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達賢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所教授
大師的典範
大部分書籍都有其思想主軸。筆者為書寫序時,通常是設法將書中的重要觀點做一摘要整理,一方面代表本身的閱讀心得,一方面也協助讀者提升閱讀與吸收的效率。然而這本《每日遇見杜拉克》卻無法摘要出主軸,因為這是杜拉克一生思想與寫作的精華,他所討論的議題涵蓋極為廣泛,思想內容博大精深,而此書本身即是一本摘要,無法也不必再用更簡潔的文字來表達其中的內容。然而,在閱讀全書後,不得不令人想像,做為一位管理學者,杜拉克是如何進行他的研究?如何產生如此豐富且創新的觀念?何以能夠在半個多世紀中,不斷提出令企業界感到震撼,同時又值得其他學者持續深入研究的課題?
宏觀與微觀兼具的杜拉克
現代學術界對學者的期許與要求,是方法嚴謹、樣本客觀、引據精確的學術研究,這當然也是做學問的途徑,但顯然與杜拉克的成長過程大不相同。杜拉克的學術思想特色是:議題極為廣博,兼具宏觀與微觀;文字之間,充滿了高度前瞻性的洞見;所提出的觀念,具有高度之實用價值與可行性。而在各個單一議題的背後,又擁有屬於自己的完整思想體系。在此一思想體系中,杜拉克將「社會」、「企業」、「管理」、「人」之間的互動與關聯,銜接得十分緊密。因此,可以從企業的發展中,預見社會的變化;從社會的趨勢中,感知企業及管理人員未來的挑戰;從企業在社會中的角色,延伸出人性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現代企業實務所關心的議題,例如:企業定位、組織變革與創新、知識工作者、非營利組織之管理、高階領導人的品格與倫理、組織良心、科技進步對社會演化之影響、政府與企業,甚至家族企業等,雖然杜拉克未必是提出這些觀念的第一人,但他深入的解說、用心的提醒,卻是帶動人類社會在這些觀念方面不斷提升,不斷進步的功臣。
各種管理議題的根源
這也造成了今日管理學術中所談的議題,往往可以在杜拉克幾十年前的著作中找到最起始的根源。形成這些成就與貢獻的背後,除了天賦的智慧與健康長壽之外,顯然尚有幾項因素。第一是廣博的知識基礎。從各種著作中可以窺見,年輕時的杜拉克即在經濟、政治、社會、歷史等領域,擁有極充實的學術訓練,因此,他對大環境中的變化趨勢有高度的敏銳性,而且能對人性觀察入微。第二,他對實務世界有廣泛而深入的接觸與瞭解。家庭背景及早期的成就,讓他有機會面對面接觸許多學術界的大師、世界頂級企業及其他組織的領袖,而使其思想與觀點的格局與層次遠高於一般學者。第三,從其關心議題的廣度,可想見其對社會周遭事務的好奇心與觀察力。第四,終身學習的精神,以及對眾生的關愛,是他持續創作,不斷提出新觀念的原動力。總之,杜拉克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深度、創意,以及對人類社會未來福祉的關注,是其成就與貢獻背後的重要因素。這當然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典範,卻也可能正是今日的學術體制下極容易被忽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