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失敗的全球對策 | 全球性的監理法規 | 全球經濟的新秩序:中國與美國

◎全球經濟的新秩序:中國與美國

當前的危機是那麼的嚴重、深刻,引起那麼大的恐慌,不論那些領導人物想不想改,都會有所改變。最深沉的改變也許要跟美國與中國之間時好時壞的關係有關。中國要超越美國的GDP(以反映生活水準的差距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來計算,大約仍是美國的一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趕上美國的人均所得就差得更遠了,大約是美國的八分之一。但是,中國仍然達成了一些驚人的紀錄。2009年很可能即將見證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汽車生產國,而且更廣義地,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產者。中國也贏得一項不見得是好事的傑出事績,它的碳排放量超越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它的經濟成長雖比這次危機之前慢了一些,但還是明顯高於美國的成長,一年相差七個百分點(2009年,差距更大,約十個百分點),依照這樣的速率,GDP的差距每十年就會減掉一半。此外,未來四分之一世紀內,中國可能成為在亞洲具主導地位的經濟體,而且亞洲的經濟規模可能會比美國還要大。雖然中國的經濟仍比美國小很多,但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遠大於對中國的出口,這些龐大的貿易失衡現象,在美國失業率攀升的時候,已造成兩國之間的緊張升高。兩國的關係是共生互利的,中國協助融通美國巨大的財政赤字,沒有中國的便宜貨品,許多美國人的生活水準會大為降低,美國也提供市場,容納中國不斷成長的供給,但在大衰退的時候,焦點集中在工作上。大多數美國人不了解競爭比較優勢的原理,就是每個國家生產其較為擅長的貨品;而且美國人難以體會,美國在很多製造業領域可能已喪失了競爭比較優勢。如果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競爭上贏過美國,美國人就認為,應該是由於它們採取了不公平的手段:操控匯率,或補貼它們的產品,或售價低於成本(叫做「傾銷」)。

這次危機實際上已將一切搞得亂七八糟。美國遭指控大規模且不公平補貼銀行與汽車業。聯邦儲備體系以趨近零的利率貸款給大公司,也可視為是一種大規模的補貼。維持低利率是國家「操控」匯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率低的時候,資金會流出國外,到報酬較高的地方),歐洲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正利用低匯率來取得競爭優勢。

雖然美國與中國都有採取保護措施(美國,部分是為了因應工會的壓力;中國,部分是為了報復,部分是因為那是發展策略的基本要素),但在這本書付梓的時候,保護的程度受到了節制。不過正如我在之前提過的,大家都認同,在全球失衡方面必需要有所作為,美中的貿易失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就短期來看,美國也許會覺得比中國容易調適。中國必需要有更多的消費,但當他們的家計面臨高度的不確定性時,很難誘使家戶成員做更多的消費。不過,中國的主要問題不在於很高的家戶儲蓄率,而是在於家戶收入占GDP的比率,這比率要比大多數其他國家來得小。低工資確保高獲利,而且沒什麼要求分配利潤的壓力,導致大部分的收入都保留在企業(公營與私有兩者)手上。但想要改變所得的分配,在任何國家都很難。

中國的成長模式是靠供應面帶動:賺得的利潤再投資,產出增加的幅度遠大於消費,其間的差距就出口。這個模式運作得很好,在中國創造了就業,且使其餘世界的物價維持低檔,但這次的危機凸顯了這個模式的缺陷。這次的不景氣,使得中國難以將過剩的產品出口;長期來看,中國許多製造業產品的市占率都已增加了,要繼續維持成長率會很困難。就算很多貿易夥伴都不採行保護對策,結果還是會如此,西方國家能買的電視機及其他消費產品就這麼多;然而,中國的超凡技能不只展現在低技能的製造業產品上,也展現在範圍廣泛的其他產品上,保護主義刺耳的聲浪升高,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有許多人士察覺到,他們必須改變成長的策略,提供中小企業更多的協助,例如,創立更多地方性或區域性銀行。這些中小企業在大多數國家,都是就業成長的基礎。就業成長引領工資上升,移轉所得分配,支持更多的國內消費。企業帳面上的利潤,有些是由於中國對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未能適當收取費用所致。實際上,企業獲得的這些資產應該屬於人民;例如,如果那些資源是由人民來拍賣,拍賣的收入將會產生相當可觀的所得。如果中國替所有人民爭得那些資產應有的報酬,就會有更多的收入可以資助醫療、教育與退休等福利,同時也會降低家戶維持高儲蓄率的必要性。

不過這個新的成長策略似乎很敏感,各方強大的政治勢力齊起反對:例如,大企業及其官僚是既得利益者,他們希望能設法永遠維持現狀。同一批政治勢力也會反對讓中國的匯率升值,那樣既會降低中國出口的競爭力,也會增加其工人的實質工資。西方那些主張要有大銀行及其他大企業的,助長了這些「新的實業鉅子」,他們認為,中國一樣需要大的公司(有時稱作「國家級的優勝者」)來從事全球競爭。這項爭鬥的結局會如何,要下定論還太早。

中國的整套振興方案,是世界最大的振興方案之一,反映出經濟政策當中的緊張關係。很多的錢投入基礎建設及協助「綠化」經濟。興建新的高速鐵路系統對中國的衝擊,可比擬美國內戰後興建的跨洲鐵路,它有助於凝聚更強大的國家經濟,因為經濟地圖幾乎在一夕之間變了。中國振興方案也明白鼓勵消費,尤其在鄉村地區,尤其鼓勵買在國外銷售面臨大幅衰退的產品。它也快速增加鄉村的醫療與教育支出。同時,也努力強化像汽車與鋼鐵的某些重要產業部門。政府辯稱,它只是努力讓生產「合理化」罷了,提高生產效率,但批評者則擔心,這些措施會惡化產能過剩的問題,而且會降低有效競爭。競爭降低會增加企業的利潤與降低實質的薪資,惡化消費不足的問題。

內文摘錄至《失控的未來》第8章



史迪格里茲
著  軟皮精裝
定價:450
網站特惠價:38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