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1.壓抑的年代

 

民國三十八年前後,
數百萬的中國人隨著國民政府遷居台灣。
絕大多數這些人,
只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
為了下一代的一個安定的成長環境。
然而,在這下一代成長過程裡,
卻發現父母正生活在對前途的未知與惶恐之中。
這些少年,在這種不安的氣氛裡,
往往以組織幫派,來壯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

──楊德昌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片頭語。


  一九四九年底,國共內戰局勢大變,國民黨政府遷都台北,「台、澎、金、馬」成為了中華民國僅存的實際領土。

  當時,國際間可說沒有一個國家看得起台灣,遷台不久的政府,外匯存底將近枯竭,瀕臨破產;美國也看衰台灣,國務院通知駐遠東地區相關外交人員,台灣陷落已是不可避免之事,應提早因應。

  一九四九年底一場古寧頭大捷,暫時撐出兩岸對峙局面,讓原本下台的蔣介石,得以在一九五○年三月「復行視事」,確立蔣家在台統治權。此時台海局勢岌岌可危,眼看中共就要跨海打過來了,沒想到,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國際情勢丕變,美國迅速改變對台政策,將台灣編入東亞反共防線之中,並派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維持了兩岸隔海分治的基本局勢。

  一九五一年,美國開始對台經援,前後十五年,總金額達14.8億美元,對台戰後復甦助益甚大。也就在美國的護翼之下,台灣成為太平洋西岸堅定的親美反共的右派政體。

2. 外省爸爸與台灣多桑

二次戰後,國府接收台灣的四、五年間,約有二百萬人從大陸先後來台。尤其在一九四九年後,隨國府倉皇撤台的外省人,被迫退守在這小小島嶼,逃難似的擠滿了碼頭、機場,骨肉離散,挨擠在陌生的日式房舍。就像作家齊邦媛說的:「切斷了昨日,不知會有怎樣明日,苦苦想不出苦難的意義。」
時日愈久,原本以為來台灣避難,不久就走的人,逐漸開始憂心得在這塊土地長久待下去。生活在台灣,好比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豢養著一反共復國的美夢。......

(摘自壓抑年代的追尋與幻滅)

   
 

  進入七○年代,台灣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度過了變化最為劇烈的二十年。

  一九七○年,蔣經國在美國險遭暗殺,令他的個人意識首先產生裂變;在他逐步接掌政權的初期,經濟上,台灣遭逢二次全球能源危機;外交上,台灣在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而後接著台日斷交、台美斷交,台灣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成為國際社會中身份曖昧的孤兒,也讓人民的認同有了新的變化;而在內政上,在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的衝撞下,國民黨威權漸漸產生裂變,民主的力量更於八○年代後期,逼著蔣經國決定解嚴。

1. 保釣運動、退出聯合國、台日斷交、能源危機

  黃文雄的刺殺行動沒有成功,他棄保潛逃,地下流亡二十五年。據傳,蔣經國在事件後曾多次問身邊人:「為什麼台灣人要殺我?」黃文雄友人很多皆遭到調查詢問,似乎為要解答這個疑問。

  黃文雄這一槍到底如何改變了蔣經國對台人觀點?外人不得而知。但他之後治台方向確有很大轉變,如推動十大建設、進行一連串「催台青」政策,拔擢台籍菁英,像是林洋港、邱創煥、李登輝等。

  七○年代,國民黨雖然穩住了接班,但更為嚴峻的挑戰接踵而至,促使蔣經國改變的,還有台灣的國際情勢。一九七一年七月中,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密訪北京,因為新任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將其中國政策由「圍堵」轉為「談判」,其後更正式承認中國。

  一九七○年夏,「釣魚台事件」發生,到了七一年初,美國留學生在東西岸發起「保衛釣魚台」示威遊行。消息逐漸傳回台灣,台灣大學生紛紛響應,校園內貼滿保釣標語、布條。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七日,就在美、日宣布將琉球(含釣魚台)「交還」日本當天,台大學生在蔣經國的默許之下,發起示威遊行。這是戒嚴時期,學生第一次打破禁忌上街。......

(摘自裂變開始,融合初萌)

   
 

1. 本土化的開始

  一九八七年解嚴之後,台灣由一個中心,走向紛雜並陳的後現代的世界。一九八九年,大陸改革開放十年,中央愈來愈壓抑不住改革的呼聲,在胡耀邦去世後,北京和全國人民的悼念和憤怒,演變成震驚中外的血洗天安門的「六四事件」。同一年,民主浪潮推倒柏林圍牆,台股破萬點。

  一九九○年三月,台灣萬年國會選舉期間,成千上萬學生群情沸騰,集結在中正紀念堂,激情抗議,高喊:「老國代下台」、「國會全面改選」,之後,李登輝就任第八任總統。兩德統一,蘇聯解體。

  台灣從八○年代的「經濟奇蹟」,到九○年代,又創下了政權和平轉移的「政治奇蹟」。

  一九九二年,刑法一百條修訂、廢除「和平內亂」罪,人民的言論及思想自由,終於獲得保障,四十多年前,楊逵〈和平宣言〉的理想終於實現;同年底,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一口氣取代佔據最高立法機關長達四十三年的第一屆立委,是台灣民主轉型奠基性的一場選舉。民進黨取得近三分之一席次,轉型為一個有效率的選舉機器,兩黨政治初現雛形。美麗島世代躍上檯面,成為反對力量要角。

  一九九三年,台灣國民所得正式站上一萬美元大關,對比五○年代不到二百美元,台灣在四十多年內,所得成長五十倍之多。一九九四年底,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隔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拿下百分之四十的選票。

  一九九六年,首度舉行總統直選,所有中華民國公民可以投票選舉總統。借沈葆楨的話來說,此舉是「開千古未曾有之奇」,創下華人政權先例。但中共不惜以武力恫嚇,發動對台軍事演習,在台灣海域試射飛彈,引爆台海四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

(摘自新的再生、新的夢想)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98(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