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熱分子
志工企業家的開創性格


  過去一個世紀中,學者廣泛研究創業人士,分析他們在行動、成長與冒險的傾向,探索創業家的「個人價值導向」與「內在制握」(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註:具內在制握的人,相信事情的結果是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努力,和行動),找出創業家為何喜歡挖掘機會並帶動變革。研究人員不僅深入研究商業企業家,也仔細探究他們的才華。這些才華是價值系統、政府政策與大範圍的制度化支持共同培養出來的。

  反之,志工企業家很少受到注意。過去他們被塑造成人道主義者或聖賢,他們的奮鬥經驗多是以童話故事的形式,而不是一般的案例研究。童話故事可以激勵人心,但無法讓人領會志工企業家的做事方法。我們可以分析企業家,但是我們如何能分析聖人?

  志工企業家之所以未受重視,並非因為社會上缺乏典範。在美國,一份知名創新者名單包括蓋瑞森(William Lloyd Garri Garrison,鼓吹廢除奴隸制度);平巧特(Gifford Pinchot,環保與環境管理);曼恩(Horace Mann,公共教育改革);安東妮(Susan B. Anthony,婦女選舉權);亞當絲(Jane Addams,社會福利與青少年法);藍道夫(Asa Philip Randolph,非洲裔美國人的勞工權),以及納德(Ralph Nader,消費者保護)。然而,雖有許多文章討論這些人推行的運動,卻少有人以研究商業企業家的方式,對他們進行跨產業的嚴謹研究,探討他們的做事方法。

  商業與志工企業家受到的差別待遇,反映出商業領域與社會領域對個人角色的不同態度。在商業界,個人向來被視為推動變革的引擎。亞當斯密(Adam Smith)於1776年出版《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為市場經濟設下基本原則。數十年後,薩伊指出了企業家的特殊角色。

  反之,社會變遷理論重視的是觀念如何改變人們,而非人們如何改變觀念。社會學創立者之一的涂爾幹(Emile Durkheim)關心「社會事實」(social fact,包括制度、習俗與集體情感)影響個人、塑造行為的過程。社會學家指出了社會變遷的許多動力—人口統計、科技、經濟、社會運動與政治過程。但是,除了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提出個人魅力領導者(charismatic leader)的概念,社會學家很少討論個人的角色。

  在社會變遷理論中,觀念位於舞台核心,人們是四周的觀眾。這種想法正如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名言:「當一個觀念的時機成熟時,全世界的軍隊都阻止不了它。」 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過度重視觀念。它無法說明一個事實,就是社會上的不同觀念會相互競爭,希望獲得注意與正統性,而占優勢的觀念不是全憑自己的功勞獲勝。

  在我們身邊,時機成熟的觀念比比皆是。例如,談到廣受關切的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現象,我們可能會覺得,「環境主義」(environmentalism)是個時機成熟的觀念。但是在今天的美國,它卻是一個時機來了、又去了的觀念,因為駕駛休旅車的有數百萬人;與25年前市場供應的車輛相較,休旅車的污染度較高,燃料效益較低(更別提對車內乘客與其他車輛裡的人造成更大危險)。

  幾十年前,全球兒童有權接受基本醫療保護,是大眾接受的原則。然而直到葛蘭特出現(他的事蹟於16章有詳細說明)兒童生存(child survival)才成為一個時機成熟的觀念。

  觀念就像一齣戲劇。即使是傑作,也需要好的製作人和好的行銷人員。否則這齣喜劇可能永遠無法開演,或是開演後門可羅雀,一周便草草下檔。同樣的,一個觀念不會單單因為它是好觀念,就能成為主流趨勢。它必須技巧的加以促銷,才能扭轉人們的認知與行為。

  這個觀念若是威脅到當權者,或是與現行規範或信念衝突時,行銷就變得更重要。管理學專家歐圖(James O'Toole)在著作《領導變革》(Leading Change)中寫道,歷來的偉大思想家都同意,「團體會像抗體攻擊入侵病毒一樣,拚命抗拒改變。」歐圖研究了許多案例,在這些案例的情況中,一項可能發生的有益的制度變革受到了抗拒。他發現,當團體認為變革會挑戰它的「權力、特權、地位與滿足於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抱持什麼信念,珍視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們會抗拒改變。他主張:「我們抗拒改變的主要因素是,不喜歡勉強遵從他人的意志。」

  若希望觀念生根擴散,就需要「點子王」;他們是狂熱分子,擁有專業、動機、精力與頑強的意志力,為達成使命勇往直前;他們願意去說服、激勵、啟發、誘之以利、感動人心、減輕恐懼、扭轉認知、釐清意義,並且在整個組織裡技巧的操作這些事情。

本文未完…..摘自《志工企業家》狂熱分子 志工企業家的開創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