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回媒體報導首頁
命運交響曲 陳芳明3代3鄉愁
2009-08-30 中國時報 【黃哲斌、郭石城/專訪】
8/13,在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室,陳芳明教授接受
中時記者專訪,暢談家族故事,非常感性動人。

  母親和父親都受日本教育長大;他幼時成長於眷村,深信黨國教育,及長卻變成海外黑名單;一雙兒女在美國出生、遷徙、讀完大學,但不識中文,無法與他母親流暢對談,這是陳芳明的家族命運,他嘆稱三代分別是日本人、中華民國人及美國人,既是台灣戰後的世代縮影,也是歷史交會錯身的三種鄉愁。

  以下是陳芳明的專訪紀要:

  問:請簡述你父母的背景及經歷?

  答:我父親是高雄左營人,他是孤兒,祖先來自福建漳州;母親是台中大甲人,祖籍泉州。他們年輕時各自到高雄的吉井百貨公司謀職,母親在百貨部、父親在食堂部,兩人相識不久就結婚,當時各自才十八、十九歲。

  哺育六子 母親葬送青春

  八年內,母親陸續生了六個小孩,我排行老三。我幼時印象中,年輕的母親似乎永遠不曾停止哺乳,我有一篇文章「脹痛的乳房」,描寫我小時半夜醒來,看見母親一邊哺乳、一邊掉淚的景象。

  我的母親,幾乎就是戰後一代婦女的縮影,她們為了家庭與生計,葬送了自己的青春。一九八九年,我從海外回台後,曾想為母親記錄口述歷史,但每次我打開錄音機,害羞的她就沉默不開口,就連拍照,都要趁她不注意時,偷偷從她身後拍攝。

  等到父親兩千年病逝,母親也罹患阿茲海默症,對於往事也漸漸失記憶,口述歷史的想法就更不易完成了。

  問:能否描述你幼年成長的家庭狀況?

  答:父母結婚後,遇上二次大戰,他們曾帶著大哥大姊,躲到台南的舅公家,為了獲得較好的物質配給,父親配合「皇民化政策」改姓田中,此舉讓我一度非常不諒解。

  戰後,父親曾靠著廚藝,擺麵攤維生;後來搬回高雄左營,開了一家小電器行,我的生活周遭忽然多了許多中國各省鄉音。父親在家裡非常嚴厲,小孩若闖禍,他動輒拳打腳踢。慢慢地,父親開始承包一些小型的水電工程,家境也較為好轉。


  陽台小酌 父親難得柔情

  幼時最美好的回憶,是父親忙完一整天,全家人在陽台乘涼,父親心情好時會小酌,一邊跟孩子聊起往事,那是他最放鬆柔軟的時刻。除此,父親偶爾會北上投標工程,當時我的成績好,最受他寵愛,他會晚上趁全家熟睡,輕輕把我搖醒,帶著我搭夜車上台北,為了省旅館錢,父子倆就擠在火車座椅上睡覺。

  當時高雄到台北,搭火車要十二個小時,父親下午辦完公事,帶我到中華路吃一碗牛肉麵,然後父子又一起搭夜車回高雄,但我永遠記得,那碗牛肉麵的滋味。

  問:父母的政治態度,對你投入反對運動有無影響?

  答: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父親走在高雄火車站前,無故遭憲警押走,在火車站前跪了三天,後因里長力保而未遇害,但他終生對政治有極大陰影,在家裡只要有人談論政治,他就會(在唇邊豎食指)示意打斷。我們搬回高雄時,一開始在三塊厝(今三民區)向王玉雲租屋,當時王玉雲還是一名刑警,與我父親頗有交情,等他當了市長,父親反而刻意斷絕聯絡,因為不想與政治人物扯上關係。

  然而,父親擔任水電包商時,為了承包工程,曾加入國民黨,還當過小組長,但他與母親在家不時唱日本歌,且對國民黨政權頗為不屑;當年對忠黨愛國教育深信不疑的我,很不諒解,後來我年紀漸長才懂得,父親加入國民黨與他當年改姓田中,都是在艱困時代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的權宜之計,但他當時目睹國民黨選舉買票,其實心裡很痛苦。

  反對運動 雙親終於認同

陳芳明父母結婚照。(陳芳明提供)

  我出國後,受許信良影響參與反對運動,對我父母造成很大困擾。警總三天兩頭就到我家拜訪,要求他們寫信給我,寫文章為政府美言幾句,但他們從不對我開口。

  直到有一次,他們到美國看我,忽然開口問:「聽說你是美麗島的總編輯?」我當下嚇了一跳,只好尷尬反問:「你們認為可能嗎?」等於默認了此事。當他們要搭機返台,我一路送他們到登機門,母親在前面走得很快,似乎不想與我講話,我只好跟父親在後尾隨,直到在登機口,母親忽然轉身,淚流滿面對我說,「芳明,答應我,要當一個平凡的人。」隨即轉身走上飛機,我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讓我心如刀割。

  問:後來呢?父母是否較能諒解?

  答:我被列入黑名單多年,一九八九年首度回台,母親已較能用包容態度面對。我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時,時常上電視發言,父親一度還說:「做人不是這樣做的。」意即不能只靠一張嘴,直到他過世前兩年,當時民進黨的聲望氣勢節節高升,有天他忽然哽咽對我說:「芳明,你作了哪些事,我現在通通都了解了。」

  重返故鄉 機上激動落淚

  直到那時,我的內心才卸下重擔,好像他原諒了我,也了解我。我也因此跟他和解,如果沒有他這句話,我今生會懷抱很大的遺憾。
問:孩子呢?他們對你從事政治的態度呢?

  答:我剛解禁返台時,曾帶著兩個小孩回國,當時他們分別十歲與十三歲,都是首度回台灣。離開十五年,飛機快到台灣上空時,我心情激動地掉下淚,於是趕緊轉過頭盯著窗外,怕孩子們看見。

  他們首次回台時,就因水土不服全身起紅疹,我理解美國才是他們成長、習慣的地方。我因工作關係,錯過很多陪著孩子成長的經驗,後來回台接任民進黨黨職,女兒非常不諒解。兒子現在會透過CNN網站了解台灣時事,但女兒還是比較疏離。

  兒女回台時,因語言隔閤,雖然努力想與阿嬤溝通,但大多只能靠我居間傳達;而他倆無法閱讀中文,根本看不懂我寫過什麼文章,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遺憾。

全文詳見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98(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