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策略》

  在台灣掀起一陣藍海旋風,「藍海」儼然成為一種代名詞,代表著產業、以及個人無限的可能與想像。
★2005年出版,印量27萬冊
★獲選2005政大百大科技管理好書Top10讀
★高希均、朱博湧、李紹唐 專文推薦

 

鄧嘉玲(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

2005 年的市場上,企業正苦思如何擺脫產能過剩、削價競爭的困境,《藍海策略》的出版即是想給企業和個人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當時,為了要讓這本書盡快出版,我們成立了一個編輯小組,由本書責編張怡沁小姐彙整。公司並因此頒給這個小組「最佳貢獻團隊」獎。這個獎牌至今還放在編輯室,每看到它,就想到小組同仁同心協力、共同打拚的美好經驗。

編輯部同仁也常分享,大家看到企業人士、賣花的小販、捷運上的年輕男女、 忙碌的家庭主婦都人手一冊《藍海策略》。令人十分欣慰,也體會到閱讀的力量之大。

那年九月,我們還請來本書的兩位作者----金偉燦和莫伯尼,與台灣企業和個人讀者面對面的交流。從會場上熱絡的討論,可以看出本地讀者也正在苦思出路。

編輯最大的驕傲,就是編了對社會有貢獻的書,這本書便讓我們曾經參與並貢獻心力的同事有這樣的感覺。

 經由本書編輯精選出的 iReading閱讀分享文章(嚴選12篇),如下:

書房名稱:
江戶川柯南
文章標題: 個人也要講求藍海策略!
我不是學管理的,也不是學財經的,但是因為這本書太紅了,公司發起讀書會,我就在必須交作業的情況下,讀完了這本暢銷書。

話雖如此,這本書所陳述的概念卻讓我一讀就懂。書中用圖表去分析目前市場的狀況,以及評估新的想法,也十分清楚又容易練習。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也把自己工作上的狀況試著套進圖表加以分析,的確很能夠幫助思考,收穫匪淺。


書房名稱:愛做白日夢的魚
文章標題: 人的問題無法有效解決,無法徜徉於藍海
剛接觸這本書時,蠻期待有新理論提出,實際閱讀後有點失望,因為作者是從眾多企業中彙總歷史經驗得到論述的,但創新價值理論事實上早已有許多公司在執行,如果仔細去找一些國際企業成功的傳記,可以窺出更多端倪來。

企業是由人創立的,多年輔導企業的內控制度(internal control )與管理規章的設計與執行的經驗,花在內部組織的溝通,比設計制度多很多時間。「人能成就制度,亦能破壞制度」,同事逆向思考笑說,如果今天企業在創立之前就架好制度,再把人放進來的話,就像青蛙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熱,青蛙不覺溫度上升,人已經習慣事先訂好的作業,這樣就可縮減溝通時間;但現實企業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制度建好後,再去設立公司的,因為商機不等人。既有的公司基本作業已有如此重重阻礙,欲置入新的藍海策略難度可想而知。


書房名稱:Rando!
文章標題: 值得一再研究的好書-藍海策略
我是念資訊出身的,也一直專注在電腦系統的規劃與實作,對企業管理與策略擘畫不怎麼有概念,所以起初擔心這本書太深奧而放在一邊沒有認真研讀,這陣子轉到幕僚工作,對於策略訂定的方法與理論有急切的需要和深刻的領悟所以用心的把這本書讀完,這才發現先前的擔心根本就是多餘的。

對藍海策略的第一印象是:我當然知道要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但是現在資訊發達,做生意的人都聰明的很,當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實驗成功並賺大錢的時候,就是追隨者加入戰場把藍海染紅的時候,怎麼辦?



書房名稱:vincent850
文章標題: 我見藍海
「藍海策略」五大途徑中, 的最後兩項「克服重要組織障礙」及「把執行納入策略」,放在作者思考範圍內容中, 是最值得讓人認同本書寫作的重點之一了 。

之前也閱讀過波特的「競爭策略」, 對產業在市場上競爭, 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不由得令人鼓掌較好, 有些讀者認為「競爭策略」談的是「紅海」上競爭, 我以為, 不如把「競爭策略」作為「藍海策略」的前傳, 或許來得貼切一些。


書房名稱:
蔡至勇
文章標題: 脫穎而出的策略
俗話說 :{賠錢的生意沒人作, 殺頭的生意有人作}. 在公司中工作十多年, 也由行政部門轉到業務相關部門近十年, 對行銷業務也略有認識, 但誠如人家所說 :生意子難生!這一路走來對我來說並不容易.

看完這本書, 曾很努力的想在自己負責的領域中想出一些所謂的 "藍海策略" , 來為自己創造一下脫穎而出的事業結果, 但限於資質駑鈍, 始終沒有好的idea作為工作上的策略, 但回首過去一年所執行過的專案, 卻赫然發現原來自己無意中, 順意市場上客戶要求所作的一些改變, 竟成為我們最後勝出的惟一條件.


書房名稱:
瘋思性關鍵言
文章標題: 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寫的很好,一些如何實行的方法,也有寫出來。它教導了如何創造藍海的幾個簡單方法它的方法就是比較出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而且顧客重視它的地方,而且強調它。例如,你可以強調你的便宜,也可以強調你的奢華,因為都有市場,因為顧客有不同的需求。而藍海的目的就是引領思想,改造需求。也就是創造顧客的最大價值。

跟我以前讀<孫子兵法>中所提到的 一些概念,有些雷同。也就是不競之爭的表現,如果魚兒游泳強,我偏不跟魚比游泳,要比跑步。也就是以己之強攻敵之弱。


書房名稱:
Lydia C
文章標題: 讀書心得
假設市場是由海洋所組成,那麼,現存的產業,也就是已知的市場,稱之為紅海;而未知的部份,也就是目前尚未看到的產業,則稱之為藍海。

在紅海之中,有一套共通的競爭法則,所有的公司都在力求擊敗競爭對手,已佔有更多的市場。然而,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加,市場空間就會越來越擁擠,獲利跟成長空間都將日益縮減,進而產生所謂的割喉競爭。

而在藍海之中呢?因為藍海屬於未知的的部份,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空間及需求,因此才有獲利成長的空間,雖然大部分的藍海產業都是在紅海擴充產業時,不經意被開發出來的,但是在藍海中,競爭毫無意義,因為遊戲規則根本還沒成形,因此才會創造出驚人的效益。


書房名稱:
阿成
文章標題: 開創每人心中的藍海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說明了今日是快速變化,以及同步競爭的世界,各行各業都逐步邁入肉搏戰時代,成本、價格、服務都產生激烈競爭,大家都想努力取得龍頭地位以控制市場,當然導致各項產業血流成河的情形,除了wal-mart能夠以降低成本作為企業文化進而羅致成功外,其餘都眼睜睜看著利潤日漸降低,競爭者一個接著一個退出市場,而「藍海策略」這本書,在今日企業偏執於技術、科技的創新與發展的氛圍中,舉出並強調價值的重塑與創新,是以創造出「暫時」無人競爭的新市場空間,以避免十面楚歌的肉搏戰,實與現今只靠大量生產、降低售價來獲取微薄利潤的傳統「紅海策略」大不相同。

書房名稱:
王正平
文章標題: 區隔化
藍海策略其實就是市場區隔的變形。

當大家在紅海殺成一片,要能跳脫出來,轉到藍海中,這樣的動作用老話來說就是市場區隔嘛!!如此說來,當然也可以說是區域行銷、產品重新定位.....

用通俗的話來說是見風轉舵,當然是要轉到正確的方向囉,否則也會在汪洋的藍海浬淹死的。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紅海裡競爭激烈,殺聲震天,但多數人仍寧願在紅海裡流血,而不願輕易跨足藍海的原因,因為藍海看似平靜,但卻隱藏著不可知的危險,比較之下,還是選擇紅海來的安全些,起碼紅海的流血是可以被控制的.....


書房名稱:
蛻變中的醜小鴨
文章標題: 實現創意豈是那麼簡單的事•
老子在道德經曾經說過:「因其不爭,是故天下皆未能與之爭」,其道理大概是:我一開始就選擇了避開與大家競爭,等到我略具規模雛形的時候,已經佔有先行者優勢,後來的人便不容易來跟我爭。我不知道藍海策略是不是從這個地方來的,但可以確定的事兩者的概念上相近。

對於夢想家而言,必然確信這個世界的進步是來自創意,因為有創意,才有科技,才創造出如此便利的生活,但在「有夢最美」的當下,不要忘了「築夢踏實」。文明進步固然是來自創意,但並不保證創意一定能帶來進步。


書房名稱:
方清祈
文章標題: 遠紅海、創藍海
看了藍海策略這本書給人最大的感想是:沒有一家企業敢說自己的企業一定是百年老店的,既然如此,那?是不是代表企業的經營到了一定的年限之後就必須關門大吉呢?其實不然,每一個企業在創業之初,肯定都有十足把握的經營理念與前景規劃,只是時代在進步,經營者的觀念、產品,是否與時俱進,跟著時代的巨輪前進呢?還是守著陳舊的策略而不知精益求精,最後走上遭到淘汰的命運。

如果能在經營的過程中,把公司的優勢、強項及與?不同的特點好好發揮,相信必能產生不同的成果。削價、惡性競爭等紅海的策略已經過時,唯有找出對手沒有的、欠缺的廣大藍海項目,瓶頸將被突破、困境將迎刃而解。


書房名稱:
孫民原
文章標題: 沒有永遠的藍海
藍海策略簡單說,就是創造獨特的價值,開發不容易輕鬆競爭的市場•書裡面提出很多方法和實際的例子來說明,非常的淺顯易懂•幾乎看過的人都很讚賞這本書,我想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這本書也和其他的書籍不一樣,本身就是一個藍海•

看完後,我最大的心得不是如何創造藍海市場,而是如何維持與發現市場的衰退•正如同大家常說的『攻城容易守城難』,要維持一個市場永遠都是藍海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戰戰兢兢的去經營,定期檢視自己的成果,與看看別人的成果•重點在於,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知道自己的藍海市場是如何創造的,也要看看別人的,才能日新又新,保持自己的競爭力,而不是深陷鴻海而不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