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影響國共談判的背景和因素

前言
美國與戰時中國
中共如何利用抗戰壯大自己
美國開始介入國共紛爭
日本投降前後美國對華政策的轉折
馬歇爾的調處
 

日本投降前後美國對華政策的轉折

(一)雅爾達密約和中蘇條約
  在雅爾達會議前,美國了解中國是美國與蘇聯、英國在政策上不協調的地區,美國希望中國成為遠東一個主要的穩定因素,蘇聯則希望美國能保證一個對她友好的中國。1944年6月10日,美駐蘇大使哈里曼(Averell W. Harriman)告訴史達林美國的對華政策,第一是扶持國民黨政府,第二是調處國共爭端,第三是使蔣委員長放寬國內政策。史達林對此並無異議,只是表示不容易做到,他還說中共不是真正的共產黨,只是「美乃滋」(margarine)的共產黨。

  11月10日,當哈里曼向羅斯福報告蘇聯對日作戰計劃後,羅斯福問到,「如果蘇聯人進入中國,他們還肯出來嗎?」11月17日,哈里曼報告羅斯福,蘇聯急於國共達成協議,目的是蘇軍向在華日軍發動攻擊後,可以利用中共軍隊保護蘇軍的右翼。如果國共不能達成協議,蘇聯在華北和東北將支持中共,並向蔣委員長提出更嚴厲的條件,到時美國就會面對一個不可能有圓滿結局的情勢。

  12月14日,史達林向哈里曼提出蘇聯對日作戰的條件:1.取得沙哈林島南部和千島群島。2.租借遼東半島南部,包括旅順、大連。3.租借東北的鐵路。但保證無意侵犯中國在東北的主權。

  1945年2月4日至11日雅爾達會議,蘇聯承諾將於歐洲戰爭結束二至三個月後對日作戰,同時與國民黨政府締結友好同盟條約,交換條件為:1.維持外蒙古現狀。2.恢復1904年日本取的原屬俄國的權利:(1)庫頁島南部及附近島嶼。(2)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享有優越權益,租借旅順軍港。(3)以中蘇合營公司共管中長及南滿鐵路,保證蘇聯的優越權益。3.取得千島群島。

  在雅爾達會議中,史達林曾對羅斯福說:「他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國共)不能合作,他認為,為了這個目的(合作),蔣介石應負起領導的責任。」1945年2月的雅爾達密約,美國的立場是:1.如中國單獨對付蘇聯,付出的代價更大。2.蘇聯有能力得到她想要的。3.希望有助國共達成協議。格魯認為,為了幫助打敗日本及蘇聯承諾不協助中共,這是國府應付的代價。在波茨坦會議(Potsdam Conference)時,哈里曼試圖修改蘇聯對中國提出的嚴苛條件,但史達林不為所動。史達林警告宋子文,如果不儘快達成協議,中共就會進入東北。

  在日本投降所留下的權力真空中,虛弱的中國政府之生存,依靠美國的協助和蘇聯的克制。

  赫爾利4月回到中國後,首要任務便是推動中蘇談判。史達林授與全權由其自行判斷何時將雅爾達密約告知蔣委員長。5月10日,他向杜魯門報告,蔣委員長除了不同意「優越權益」和「租借」之外,其他都可接受。

  5月8日德國投降,28日美特使霍普金斯(Harry L. Hopkins)和史達林討論蘇軍對日作戰和對華政策。史達林準備8月向日進攻,並說支持蔣委員長領導中國成為「完整的和穩定的國家」,因為中共領導人不如蔣委員長,也「無能力完成中國的統一」。霍布金斯表示美國希望中國堅持門戶開放,史達林說美國是戰後唯一有能力援助中國的國家。史達林在5月28日與霍布金斯會談時,明白告訴美國負責履行對蘇聯的承諾,蘇聯才會調動軍隊,因為要讓蘇聯人民有正當的理由來參加太平洋戰爭。

  6月12日,蘇聯大使彼得洛夫(Apollon A. Petrov)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締約中蘇條約的條件,蔣委員長表示對旅順不能使用「租借」,外蒙古可以高度自治,中蘇之事由雙方自己解決,無需他國同意。1945年6月15日,美國正式通知中國政府單獨與蘇聯談判和訂約,並要求在協議達成之前要先向美國「報備」。當美國要求中國與蘇聯談判中蘇條約之時,杜魯門還向宋子文保證,美國不會做傷害中國利益的事,只願看到「可能引起麻煩和糾紛的問題得到解決」。蘇聯希望7月1日前開始與中國談判,美國通知中國儘快派宋子文前往。

  中蘇條約的談判(1945年6月30日至8月14日),是使美蘇秘密交易的合法化。

  在為了外蒙古問題而陷於僵局之時,中國本想爭取美國的支持,但美國卻表示不必固執成見,應在廣泛的基礎上與蘇聯達成協議。相反的,美國希望中國以外蒙古獨立來換取蘇聯在東北問題上的讓步。很顯然的,美國認為東北對美國的利益遠大於外蒙古對美國的利益。最後以公民投票決定外蒙古的獨立,維持一點國府的顏面而已。

  7月16日,原子彈試驗成功,當杜魯門問到是否還需要蘇聯對日作戰的問題時,馬歇爾認為蘇軍已在遠東聚結,美國已無法改變原先計劃。事實上,也無法阻止蘇聯的行動。

  中蘇談判的關鍵問題,在於中國不願承認蘇聯在東北的「優越權益」。美國務卿巴恩斯強調任何超出雅爾達密約的要求都會引起麻煩,史達林反駁說,蘇聯在中蘇條約中提出的條件比雅爾達密約還要寬大。

  在中蘇條約第二階段的談判時,美國反而要求中國不能多做讓步。哈里曼對史達林說,希望中蘇條約公佈時,蘇聯宣布在東北支持門戶開放,但史達林予以拒絕。美國在中蘇條約第二階段談判時介入,表示美國已擔心蘇聯企圖把東北列入其勢力範圍,但美國並無決心支持其主張。當蘇軍大批進入東北後,美國只得要求中國儘快結束談判。

  第二階段(8月7日至8月14日)的談判,是在重大變化的環境之中進行,7月26日波茨坦宣言(Potsdam Ultimatum)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6日、9日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次日蘇軍向東北全面進攻,日本於8月14日宣佈投降,這種變化對中蘇都造成壓力。對蘇聯來說既然已經參戰,對中國索取報酬顯然已沒有正當性;對國府來說,蘇軍已進入東北,如再不讓步可能損失更大。史達林利用這種情勢,還特別提醒中方代表,「如果不儘快達成協議,中共將進入東北」。蔣委員長本決定不再退讓,如今也只好授權談判代表「權宜決定」,8月14日,莫洛托夫和王士杰在條約上簽字。…


<摘自 《中國命運•關鍵十年》前 言>

 
 
 
  定價:600
網站特惠價:510(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