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國共關係的精闢研析

  近世以來,在中國,以至整個世界,造成驚天動地,影響歷史進展的大事,必然是日本的侵華戰爭。再深入一層看,即可發現在這一戰爭的烽火下,最具關鍵性影響的則是中國內部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分、合及衝突。因之,要探究這一可稱為大歷史的轉折,就不能不研析國共的關係。但國共關係原本複雜,抗日戰爭爆發後,又有美、蘇勢力的介入,政局的推移與變幻,更增加兩黨關係的複雜性。這樣的情勢,常令人難以深入底蘊,作全盤的解析,如再立場偏頗,而強作解人,那就更易扭曲歷史,造成謬誤。這些困擾使得國共關係的研究,成為歷史上的難題,有待學術研究的突破。

  關一中先生年少時親身經歷國共兩黨在東北與華北地區的激烈衝突,後來他輾轉來台,再赴美國研讀,就深感西方某些對國共關係的記述與論斷有嫌失真,且不盡公允。他乃決意突破歷史的難題,對國共關係進行深入的研析,並完成基本的論述。他返台後,在大學及研究所任教,並歷任國民黨及政府的要職,現更掌秉國家最高的文官制度,但仍不斷地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充實及發展他的基本論述。近日他終能定稿,即將成書出版。我承他的厚愛,得先讀全部的書稿,但一經展讀,我即渾然忘卻只是一個讀者,而隨著一中先生的筆觸,重回到也是少年時親身經歷的歷史現場,且不禁心情起伏,興起無限的慨嘆。我的這一感受,使我更能體認到一中先生在經營全盤論述中的心懷、毅力,以及慧眼、卓識。我必須說:這本著述在國共關係的研究上當然是一種突破。全書的結構非常周延而嚴謹,但析論的範疇則相當廣泛,我只能舉出幾點重要的特色:

  首先,一中先生在全盤論述的途徑上,具有突破性的思考。我在前面曾強調抗日戰爭中國共關係的複雜性,很難全面掌握,但一中先生卻找到一條關鍵的線索,即:和談。這條線索巧妙地把許多重大的事件在時空中串結了起來,而循著這條線索,就可清晰地看到整體歷史的脈動。一中先生的論述涵括國共的合作、西安事變、新四軍事件、史迪威事件、赫爾利調解、重慶會談、中蘇條約、馬歇爾調處、政治協商會議等等,這些事件皆有極為複雜的背景,頭緒紛繁,但在和談的串結下,卻能把握重點,化繁為簡,在歷史中各自定位。一中先生對和談的結構與功能也作了精當的解析,這不僅在運用上,可對有關的各個事件,作結構性的觀察,而且在學術理論上,也極具創新的價值。

  其次,在和談途徑的運用下,一中先生就可根據各個事件在結構上的作用,收集各方面的資料。他的基本論述早在四十年前留美研讀時就已完成,但一直延至近日始能定稿,主要即在廣泛運用各方的資料,加以對比、論證,以符合結構性析論的需要。一中先生在這方面的努力與執著很使人動容,但也收到良好的成果,那就是全書的析論既能真實,且不偏頗。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堅實的基礎上,一中先生的情懷與觀念才能有所憑藉,而得充分發揮,發人深省。這當然是國共關係研究上的另一突破。

  再次,一中先生熱愛他的國家及所認同的政黨,但又能非常客觀而理性地分析、檢討國與黨的問題與發展。他的這些情懷與觀念通過和談的途徑,使得他的觀察與析論,既不偏誤,且蘊含著對國與黨的關愛,以及對整個世局及人類前途的關懷。一中先生關心國民政府及國民黨的處境與作為,但卻發現在逐次和談中,國民黨常不能保持優勢及貫徹國府的政策與談判的目的。相反地,中共卻能從低調轉為高調,不時增加談判的條件,爭取發展的時、空。這種消長的情勢,雖然有多樣的原因,一中先生則認為實力才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他特別指出:在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國軍皆在正面作戰,遭受極大的耗損,導致實力大減,逐漸失去優勢;而中共則在華北、蘇北等後方的廣大鄉村地區,乘虛而入,打游擊戰,並迅速擴大軍力,於是實力大增,逐漸掌握優勢。他並舉出許多實證,反駁共軍主導抗日戰爭的說法,要為他所熱愛的國與黨求一歷史的公道。我常覺得缺乏感情與關懷的歷史論述,少有生命的光彩,一中先生的這本大著則是充滿生命光彩的力作。

  最後,從抗戰之初到戰後馬歇爾調處的失敗,美國在國共關係上又扮演怎樣的角色呢?一中先生也透過若干事件的觀察,作了非常精審的宏觀及微觀的解析。他強調基本上美國並無積極而一貫的對華政策。支持中國抗日,不過是為了美國人的利益,利用國民政府牽制日本在華的百萬大軍而已。至於多次介入國共的和解,宣稱是促進「民主、團結的中國」及「統一的政權」,其實也不過在推動國共合作抗日,「維持中國作戰」。即以現實利益的考量看,美國也是重歐輕亞。縱在亞洲,最為重視的則是蘇聯,也不是中國。雅爾達協定就是美國及英國為了遷就蘇聯出兵東北,不惜出賣中國的主權。最直接的衝擊是:中共在戰後快速地接替了蘇聯在東北的勢力,造成國民黨在大陸的最終潰敗。一中先生對美國來華的重要軍、政人士也有敏銳的觀察。他覺得這些人士的視野,從未超越美國現實利益的範圍,且多具民族的優異感,流於自大、倨傲,不僅對中國國情的瞭解常是浮面,也對中國發展的前途,欠缺真誠的關懷。美國對華的政策如此,人物的思維如此,但國民政府則過分依賴美國的援助,甚至期待美國以軍事介入。這種錯誤的判斷,主要來自自身實力的衰退及能力的不足。一中先生不能不感慨系之,他強調:國人必須自立才能自強;執政者更要認清國際情勢,不能寄望外力,且要大力改革。由此可見一中先生的卓識及對國家的高貴情操。

  歷史是一面鏡子,但常為塵埃般的難題所遮掩。一中先生用心擦亮了這面國共關係大轉折的鏡子,但從中又看到我們現在是怎樣的情景呢?我只想提出幾個問題:我們的國家已擺脫外力的干預了嗎?已民主、團結了嗎?我們的國人又如何能懷抱真誠的情感及高尚的理念,而自主、自強呢?在我看來,我們恐怕還停留在波濤洶湧的歷史川流中,當然,一切都要放眼向前,但至少也要回轉頭來看看過往的來時路,想想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所寫下的:「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啊!

  我與一中先生相知、相惜數十年,近年來更時相過從,有時縱談,不覺夜沉。我十分佩服他對國家無私的關愛及在學術上的不斷專注與高深的造詣。這本論著的出版正是這兩方面的最佳展現與詮釋,非常值得大家的細讀、深思。是為序。

                     

          (中央研究院院士)
 
 
 
 
  定價:600
網站特惠價:510(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