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高工綜合高中102孝 中山女高二公 中山女高二禮 台中家商國貿科一年一班
台中市沙鹿國中一年九班 恆春工商觀光一甲 獅湖國小六年九班 稻江護家美容科二年真班

《教育應該不一樣》讀書心得    / 台中家商國貿科一年一班  (指導老師:鄭美蘭)

 

班級共同的想法

在求學過程中,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待,學習的表現多半以分數來認定我們的努力,這樣的判斷對我們來說是公平的嗎?也許在成績單上的數字代表了我們付出的成果,但可能也只是許多成果中的一種表現而已。要怎麼告訴家人,我努力了!當我所面對的分數並不如自己的預期時,那種心理壓力要如何訴說呢?

在教育不一樣的書裡,作者告訴了我們關於父母的想法之外,更告誡了我們應該要有的態度!但我們不禁想問,在分數決定天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再做些什麼來讓父母尊重我們的選擇呢?喜歡畫畫的人,可能會沒飯吃?唸書應該要唸可以讓自己將來能工作的科系!但是我的興趣是其他人會感興趣的嗎?除了唸書之外,父母所要我學的才藝是為了讓我多學一點來培養興趣呢?還是只是讓我在升學這條路上能與眾不同?

成績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唸好學校就不會變壞嗎?我們想知道的是:有沒有人想知道我的想法?因為成績是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所以我們就不能挑戰嗎?我們有沒有變得跟父母一樣只在意成績呢?當我看到成績單時,第一個閃過的想法是什麼?是想到自己還需要努力的部分,或者是回家會不會被父母罵?考不好時,老師跟父母給的關愛眼神是讓為了讓我努力還是給了我壓力。

我們想要不一樣,可是這不一樣的過程裡,是不是也需要革命呢?我們不想讓父母擔心,但也不希望全都照著父母所想要的去過。我所想做的事,我想要過的人生,我還小啊,也還在想呢?父母老師所說的,我也還在思索當中,不能等我想好再做嗎?
教育不一樣,我們不是要改變過去,而是改變現在跟未來,在家人想要的跟自己想要的,這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要的是自己決定的人生!

貿一1的教育不一樣
1.做自己之前「不能違背倫理」
2.凡事沒有不可能,我們要化「不」為「可能」
3.要試著去說明「為什麼我要這樣做」
4.對自己的表現「要對得起自己」
5.還在思考的時候「先暫停吧」「想了再做」,不要擔心「遲到」
6.每個人都只有一次16歲,但是學習「有無限選擇」
7.前方也許充滿未知,放棄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堅持」也許不一定是對,卻能走到目的地
8.我有沒有努力「我知道」,不因為別人的知道而放棄我自己的努力
9.我們都是不同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要尊重別人也要尊重自己
10.相信別人對自己的關心是想要我更好的建議,善意聆聽、用心消化、耐心溝通

同學們的看法
1號同學的想法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如:不要用分數來評斷一個孩子的全部。可是呢,現在所有的事都以分數來定位,高分就代表這孩子有興趣是好學生、家有錢等等。可是,這不一定如此。讓一個孩子自己去發展,去追求他所想要的,適時給予幫助,而不全部給他是我的想法,照著我的想法去做,或許這才是較好的做法。
2號同學的想法
教育體制沒辦法一時半刻改變,成績只是個標的而已,他們應該重視的東西是不是偏了方向,我們一生能學完多少東西,而我們一生都在學習,未來應該由自己開創。
3號同學的想法
非常認同作者所云,時代不一樣了,教育理應改革,不能以大量生產取勝,用錯了方法,以致教育與生活脫節,用未來的眼光審視現在,而不是以老規矩限制咱們的未來!
4號同學的想法
我覺得把分數看的那麼現實是很不對的,會抹煞孩子的潛在天賦,也會讓他們對學習感到無力感。
5號同學的想法
常常看到電視劇的劇情是這樣的,父母義無反顧的硬逼著孩子走向他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學校一定要讀名校,最好是唸個醫學院,出社會一定要拿高薪,就連自己的終身大事也要由父親安排,然而現實社會中這樣的父母應該也多,我真的搞不懂,小孩的人生到底是他自己的還是父母的,父母是生下小孩沒錯,但就能這樣操控孩子的人生嗎?或許教育應該不一樣,不一樣的不一定是教育體制,而是觀念,一個人的觀念改變了,許多事情就會不一樣了,當他們的思維不一樣了,或許教育改革才真正踏出第一步吧!
6號同學的想法
其實並沒有甚麼感想,因為從國中開始,我爸就跟我說,成績考爛你要自己負責,因為他不會到了我長大後還在我旁邊叮嚀我,所以從國中開始,我爸就很少管我的成績,但是真的考太爛的話,還是會被唸個一、兩句。
7號同學的想法
從小父母總是要求我讀書、讀書、在讀書,他們總是說這是出人頭地,不會讓人看不起最快的方式!到國中選擇高中的時候,當我選擇高職這條路時,我媽一開始不太願意,要我讀高中,為什麼父母總是要強迫我們做他們認為是對的事呢?總是要我接受他們認為對我們是好的事?
8號同學的想法
我覺得這本書裡面的觀點,就家長的地方還滿貼近的。現在社會的,就是以關心的名義做一些讓人很不高興的事,然後希望孩子依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去走,然後就常常鬧得不快樂,這樣不但失了本義,而且大家都很不高興,所以父母應該依孩子年紀的增長,多放出一點自由,少一點拘束,家庭也能更和諧。
9號同學的想法
在台灣這社會裡,家長們都會怕自己的小孩在起跑點輸給別人,因而把「成績」看得如此重要,所以當孩子成績下滑時,不是打就是罵。為什麼家長都不站在的立場,為孩子們想想是否孩子需要一些協助。「鼓勵」是一份推動孩子前進的力量,可以試著了解孩子的困難之處。當孩子成績進步時,父母們卻認為這是應該的,或許這是一件慘酷的事實,但是如果缺乏了「激勵」,孩子反而會覺得,我那麼努力的盡我的本分,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因而不想努力。「激勵」是需要時效性的,也是孩子向前邁進的一大動力,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是不值得的。
10號同學的想法
現在很多家長跟老師常常與學生發生爭執,很多是因為大人與小孩思想不同,如果可以互相了解的話,我想大家都能和平相處,往往都是意氣用事,不去想如何解決,又在那互相對罵,要不就是冷戰,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我們遇到問題時,要好好溝通才是。
11號同學的想法
台灣的教育根深蒂固,分數就像人的一生,以至於天份都遭到扼殺,作者的想法很好,但要改變是如此困難,因為教育不是說變就變,也因為台灣長期以來的教育結果,養成了只追求分數的現況,所以作者的想法固然好,但在台灣這樣的制度下可能難以行動。
12號同學的想法
教育是為學生照亮的一盞燈,而非停留在過去的一面鏡,人不能以偏概全,往往要換個角度想,成績並非重要,重要的是活得快不快樂!
13號同學的想法
現在不只是講求學歷,也講究專業的。所以有時父母的要求只要是適當的都可以,有時也需給點鼓勵,不要讓孩子沒有任何動力、充滿挫折。
14號同學的想法
在台灣,我們的教育不斷的被高壓統治的家長上了沉重的枷鎖,所謂的「高壓統治」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總以成績來取代一切,成績好的孩子就是品行好、個性好,成績稍微落後的孩子品行一定就很差,行為也一定非常偏差,這樣的刻板印象真是重創台灣的教育體制啊!
15號同學的想法
我很贊同作者的看法,第一章E-mail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有多少的家,因為自己的期望,而帶給小孩一輩子的傷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親總是希望子女有好的成就,但是,卻忘記問一問小孩的希望,要的是甚麼?在成績代表一切的觀念下,有多少的成績不好,但其他領域擁有相當天分的小孩被抹煞掉他們的價值。但現在的年輕人也缺乏勇往直前的勇氣,我們需要找尋自己的天賦所在,並培養判斷的能力,能堅定地提出自己的意見,不隨波逐流,這都是我們急需學習的。我想教育制度縱然需要改革,最重要的是需從觀念再改造。
16號同學的想法
台灣的教育,太注重成績與學歷,這些不足以評價你的一切,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潛能優勢在甚麼地方並且去爭取成功,好學歷不等於好工作,學歷只是參考,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能力。正當台灣的學生正在日夜的苦讀時,外國的學生在到處去旅行增進自己的視野與知識,台灣的學生缺乏世界觀與好奇心,將來會是全球化的世界,台灣就會缺乏競爭力。
17號同學的想法
成績和學校,在很多人心中都是最重要的,學生在乎成績是因為怕家人的責罵,而家長在乎成績則是因為擔心孩子上不了好學校,會輸人家,這種迷思已經深根在台灣社會中了,我想家長們可能會覺得這樣一路讀上去,對我們是最好的,但他們忽略了我們的感受,我們要走的路不一定是爸媽要的,在加上學校老師的壓力下,我們無法發聲,只希望在教育方面,大人可以多多關心我們的想法!
18號同學的想法
雖然本書大力的呼籲教育改革,但就台灣目前的現況來說,各大企業主在徵求人才時,不管在哪個領域,還是以學歷為優先考量,即使一個人很有能力,經驗很豐富,企業主還是有可能因為他所就讀的學校,學歷的不足而不錄用,所以學歷在現代社會已成為證明自己的工具之一,即使我再怎麼不喜歡這種無形的制度,為了我將來的人生能不因學歷而被阻礙,我還是必須跟著大家在「考海」裡浮浮沉沉。
19號同學的想法
在前章的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許多為了升學而發生爭吵的家庭的對話,也許父母親真的為了我們,而不惜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督促自己的孩子念書,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小孩可以比其他人多一點選擇,但常常是揠苗助長,許多學生也許就是受不了學校還有家庭的壓力,選擇輟學,或者是離開父母,提早就業。
現在的台灣社會,分數還是緊緊的替學生選擇了未來的方向,即使不是自己所愛,但是成績不好,就成了學校在選你,許多學生因為如此,非但在求學過程中不知道自己到底學了些什麼,更在上大學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也許成績真的很重要,但志向呢?興趣呢?還是有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唯有找到自己的興趣還有適合的方向,才能夠在該職業上發揚光大、發揮所長!這是目前的社會需要改變的一個舊觀念,若是學生們不需要考慮成績,而是讓自己選擇自己喜愛的科目,去鑽研、思考,我想,會比那些糊糊塗塗進了好學校,但在出社會後無法發揮才能的好學生們,更能為台灣的經濟或者是社會出力!
20號同學的想法
不是只有成績才能代表一切,成績好的人不一定就是好孩子,成績不好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壞孩子,很多父母都只在乎孩子的分數、名次,讓很多在學業上得不到肯定的學生更容易自暴自棄,自己對於自己的人生要有主見,不要盲目地隨波逐流,因為這是自己的人生。
21號同學的想法
看了書中的例子,與提出的觀點,的確與現在我們有的看法不相同,仍有許多父母只以孩子的課業為評斷孩子是否認真,常因孩子考退步了就逼著孩子唸書,不設想任何原因的,只是責怪,也以此作為對孩子的關懷,使得小孩怏怏不樂。課業不好並不能抹煞一切,也許在不同的領域,有更傑出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不要把孩子限制住了!
22號同學的想法
我很慶幸我讀了高職,這都要歸功於我的爸媽,他們知道我不愛讀書,對文科沒興趣所以勸我不要念高中。我覺得就有此書的思維,他們覺得「有興趣」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現在讀得很開心沒壓力^_^
23號同學的想法
對於書名,其實一直都很有興趣。對於台灣的教育,我一直深感著不愉快。升學班的制度,抹殺掉了多少學生的愉快童年?明星學校的光芒,掩蓋掉了多少青少年的歡樂時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已經過了,關於人生,我們應該要有更多的自主權,我們的未來不是侷限在這狹小的觀念中,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24號同學的想法
這第一篇開頭的家長反省,就很像我跟爸媽的對話,我也會這樣跟我弟講這些觀念,沒辦法,這是台灣的體制,我認為嚴長壽說的沒錯,我們太少去觀看外面的世界,就像我昨天去問我爸明年我可不可以去海外的志工,他說我還太小不適合,但是,現在這個社會能出國遊學的,大部分都是有錢人吧!
25號同學的想法
對於作者的說法,我很認同,有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在第一章的前言裡所說的故事,裡面的威威讓我彷彿看到國中要升高中的自己。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想法對孩子而言是正確的,但我想問問他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感受?他們總是說我們是為自己而讀,是阿!我們是為了自己而讀,那憑甚麼你們來干涉我們的決定?壓力,應該是同儕間互助給予的,而不是父母所給的,給了也沒什麼錯,但過度的期望,對我們而言只是無謂增加的負擔。我想,對於父母這個角色,應該是給於鼓勵的助手,而不是讓我們墜入深淵的推手。然而,興趣的培養也是該納入教育的一環,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盡心投入自己的興趣,這才是我們該走的道路,而不是受人控制的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教育應當改革,父母和老師該尊重我們的想法。
26號同學的想法
成績不代表一個人是好孩子或是壞孩子!成績不好的人也可能很孝順,很體貼,他可能還沒找到讀書的方法而已。父母認為最好的,對孩子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許還會造成負擔。我真的像書講的,很缺乏好奇心,當我發現一件事太難完成時,我就不去做,怕麻煩,以後我要勇於嘗試,自己沒做過的事,創造自己的無限大!
27號同學的想法
我覺得現在社會中,各行各業都趨於看重學歷,以為有很高的教育程度什麼工作都做得好,也因此導致家長不斷要求子女們念書,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高學歷就好找工作,生活才會過得好,學生們在這種觀念下,漸漸沒有主見,只知道死讀書,不然就是昧著良心去作弊。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這固然重要,但若連倫理道德觀都沒有,再怎麼會讀書也只是枉然!
28號同學的想法
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天才,也沒有完全的笨蛋,像我們認定的天才-愛因斯坦,也只是懂我們所不懂的理論,也許實際上,真實的他不會做菜,也不會搭公車,所以,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專長,並不是某些人特別愚昧,肯定自己,不要用成績來決定一切,也並非「鐵飯碗」就是最好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認真去做,相信成果一定會不同凡響。
29號同學的想法
台灣至史以來,「教育」對我們這些學生而言,總是以「成績」在定義教育這個詞,從我們懂事以來,家長一直灌輸給我們的想法就是「成績決定一切」,有好的成績在未來進入職場就會有好的工作、待遇,就算現在要我們不再以「成績」決定一切,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許多的明星學校、大企業,在招人時,為求自己的福利,往往以「優秀」,大部分的人還是以成績來定義。在台灣成績終究一切。
30號同學的想法
對於教育,在不同的角色,或以不同的角度、觀點看時,都會有所不同,對父母、老師來說,學生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讀書,但對學生來說,讀書並非一切,學生想要有自由,有夢想,不受到拘束,而該如何讓老師、父母與學生之間找到一個共識,就是現在台灣教育所應追求的。
31號同學的想法
我很贊同書裡嚴長壽對家長說的話,他們總是一味的要求孩子的成績,卻從來不在乎孩子的看法,父母要求孩子的成績這沒有錯,但如果做法過於偏激,會造成孩子的反彈,就像作者對年輕人說的,我們年輕人應該走一條追尋自我天賦的路,而不是整個年輕時期都埋在教科書堆裡,要找到自己的目標理想,努力去實踐他!
32號同學的想法
有些家長把成績、分數看得太重要。我朋友的家長常會把拿她跟我比較。但我覺得成績不是一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她的領導能力很強,人緣也很好,那也是我該學習的地方。
33號同學的想法
在台灣這個社會中,大部分的學校、老師、家長都把分數當作第一順位,這真的很現實。人生中分數並不代表一切,它只是一個過程,家長如果過度要求孩子,會抹殺掉孩子的天賦,會讓他們對未來失去信心,失去活在這世界上的意義。分數的高低並不會顯現出一個人的特色、優點,不要以這單一的角度去看一個人,去猜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而是要以多方面的角度去看。所以教育真的要改變,改變傳統教育的呆板,邁向多元化的教育!
34號同學的想法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抱持著期待,但是期待太多是來自社會流行趨勢,而不是支持孩子真正的喜好和志向,孩子一開始或許會追求自己的興趣,久了以後也只能接受父母期待在社會的流行趨勢中沉浮,這真是太可惜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與志願,應該要勇敢追求,就算失敗了也可以訓練挫折容忍力,父母也該多一些支持。
35號同學的想法
社會在改變,教育的意義卻被扭曲了,就像是作者所講述,在現今的台灣,成績已成為一個人的一切,成績總在最後一名的同學,就會理所當然的被認定他是一位不怎樣的人,而每次都考第一名的人,就是棒的、優秀的,但這不一定吧!每個人本來就有不一樣的天賦,不該被這樣不正確的價值觀給埋沒了,行行出狀元,而我們也該體認到興趣和能力有時候是不能畫上等號的,也基於現實、也是很殘忍,如果麵包和興趣要擇一的話,又該如何面對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全球化的思維,不該只把眼光放在我們一個小小的國家,我們需多去接觸不同的資訊,因為將來我們必定走向一個國際化的時代,瞭解別的國家是有必要的。時代變了,教育的方法也該更新更新了。
36號同學的想法
常常有人在討論台灣的教育,大部聽到的都是批評,「升學主義」的大考,是我們現階段的目標,他是痛苦的根源,以分數來選擇科系,真是太不應該了,現在的我才明白這點,如果以興趣來決定學校,念書應該就是快樂的事情吧!
37號同學的想法
如同文章裡講的,現今社會注重於成績這件事,但我並不覺得一個人的價值在於書讀得多高,多好,而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及找尋自我。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不二法門,但現今社會中長輩們的觀念仍傳統,造成孩子負擔沉重,在學習的過程裡並非快樂充實,而是失去原本的自我,在壓力中成長!
38號同學的想法
教育理當就得不一樣,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不一樣的天空,誰說國、英、數、自、社比較好的就代表有未來?又有誰說讓孩子考個好分數上所好學校,就代表他未來是一片光明的?這樣的父母只是在扼殺孩子們的未來;這樣的教育只是在埋沒人才;這樣的觀念只會顯得你還活在過去台灣的舊社會裡,而一個還活在過去的人,是毫無未來可言的。
39號同學的想法
隨著時代變遷,教育思想變革,以前人都說:「唯有讀書高」!可是我覺得有一技在身也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找到自己的興趣從中學習,那份熱忱我覺得是雙倍呢!學習的效果也是呢!
學習之路會有挫折、風險面對叉路又如何抉擇?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與父母給的想法很重要!
40號同學的想法
從小到大,父母總是一直叫我讀書,他們覺得唯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找到好的工作,國中的老師也都比較喜歡成績好的學生,成績好的人講的話老師都比較會採納,我覺得雖然讀書能增加知識,但是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很多老師都用成績來評斷學生的好壞,我覺得這樣很不公平。
11號同學的想法
教育應該不一樣,嚴長壽先生講的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他丟出這個議題,讓我們思考!
<台灣教育>真如嚴先生所講得這樣嗎?真的該改變嗎?真的是錯的嗎?而他的想法真的對嗎?看完了這本書,我反覆的想著,嚴先生在書裡說的台灣教育,非常符合台灣的學生和家長,也十分有道理!
<時代在變,教育在變,但家長的觀念不變>教育的改革,開始注重學生的天分,家長的觀念,分數勝於一切,重於主科的分數,就如嚴先生書裡講的李安,李安大導演一樣是生活在這種背景裡!
<家長逼迫,分數,大學>考了很幾次都沒有好分數,最終讀了藝專,但讀了藝專才發現自己所愛,而發揮天分成為知名導演。家長一心求好分數好大學,但卻忽略了天分這個東西。
而書裡提到的學生,亦是如此,長久以來的習慣,養成安於現狀的墮況,不想往外踏出去,只求在小小的台灣裡安於現狀!
但反面來看,不追求分數而去發展天分,或許在現今的台灣,根本就不適合,除非,所有的學校制度都要打破,及人民的觀念全都要更換,這是一個多大的工程,而且也不能只有單方進行,只有單方進行,必會造成其他的墮況,所以嚴先生所說的想法固然好,但卻難以實行。

 
定價:330
網站特惠價:281(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98(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199(約57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98(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50(約71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280
網站特惠價:221(約79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