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強國際 服務差異化,穩坐通訊龍頭寶座

  聯強在通路產業的成功經驗,正符合藍海策略裡「同時追求差異化與低成本」的條件。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源自於聯強對IC產業特性的經營與透析。

  從代理微處理器開始,聯強的經營團隊累積了三十年的產業經驗,深知資訊產業發展的特性之一,就是跌價快速。因為隨著電腦日益普及,以IC為核心的電子產品愈趨標準化,因而難以差異化,「只是外衣不同,內涵(指產品裡面的IC)都一樣,」杜書伍形容。如此一來,競爭惟有靠價格戰,因而造成產品不斷跌價,毛利日趨微薄。

  杜書伍認為,早期根本沒有所謂的紅海或藍海等名詞,可是從經營元組件事業讓他體認到,未來IT市場一定會遇到紅海。也因為預見紅海的產生,所以,聯強必須避開紅海。

創新營運模式,航向第一波藍海
  聯強的第一波藍海策略,始於1990年初期。當時,資訊產品經銷商對積壓庫存將承受大幅跌價風險,意識仍低;市場上充斥著「塞貨」的交易習慣,經銷商仍習慣以大量進貨,來壓低進貨成本。隨著價格變動愈趨頻繁,聯強預見,未來庫存管理將是經銷商最大的潛在危機。

  於是,從差異化、甩開競爭對手的角度出發,聯強提出「賣多少,補多少」的訴求,主張可透過高頻度補貨,來降低經銷商庫存風險。杜書伍進一步用「池塘理論」,來形容聯強和經銷商在存貨負擔扮演的角色:聯強是大池塘,經銷商是小池塘,大池塘會視小池塘的實際需求,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調控存貨,做到真正的物暢其流。

  扮演大池塘的角色並不容易。快速補貨訴求的背後,代表必須重新架構所有的運作流程和機制,亦即從產品管理、以MIS整合所有運作系統、建立高效率運作的倉儲及配送機制等,打造一個植基於高效率運籌的全新通路營運模式。

  舉例來說,快速補貨的第一個要件就是要提升接單的效率。傳統經銷商通常向特定業務員下單,但是業務員通常在外拜訪客戶;換句話說,經銷商光下訂單就要花上一至二天的時間。為了提升接單效率,聯強另外設計了內勤業務員制度,讓客戶只要透過一通電話,三、五分鐘之內就能完成下單動作。

本文未完.....詳細內容請見《發現台灣藍海》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