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均(財團法人知識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創辦人)        1/2/3             

(二)突破性的觀念


  每隔一段時間,終會有一些突破性的觀念與做法出現在學術界與企業界。社會的進步就是靠這些突破性的觀念出現;人類的福祉就是靠這些觀念的運用而增進。

  「天下文化」就希望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出好書的機會。近三年來出版的《執行力》、《應變》、《重新想像》、《致勝》,就是我們努力的結果。

  此刻出版《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更就是這麼一個令人振奮的例子。我之推薦這本書,原因有三:

  (1)這本書的立論是根據百年以來三十多種重要產業、百多件策略個案研究分析所獲得的結論。兩位作者共同花了十五年以上的時間才完成。它是一本理論與實證相互融合的著作。

  (2)他們的研究實證:企業不可能永遠保持卓越,正如產業不可能永遠保持傑出。打破這個宿命的策略,就是要創造無人競爭的市場空間。它刺激企業去追求一個完全嶄新的想像空間與發展方向。

  (3)面對市場競爭時,企業陷身於血流成河的紅海零和遊戲;藍海策略則打破傳統思維,追求「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不僅拋棄對手產生「替代」(substitutes)效應,更能對消費者產生「另類選擇」(alternatives)。它鼓舞企業要攀登新的高峰。


(三)「價值創新」的提出


  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時,英國的大經濟學家凱因斯提出了「有效需要」(effective demand),用財政赤字,創造就業機會,挽救了陷入危機的資本主義,世稱「凱因斯革命」。

  進入21世紀,全球企業競爭陷入前所未有的慘烈紅海之中。一邊以產品、價格、品質、成本、服務、產品差異、市場區隔等方式擊敗競爭者;另一邊又以產品通路、專利、仿冒、保護、開放、壟斷、獨佔等手段來佔領市場。

  「藍海策略」的二位作者,指出在兩邊夾殺中,打開出路的不是在一個固定的市場(產業)死守,也不是在圍城中寸土必爭;而是另建舞台,另尋市場,另找活水,對舊市場、舊產業揚長而去。在新的環境中,大顯身手。若干年後,或許稱「藍海策略的時代來臨」。

  「藍海策略」就是不再做你輸我贏的競爭者,而做「價值創新」者。二位作者指出:「價值」和「創新」同樣重要;創建藍海成敗關鍵並非尖端科技的創新,也不是「進入市場的時機」,而是「創新」和「實用」、「售價」和「成本」二組的密切配合。


  在訂定藍海策略,創造新的價值曲線時,二位作者提出了「四項行動架構」(four actions framework):(1)「消除」哪些產業內習以為常的因素?(2)「降低」哪些因素應降低於產業標準?(3)「提升」哪些因素應高於產業標準?(4)「創造」哪些產業尚未提供的因素?(1)與(2)在節省成本,擴大需要;(3)與(4)在強調「差異化」與「新價值」,提升產品價值。

  與紅海策略相比,藍海策略的特色有五(詳見第一章):
• 努力設法開創沒有競爭的「新市場」;
• 不與對手競爭,使「競爭」變得無關緊要;
• 創造出新的需求,並透過成本控制,追求持續領先;
• 同時追求顧客獲得的高價值與產品的低成本;
•調整公司作業系統,給以完全的配合。

  在構建藍海策略時,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重新對產品市場定位──亦即要衝破舊有的市場邊界。二位作者提出了創造藍海的「六大途徑架構」(six paths framework):

(1)「價值創新」的機會往往來自各種產業的相鄰空間,亦即是不要侷限於自己的產業,要勇敢地跨足「另類產業」。

(2)發掘或利用產業內的各種策略群組。所謂「策略群組」是指在產業中採行相同策略的公司。「藍海策略」要求深入探討顧客們的偏好是追求「講究」,還是「將就」。

(3)重新定義本業內的顧客群:他們是採購者、是使用者、抑影響者,他們對「價值」的要求不同;同時要檢討顧客群的傳統思維,重新設計價值曲線,發掘出新的藍海。

 原價:450 元 硬殼精裝
 特價:36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