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330
網站特惠價:281(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張明正:找到人生的阿基米德點 •周志建:改寫你的生命故事
 
改寫你的生命故事
周志建 (呂旭立基金會心理師)
 

  我是一個諮商心理師,我的工作就是在聽人說故事。

  你知道嗎?其實我們每天都活在故事中,不管你活的開心或鬱悶,也不管你今天是喜怒哀樂,背後,總有個故事的。但,我們覺而不察。

  來找我的案主通常是不快樂的(廢話,快樂還幹嘛花錢找人談),要不是被情緒逼到死角、身心崩潰、沒法生活的話,在我們的文化裡(家醜不可外揚),人們是不太容易找人說的。說自己的故事,很難,所以,我們活的,很悶、很ㄍ一ㄥ、很不快樂,不信,坐捷運、走在街頭,你看看每個人的表情就知道。

從故事了解自己的生命

  怎麼辦呢?我是做敘事的,這個後現代的心理學派,強調說故事,透過故事敘說幫不快樂的現代人解套。剛好,這本書的作者洛爾,也在告訴我們「人生,要活對故事」,意思是,你該「戒掉」你的老掉牙的故事,活出你想要的「新故事」。

  如洛爾所言,「生命即是故事,故事即是生命」(life as story, story as life),以故事的隱喻來理解人的生命,是後現代心理學很重要的視框,同時也在幫助我們,從故事中,理解自己。

  在敘事的觀點裡,你不需要一個心理專家來分析你的故事,但是你需要一個會聆聽故事的人,陪你說故事。當人,可以說自己的故事時,也代表,人可以真實地面對自己,「自覺是自療的開始」,這是我的相信,更是心理學不變的真理。勇於面對有瑕疵的老故事,是創造新故事的開始,洛爾在前言裡,用自己的親身故事,給出實際的應證(洛爾勇於承認面對親子關係疏離,想改善,於是做出承諾:以後只要不在家,必定每晚八點打電話回家跟孩子說話)。

  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說故事?不說行不行?有沒有一個仙女棒,手一揮,問題全沒了。呵呵,你還活在夢幻的童話世界嗎?現實的人生,可不會如此輕易。

如果你不說故事,你就不會明白:原來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活在「一成不變、機械反覆」的老掉牙故事中,你更不會明白,你所活的老故事,恐怕都不是你真正要的故事,你呀,是活在「別人的故事」中的,不要懷疑(詳見第四章)

我們一直活在社會主流價值中、父母的期待中,不能做自己,這是現代人的悲哀,我們從沒好好活過、也從來沒想過:我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作者提醒你,你該好好安靜下來,聆聽你「內在的聲音」了(詳見第五章)

用最充沛旺盛的能量投入人生

  好,那我們要如何改寫生命故事、活出新故事呢?我的諮商經驗是:從說故事中,你得慢慢去重新認識自己:「你,真的是誰」,並從老故事中發現,你過去故事腳本的脈絡,這故事是怎麼來的?又如何影響你的人生?接著,去弄清楚你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並核對檢視你的老故事跟你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方向?還是背道而馳?馬上,你就會知道,如果要往你的「終極目標」前進,你得揚棄老掉牙故事、發展新故事,這點,作者在書中(第六章及第九章)倒是做了詳盡的說明。

  現代人生活,最常見的故事腳本是「忙、趕、急」。我們忙得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喝杯茶、聆聽音樂、跟家人聊聊天,我們老是在趕時間,走路快、吃飯快,快到連四月街頭開滿了橘黃色木棉花每天在跟你招手,我們都……看不見。

  從一早起床就是忙、趕、急,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等到停下來時,已經是晚上十二點了,拖著疲憊的軀體、癱在床上,也顧不得內心在靜夜裡油然而生的孤寂悲哀,我們得快快睡覺,否則明天沒法早起,好繼續重複今天的日子。這樣的老掉牙故事,你熟悉嗎?

  我喜歡作者的說法,忙、趕、時間不夠用,這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而是「能量管理」的問題。你可曾覺察,你每天的能量狀態如何?恐怕,我們每天活著都跟自己的手機一樣,都只剩下「一格」電量了,還在用。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做很多事,常是「分心散漫」、「心不在焉」,所以永遠都是半調子。做的多,不等於「做的好」。事情要做的好,你得投入「你最充沛旺盛的能量」(詳見第七章)。但要能投入「全心全意」的能量,必須是,你所做的事,跟你的終極目標一致,你才辦得到,如果你所做的事,不是你喜歡的、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做,你是不會熱情投入的,既使投入,也不會長久、或快樂的。我相信。

  除此之外,作者也提醒:要做好「能量管理」,是你必須懂得自我照顧、滋養自己,不然,你做的事既使是你喜歡的,也會事倍功半。如何滋養你的能量呢?作者做了最佳提示:正確的飲食、經常運動、適當的休息與復元(請見第八章)。嗯,我十分認同,這幾年,我自己就是這樣在實踐的。

  有了目標、有了能量,最後就是行動了。「空談無用」,行動帶來力量,後現代心理學也經常強調「實踐」,作者在第十一、十二章,以具體方式告訴大家如何產生「行動」、創造新故事。作者不是學者,他跟我一樣都是助人實務工作者,所以不會只空談理論,這也是本書的實用價值與閱讀性所在。

想過好日子,你得先活對故事

  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舉出一個案例(雷蒙的故事)作為結語,我想,我也舉一個例子,讓大家知道:甩掉老故事、創造新故事這件事,是絕對可能的事。

  曾經,一位找我的個案,是做金融投資的中年男子,他絕對是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爬到一個高級主管的位置,每年收入是百萬計算,每天坐擁在台北最高級地段的現代化辦公室大樓上班。但是,你真的不用羨慕他,你知道嗎?近十五年來,他每天晚上需要靠安眠藥才有辦法睡覺的,而抗憂鬱劑更是天天不離身。

  他每天花在工作的時間,起碼十五個鐘頭以上,他跟太太老早就分房睡,平時也很少交談,他說,一來是他工作忙沒時間,二來是避免溝通、就可以避免吵架。他有一個讀幼稚園的女兒,但他每天早出晚歸,所以女兒跟他也很疏離。有一次他上班前,要親女兒道別,女兒自動地把頭撇開,這叫他很傷心,他賺的錢很多,但他告訴我,他不知道為什麼而活。更慘的是,他的健康日益惡化,他經常心跳加快、胸口悶、呼吸困難、上個月他開會開到一半,突然暈厥,要不是因為如此,他不可能找上我,因為,他的醫生提出嚴重警告,說他的身心已經出現嚴重脫序,建議他做心理諮商。

  跟我談了一年,他終於換掉上述的「老掉牙故事」,他最後所創造的新故事是:他終於有勇氣、離開他的工作了,以前離不開,不是為了錢(他宣稱所賺的錢,夠他花上兩輩子了),是因為工作是他「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現在,他認清了,工作不等於人生,他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也夠大了,而且這跟他所要的人生目標完全背離,所以,他決定離職。離職後的他,每天睡到自然醒,而且有時間去運動,他的健康因此大大的改善,而最讓他開心的是,他可以每天陪女兒上學,女兒也開始會跟他撒嬌,他說:「我終於找回了我的女兒」。每逢假日,他會帶著孩子、妻子去度假、旅行,所以,他太太也說:「我終於找回了丈夫」。

  你羨慕這個新故事嗎?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麼辦到的?或是,他是怎麼辦到的?是嗎?請你先看看這本書吧,我所做的,部分可以從書裡找到答案。而我所做的敘事取向「故事治療」,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我的部落格,不再此詳述。

  好,重點是,你厭倦了你的老故事嗎?來吧,改變,就在當下。當你願意好好安靜下來,翻翻這本書時的此刻,你已經開始在創造「新故事」了。不騙你。我們每個人,都在自編、自導、自演自己的人生;美好的生活,其實只是一個「選擇」、一個決定。信不信由你,當你開始握住「改寫你生命故事」的筆時,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你想要過的好日子,其實並不如你所想像的,那麼遙遠……。但是,你得先……活對故事。

(想多了解敘事治療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敘事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oec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