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藝術品種如果只有白髮蒼蒼的觀眾,是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的。我對年輕人有信心,尤其在這樣一個浮動的社會,我感覺人們心中有一種對優雅精緻文化的渴望。」
            白先勇
 
 
│井水與汪洋│曲終人不散
 
井水與汪洋  趨勢科技文化長的陳怡蓁
  
  天下文化與趨勢科技原是各擅所長,不同領域的兩個企業體,現在因緣際會,要攜手同心搭建一座文化趨勢的橋梁。


  我曾在天下雜誌、遠見與天下文化任職三年,先後擔任編輯與高希均教授的特助,雖然為時短暫,其正派經營的企業文化,卻對我影響至深。之後我遠走他鄉,與夫婿張明正共創趨勢科技,走遍天涯海角,在防毒軟體的領域中篳路藍縷,自此投身高科技業,無悔無怨,不曾再為其他企業服務過。


  張明正是電腦科系的專業出身,在資訊軟體界闖天下理所當然,我從小立志學文,好不容易也從中文系畢業了,卻一頭栽進競爭最激烈的高科技業,其實膽戰心虛,只能依憑學文與當編輯的薄弱基礎以補明正之不足,在國際行銷方面勉力而為。出人意料的是,趨勢科技從二○○三年連續三年被國際知名的行銷研究權威Interbrand公司公開評定為「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的榜首,二○○五年跨入全球百大品牌的門檻,品牌價值超過十億美元,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因為明正全力開拓國際業務,與我們一起創業的妹妹怡樺則在產品研發方面才華橫溢,擔任科技長不亦樂乎,於是創業初期我成了「不管部」部長,凡沒人管的其他事都落在我肩上,人力資源便是其中的一項。我非商管出身,不知究理便管理起涵蓋五湖四海各路英雄的人事來,複雜的國情文化讓我時時說之不成理,唯有動之以真情,逐漸摸索出在這個企業中人心最基本的共同渴求,加上明正,怡樺與我的個人風格形成了「改變、創造、溝通」的獨特企業文化,以此治理如今超過四十多個國籍的員工,多年來竟也能行之無礙。二○○二年,哈佛商學院以趨勢科技為個案研究,對我們超越國界的管理文化充滿研究興趣,同年美國《商業週刊》一篇〈超國界管理〉的專文報導中,也以趨勢科技為主要成功案例來探討超國界企業文化的新趨勢。這倒是有心栽花花亦開了!


  文化開花,品牌成蔭,這兩者之間必然有某種聯繫存在,然而我卻常在內心質疑,企業文化是否只為企業目的而服務,或者也可算人類文明中的一章,能夠發揮對社會的教化功用?它是企業在自家後院掘的井,只能汲取以求自給自足,還是可能與外面的江湖大海連貫成汪洋浩瀚?


  因為人在江湖,又是變幻莫測的高科技江湖,我只能奮力向前泅泳,無暇多想心中疑惑。直到今年初,明正正式禪讓,怡樺升任執行長,趨勢科技包含六個國籍的十四人高階管理團隊各就各位,我也接著部署交棒,從人資長的權責中解脫,轉任業界首創的文化長一職。


  頓然肩頭一輕,眼睛一亮,啊!山不轉路轉,我又回到文化圈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我心中忽有所悟。人類文明從漁獵、畜牧、農業走向工業,如今是經濟掛帥的時代,企業活動當然是整個人類文明中重要的一環,如果企業之中有誠信,有文化,有一股向善的動力,自然牽動社會各個階層,企業文化不應只是自家後院的孤井而已。如果文化界不吝於傾注,而企業界不吝於回饋,則泉井江河共同匯成大海汪洋,豈不能創造文化新趨勢?


  我不禁笑了,原來過去種種「劫難」都只為成就今日的文化回饋。我因學文而能挹注企業成長,因企業資源而能反哺文化;如果能夠引精英的文化清泉以灌溉企業的創意園地,豈非善善循環而能生生不息嗎?


  於是,我回到唯一曾經服務過的出版公司,向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謀求一個無償的總編輯職位,但願結合兩家企業的經濟文化力量,搭一座堅實的橋梁,懇求兩岸文化大師如白先勇、余秋雨、蔣勳等老師傾囊相授,讓企業人、學生以至天下人都得以汲取他們豐富的文化內涵,灌溉每個人的心田,也把江河大海引入企業文化的泉井之中,讓創意源源不絕,湧流入海,汪洋因此也能澄藍透澈!



  這便是「文化趨勢」書系的出版緣起,但願企業界與文化界互通有無,共同鼓勵創造型的文化新趨勢。

陳怡蓁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寫於波士頓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