。
 不過,資訊組織需要自律,從基層主管一路到管理高層也都要肩負責任。傳統組織仰賴命令權威;資訊組織則仰賴責任。工作流程則是由下而上,復而由上而下。因此,唯有每個人、每個單位都為自己的目標、要務、關係、溝通負責,資訊系統才能發揮功能。如此才能迅速決策並迅速回應。唯有瞭解、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才能獲得這些益處。若要讓每位成員都清楚目標何在,就必須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凝聚點。倘若組織以資訊為本,而財務控管是唯一的語言,多元化勢必崩潰,引發混亂,猶如巴別塔(Tower of Babel)。

 思考與實踐:貴組織是靠財務控管維繫,還是因為彼此瞭解、持有共同的價值觀、相互尊重而凝聚?為自己和自己所屬的單位負責,包括你的目標、關係與溝通。
 《管理新境》

 

加入對的組織

 我要歸屬何處才能像個人?

 你必須在適當的組織從事適當的工作,才能發展自我。根本的問題是:「我要歸屬何處才能像個人?」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瞭解你需要哪種工作環境,才能有一流的表現:大型組織?還是小型組織?獨自工作?還是與人合作?確定的環境?還是充滿不確定?是否需要時間壓力?
 經過深思熟慮,倘若你對「歸屬何處」的答案竟是,你並不屬於目前這個工作環境,那麼下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是因為你無法接受組織的價值觀嗎?是組織腐敗嗎?與你不合的組織當然會對你造成損害;因為若你發現所屬組織的價值觀與你不合,你就會變得憤世嫉俗,並看輕自己。或是因為你發現自己竟為貪污腐敗的老闆效力,他竟然是名政客,或只關心個人事業。或是最棘手的,你所敬佩的老闆卻未盡到主管的重大職責:扶植、培養、拔擢能幹的部屬。如果你未得其所,如果組織根本是腐敗的,或是你的表現未獲肯定,那麼辭職會是對的決定。

 思考與實踐:你適得其所嗎?是或不是?原因又是什麼?如果你未得其所,你該辭職嗎?
 《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

 

樂在工作

 熱愛工作的人才會有所表現。

 熱愛工作的人才會有所表現。我並不是說,這些人喜歡自己所做的任何事,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觀念。人人都得做不少的例行工作。每位偉大的鋼琴家天天都得練三小時琴,而沒人會說,他們喜歡天天練琴,但他們就是得做。天天練三小時琴不是件有趣的事。不過,如此一來,即使經過四十年後,你仍然會感受到琴藝的進步,所以你今日樂在其中。許多年前,我曾聽到鋼琴家有個絕妙的說法:「我會一直練到指尖有生命。」當然,練琴是乏味的例行公事,但你卻可以樂在其中。
 同樣的,我所見過樂在工作的商界人士也是如此。他們的習慣是:反正事情得做好,而我之所以樂在其中,是因為我樂在工作。我相信,這不是平凡與傑出之間的差別,而是所謂的「學習型組織」—整體組織成長,流程改變—與或許表現出類拔萃,但五點一到,人人便將工作拋諸腦後的組織間的差別。

 思考與實踐:不斷練習,直到你的指尖有生命。
 〈心智會議〉(Meeting of the Minds)
 〔摘自《開拓視野:經濟諮商局雜誌》
 (Across the Board: The Conference Board Magazine)〕

 
 
 
原價:450 元
特價: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