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問診三小時

林先生的左腋下淋巴結有黑色素癌症轉移,已在其他醫院開刀清除淋巴結,但是追蹤中的正子檢查又發現他的右頸部有個淋巴結轉移。醫生說,很可能是黑色素癌復發,只能再活半年到一年。

林先生又生氣又茫然,於是到和信掛外科醫生陳呈峰的門診,尋求第二意見。

這種復發轉移的狀況的確可能發生,而且表示病情惡化。但是,陳呈峰對林先生的焦慮感同身受,他冷靜下來思考,第一個令他懷疑的是:病人開刀切除的淋巴結是在左邊腋下,這次發現的淋巴結卻是在右邊頸部,左右轉移的路徑並不尋常。

陳呈峰於是拿著林先生的病歷跟片子離開門診,到相關部門去討論。在放診科醫師的配合下,當場做了頸部超音波,而意外發現甲狀腺有個小腫瘤。雖然腫瘤很小,右頸的淋巴結會不會是從這裡轉移來的?陳呈峰心想,假如是這樣的話,「林先生的命運就不一樣了!」

這個假設,給了陳呈峰很大的希望,因為,甲狀腺癌比黑色素癌淋巴轉移的治癒率高太多了。他馬上再安排細針穿刺來鑑別診斷—到底是黑色素癌復發還是甲狀腺癌?

結果出來了。陳呈峰回到門診破解疑案:「不是黑色素瘤轉移,而是甲狀腺癌轉移。」他向林先生分析,比起黑色素瘤,甲狀腺癌比較容易治癒,這也算是壞消息中的好消息。

那天,林先生下午兩點看到陳呈峰,直到近五點才結束,前後看了將近三個小時。
「我只是個普通人,不是達官顯要,在醫院裡也沒有認識任何人,」想起自己得到的對待,多年後,林先生依然滿心感謝。

在平均每個醫生一天看診上百人、每個病人看三分鐘的台灣,和信對病人的投注,讓許多人受寵若驚。而且,這個數字藏著重大的警訊—癌症的早期發展,常常沒有症狀或症狀非常輕微,所以在一個潦草而快速的看病文化下,很難做到早期診斷。病人的病情一再被延誤,等到症狀很明顯才做出正確診斷時,往往已經無法治癒了。

因此,黃達夫主張,每個門診病人都應該得到醫生專注、完整的時間及空間。

 

 

 
  定價:330元  網站特惠價:281 (約85折)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