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藝術品種如果只有白髮蒼蒼的觀眾,是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的。我對年輕人有信心,尤其在這樣一個浮動的社會,我感覺人們心中有一種對優雅精緻文化的渴望。」
            白先勇
 
 
現象1現象2│現象3│現象4現象5現象6
 

青春版《牡丹亭》的數字化技巧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周傳家)

  在第二屆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青春版《牡丹亭》研討會上,有人感慨系之地說:四百年前出了一個湯顯祖,在傳奇創作的高潮期?世人捧出了兼具「神、色、意、趣」的超一流傑作《牡丹亭》。四百年後出了一個白先勇,在崑曲存亡絕續的關鍵時刻,他懷著敬畏和熱忱,聯合兩岸的同道和知音精心打造出青春版《牡丹亭》。如果說沒有湯顯祖,就沒有《牡丹亭》;那?也可以說沒有白先勇,就沒有青春版《牡丹亭》。因此,在崑曲藝術的發展承繼史上,將鐫刻上湯顯祖和白先勇這兩個名字。


  論說,白先勇和湯顯祖本來並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兩人之間也沒有多少可比性。都是因了《牡丹亭》在中國戲曲史上無與倫比的成就和地位,因了青春版《牡丹亭》在當今所引起的巨大轟動,才把這兩位相距四百來年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才俊聯繫到一起。而且,這種聯繫一點也不令人感到牽強和彆扭,反倒覺得順理成章、非常貼切。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現不愧是文壇曲苑的一件盛事。白先勇沐浴著先輩湯顯祖的光輝並汲取了先輩的靈氣而飄飄欲仙,湯顯祖則在後人祭拜的繚繞香火與會心會意的解讀聲中的呼之欲出地走進當代……。


  有一點極為相似,那就是湯顯祖和白先勇都擅於做夢。在「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殺人的時代,湯顯祖的《牡丹亭》演繹了一個壯麗輝煌的神奇大夢;而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則在看去熱鬧精彩而實際上喧囂浮躁的當今,展示出一個令人心馳神往且悵然若失的綺麗夢幻。


  在這個物欲橫流、消費主義文化泛濫,不少人正漸漸遠離藝術的審美、探索和追求,而走向平庸和膚淺的墮落時代,充滿詩意光輝,集詩、畫、文、情為一體的青春版《牡丹亭》,有如一陣清新和煦的春風,送來生命的氣息;有如潺潺的清溪,滌蕩著人性中的汙泥濁水;有如醍醐灌頂,潤澤著人們焦灼枯萎的心靈……。


  面對著西方強勢文化蜂擁而入、傳統文化日漸委頓的現狀,我們驕傲地看到:不僅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可以反覆地被移植改編,我們自己的經典《牡丹亭》也已經有了好幾種舞台版本。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戲苑,折子戲、上崑版、浙崑版、北崑版、海外版《牡丹亭》,春蘭秋菊,鬥奇爭妍。青春版《牡丹亭》可以說是綻放在崑曲故鄉的老樹新芭,是蘇州為振興崑曲所描畫出的最新最美、最為精彩的一筆。青春版《牡丹亭》用青春的元素啟動並展示出古典戲曲的最高範型,堪稱近年來戲曲舞台的重大收穫,令人感到驚喜和充實。


  青春版《牡丹亭》不是個別精英的案頭清供和摩挲珍品,它借助於青春的載體,表現青春和愛情,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從小看著美國大片和日本卡通而長大成人的青年學子,在兩岸五地六大院校刮起了陣陣旋風:「台北轟動」、「蘇州竄紅」、「上海創造奇蹟」、「北京一票難求」、「天津提前三個小時入場」……在對傳統文化相對忽視、古典美學相對薄弱的大學校園裡,青春版《牡丹亭》為正在著「美的饑渴」煎熬的當代大學生們送來了色、香、味俱全的藝術珍饈,怎能不令這些莘莘學子們歡騰雀躍呢?!


  大凡經典名著都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強大的生命力,被公認為傳奇翹楚、曾經「幾令《西廂》減價」的愛情寶典《牡丹亭》當然也是說不盡的,因而才為後人留下了廣闊的再創造空間。天才的音樂家憑藉著七個音符,創造出美妙無比的千腔百調和天籟之音。青春版《牡丹亭》的主創人員在對原著的整編和闡釋過程中,同樣自覺或不自運用了數位化技巧,編織出引人入勝的精彩好戲。


  筆者把青春版《牡丹亭》的數位化技巧歸結為對「一、二、三、四」的運用。下面,就讓我們逆向地逐一破譯其中的奧妙。


  首先說「四」。「四」在這裡指的是「四美具」。古人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並列?


  「四美」,青春版《牡丹亭》則將生命美意美、古典美、現代美熔鑄於劇中。不管《牡丹亭》多?的含蓄、浪漫、飄逸,也不管人們賦予它多?莊嚴、崇高、神聖的形而上的意義──諸如反對封建禮教,反對程朱理學,追求自由、個性解放等等;歸根結底,《牡丹亭》通過杜麗娘少女懷春、遊園驚夢, 為情所困、抑鬱而死,得到真愛、死而復生的奇幻歷程,肯定、崇尚、讚揚的是人的天性──情欲,撻伐的是遏止、扼殺情欲的理學和禮教。在封建衛道者眼中,情欲是醜惡的、罪惡的,是攪心亂性之源,是異端和禍害;而在湯顯祖看來,集中表現?愛情的情欲,則是每一個正常的人特別是青年男女所與生俱來、深藏內心、無法抗拒的天性。愛情是包含著對異性肉體的渴望需求及情感精神相互融合的「雙重火焰」,是人類最為古老而又萬代常新的話題,是人世間最為美好動人的生命之歌。

本文未完….摘自青春版《牡丹亭》的數字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