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工作》

  市場上第一本廣為閱讀的工作心理書籍,「樂在工作」也成為台灣社會朗朗上口的一句口頭禪。出版20年,仍為市場上極為長銷之工作心理書籍。
★1986年出版,印量近30萬冊
★高希均 專文導讀


 
 
是人在前進,是書在改版

 

是一本書,連結空間,讓成長於花蓮的徬徨青年,在台北發現前進的可能。
是一本書,連結生命,讓一名學校工友,蓄積成為文化事業總經理的實力。

身為出版工作者,我們總是盼望一本好書,會在一個時空,對某個翻閱的讀者產生良善的影響。我們一直堅持這種信念,因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創辦以來第一位總經理林天來先生,就一直在我們身邊。

參加1986年《樂在工作》徵文比賽,當時是花蓮女中學校工友的林天來先生獲得首獎,因此機緣,從一名普通讀者成為「天下文化」倉庫管理員,並在天下文化任職十三年後,成為這個事業群的總經理。

25週年紀念版收錄林天來先生1986年《樂在工作》徵文比賽首獎作品及得獎感言,及2002年林天來先生就任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經理時的文字記錄,一同見證「讀書的力量」。 (編按•2007年)

《樂在工作》徵文比賽首獎作品
生命的光彩

林天來
花蓮女中工友•1986年

記得在禪宗的公案中,有一則弟子向達摩祖師請教的對話:
弟子語達摩祖師云:「我心不寧,求師父予我安心。」
祖師云:「拿心來,我為你安。」
弟子云:「找不到心。」
祖師云:「我為你安好了。」

這則公案,具有很深遠的禪意。時隔一千五百年後,找不到心,依舊是現代人的悲哀;心不安,尤其是年輕人的苦悶。然而,「樂在工作」這本書,不僅讓現代人重拾失落的心,更安撫了青年人掙扎、苦悶的心靈。

我是一名年輕的校工,在「天下的書」雙月刊中,發現「樂在工作」這本書。當我還沒有讀它的時候,實在不相信校工的工作,會有什麼樣的樂趣可言?我也不相信,一本書真能帶給人們樂在工作的喜悅。我只相信「錢」,因為錢是我勞力工作的唯一報酬,我任人使喚三十一天之久,為的是─能在每個月初一領到一萬元的薪水,如此而已!我和許多年輕朋友一樣,經常幹一行怨一行的抱怨著:自己是大材小用、懷才不遇、時不我予……。   

然而,當我在四月十六日收到「樂在工作」這本書的時候,一切的一切都為之改觀了。這本書的序文中:「工作不是為了生存,而是要把個人的生活賦予意義,把一己的生命賦予光彩。」近二個月來,這段話一如暮鼓晨鐘般,敲醒困惑自己的惡夢,也敲醒了自己不安的心思。

失意不可忘形

當我再次拿起鋤頭和圓鍬,默默地在校園內種花除草的時候,這已經不是一份討人厭的工作了;而是懷抱一份感激之心的工作,期望花開的日子能夠早些到來。當我再次拿起掃把掃地的時候,這已經不是一份丟人現眼的工作了,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代價,也是一種挑戰,更是有一份完成後有喜悅成就感的工作。因為重新認識自己的工作,進而由衷地尊重這份工作的價值,於是我一刻都不敢放鬆的充實自己、鞭策自己。

有人常說:「不可得意忘形。」但我卻深深感受到「失意尤其不可忘形」這句話的難能可貴。一個人處於逆境,更需要能夠自得其樂,堅持既定的人生目標,全力以赴;畢竟失意的人不僅沒有悲觀的權利,也沒有悲觀的時間了。我以前相信「努力並不一定會為自己帶來成功」這句話,現在依然相信!但我現在尤其明白:每一位成功的人,都是經過一大段「樂在工作」的歲月,努力而來的。

「樂在工作」這本書,引述了聖經箴言書中的句子:「他內心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他就是怎樣的人。」相同的,工作的悲哀與痛苦,是自作自受的,工作的喜悅和樂趣,也是自找自尋的。聰明的朋友,我們選擇苦在工作還是樂在工作呢?


得獎感言

從天下叢書編輯部通知我得獎至今,一直不敢相信這一切會是真的!但我卻由衷期盼「假如我是真的」;因為我已迫不及待地把這份意外喜訊,告訴了家人和關心我的朋友。

學校裡我讀「機工科」,社會上學的是「電工」,現在做的是「雜工」,喜歡的卻是「文史研讀」;我不知道何以如此複雜,但那個人確實是「我」。

我是中學裡一名年輕的校工,或許是出於自卑感作祟,以往在工作環境中,總是感受到:一個人的職業,竟然和人格是成正比起伏的。為此,我困惑而懊惱不已!

在許多深夜裡,我苦思苦尋,為了那遙不可知的未來而掙扎、努力。所謂「天助自助者」,老天爺最是慈悲為懷的,他也只能幫助那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於是,唯有自我肯定、自我超越和自我期許,才是最為真實可靠的。

而今而後,我依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沒有意義和價值?但我終於明白:如何安排每一天的生活,讓其充實而愉快,卻是自己刻不容緩的責任與權利。

我尤其明白,當掌聲過去的時候,一切又將歸於平靜而重新開始。


我只能拼命向前
一個工友的故事

林天來
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經理•2002年

誰會想到,二十年前播下的一顆種子,二十年後成就了一片森林。

誰會想到,十三年前的一個工友,今天是一家文化產品公司的總經理。

我,林天來,生長在花蓮一個清寒的家庭,家中有九個兄弟姐妹,父母親沒受過學校教育。從小半工半讀、高工畢業的我,全家學歷最高。

1984到1989年間,我在花蓮女中擔任工友及圖書館管理員。近五年的時間裡,我白天種花除草、掃廁所、洗游泳池……,夜深人靜時刻,我儘量減少睡眠時間,認真讀書。

1986年天下文化出版《樂在工作》一書,並舉辦全國徵文比賽。當時我在醫院看護內人,深夜裡讀完這本書,就以自身體驗寫了一篇「校工的生活」參加徵文。非常幸運的,幾個月後接到通知,我獲得了首獎。

更幸運的是,那次徵文得獎之後,我有幾次機會見到高希均教授,並常常寫信向他陳述自己的志趣與抱負。

1989年,當時29歲的我「拋妻棄子」,帶著三套衣服和一萬元現金,從花蓮搭自強號火車到台北,如願進入天下文化工作。住在倉庫的我(可以免費看書到深夜),從書籍的倉管和發行工作做起,先後擔任行銷、企劃、副主任、副理、經理、社長特別助理、副總經理等職務。多年來,雖然職稱和職務不同,但工作態度不曾改過,始終為好書的出版與行銷,熱情地樂在工作。

非常幸運的,2002年2月22日我受命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總經理,這一天正是我前來台北工作滿十三年的日子。記得那天夜晚,我在筆記本上抄下胡適之先生的一首詩:「偶有幾莖白髮,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身為出版工作的一名小兵,受之於社會的太多太多了,除了拚命向前,我沒有其他選擇。

總經理這個職務唯一的責任,就是為公司「賺錢」,可是我們認真、拚命的「賺錢」,背後的意義是推廣了一本本的好書,為社會播下了一顆顆進步觀念的種子。我們相信因賣書而賺的錢是「小錢」﹔讀者因買書而得的利是「大利」。

十六年前的一本書和一次徵文,改變了一個工友的生命。我多麼盼望能有更多更多的朋友,在讀書中找到快樂、找到知識、找到力量、找到希望、也找到方向。

二十年前高希均教授和王力行總編輯播下一顆種子,經過同事們的努力,和讀者的支持,二十年後成就了一片森林。而「天下文化」下一個光彩的二十年,就要從今天開始……。

(本文摘自2002年天下文化20週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