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朱雲鵬/從歷史借鑑,走出次貸  |  南方朔/改革經濟學的重量級呼聲

從歷史借鑑,走出次貸迷霧

   朱雲鵬(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多年來,我們所信任的市場機制,那雙看不見的手,是否真的萬能?

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所撰寫的《失控的未來》,仔細探討了近一二十年來,美國所信奉的自由放任市場主義是否真的有益於人類的福祉。藉由史迪格里茲淵博的學識及民胞物與的精神,旁徵博引的引述經濟大蕭條、世界大戰等實證,我們驚覺原來歷史是不斷的重演,只是被包裝得五花斑斕,如同次級房貸的風險般:我們迷路了。

本書由危機背後的原因談起,藉由2008年的金融風暴,討論自由放任的金融市場未必能夠帶來理想中的社會,並且討論美國小布希政府之下,錯誤或冒險的政策決策演變成如今的情勢。金融業在這次危機當中,一方面從高紅利的薪酬制度獲利,卻遺忘了風險的控管、銀行業的本質,卻又扮演了被害者的角色,訴說著金融危機這一場悲劇。史迪格里茲自比為凱因斯的信徒,提出政府出手管理金融機構的時刻到了。難道我們必須每次都要經過錯誤學習嗎?良好的管控政策若能有效保護中小企業、一般民眾的財富,就應當為之。

無論如何,政府在現代社會當中都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第一,政府必須針對金融業進行管理,恢復起人民與金融業的信任關係。過往,我們相信市場有其恢復機制,政府伸手管控勢必會影響其發展。但是過度的自由放任下,導致銀行業與民眾的不信任、銀行業與銀行業之間的不信任,最後使得資金無法順利流通,閒置的資金又隱含了更大的危機。其二,政府必須也有需要提出願景,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定位與走向,並且堅定的朝此願景前進。我們必須明白,一個國家的富足,在於民眾的需求、中小企業的發展,這些,是金融業的根本,但卻也是目前漸行漸遠的道路。政府應當扮演起督促的角色,讓經濟不再暴露在層層的風險包裝之下,將錢投入在更能創造福祉的建設上。

全球化的現今,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經濟局勢勢必無可避免。藉由史迪格里茲對於美國金融危機的檢視,我們了解到,如今的經濟衰退問題不單只是單一國家的責任,而改善這一長久以來依靠著泡沫維生的經濟體系,也並不只是單一政府的任務。隨著國際化,多邊貿易如火如荼的進行,彼此唇齒相依下,嬴弱的經濟體質是全球的負擔。借鏡於台灣,正值產業轉型階段,過去以出口導向的發展目標勢必面臨考驗,相信此書對於政府、產業、銀行業甚至是一般民眾,都能有所裨益。



改革經濟學的重量級呼聲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多年來,我們所信任的市場機制,那雙看不見的手,是否真的萬能?

1980年代,政經社會學界新興了一門跨學科研究,研究的主題就是「國家角色」。它關心的課題包括了「國家」做為一個自主的「中介者」(Agent),在現在國家建造、社會形成、經濟發展、所得重分配、新的合理性塑造等方面曾扮演和應扮演的積極角色。

而「國家角色」會當時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其實正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氣氛。1980年代正值戰後思想再度重塑的關鍵階段。有一端強調市場、公司,以及市場和公司所主控的社會,並把國家角色非法化。而國家主體的政府則被說成是個應該愈小愈消極愈好的必要之惡。於是才有了另一端強調國家角色的興起。只是人們也知道,從1980年代到2008年,時代的風向其實是要往保守這一邊吹,私人、公司、市場這些概念都被神聖化和萬能化。於是國家角色遂被邊緣化。最核心的「市場」這個概念則取得了主導地位。市場有效和可以自動矯正這種說法幾乎成了每個人的口頭禪。國家最好什麼都不要管的「鬆綁論」則成了萬靈丹。這些元素建構出了所謂的「新自由主義」。

自從2008年次貸風暴、金融海嘯、全球深度衰退迄今,以顯示過去的那一套遊戲規則所造成的系統性偏差,已使它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於是對經濟學,甚至對資本主義整個體制的反省,在最近兩年裡興起,而在這個反省過程裡,史迪格里茲則無疑的具有領頭羊的重要性。他的這本《失控的未來》(Freefall: America, Free Markets, and the Sinking of the World Economy)今年一出版,立刻獲得各方重視,原因即在於本書具有高度的啟發性。本書出版後,美國的評論家和經濟學者的關心焦點,乃是他對歐巴馬政府紓困措施的抨擊,和對美國市場體制偏差的討論。而我所看重的則是〈經濟學說需要革新〉與〈迎向全新的社會〉這最後兩章。因為當代經濟學在近代自我定義的過程裡,早已將經濟的合理性窄化及脫離人文化,能夠把世界及社會捏為一個「相互」的整體,已極鮮見。史迪格里茲能從根本處呼籲經濟學的改革及致力合理新社會的建造,乃是一個重要的知識新起點。這才是本書含金量最高的部分!

近代美國經濟學界常用兩個口頭禪:「市場決定價值」和「經濟學決定世界」。這兩句話看似有理,但卻充滿了弔詭性。因為這兩句話裡,其實已等於賦予了掌握市場的公司至高無上的權力。而為它背書的經濟學則儼然有了塑造世界秩序的權威身分。這兩句為「有效市場論」營造合理性的說詞辭。在長期的系統運作下,其實已等於合理化了人類經濟行為裡「自利」最極端形式的「貪婪」與「投機」。而反映在國家角色上的,則是在鬆綁之名下,各種奇怪的「創新」層出不窮。金融衍生性商品的創新與氾濫,各種以欺騙造假為實,但卻以創新為名的會計及帳目操作,各種不計後果的槓桿模式。它到了最後,所造成的乃是風險的無限升高,以及今天這種國家債務持續擴大,而社會財富日益不均的情況。而風險一旦表面化,人們財富蒸發及失靈的問題即告出現。史迪格里茲對這些問題所做的解析,在同類著作裡可說是最清晰的。

在當代經濟學家裡,史迪格里茲最特出的原創貢獻,絕對是針對「市場有效論」提出了市場非完全論。他的理論在2008年已獲得證實。因此他對市場的問題,以及國家角色的觀點,可謂切中時弊。但他可不是一般的評論者,而是對未來有願景的思想家。因此當人們在閱讀他這本著作時對需要看重的,乃是他試圖改革經濟學思維模式,進而改善社會的宏願。1980年代美國自由主義學者、當代精英有許多人在思考國家角色的新定位。在三十年後的現在,這派學說應該到了再起的時候!



史迪格里茲
著  軟皮精裝
定價:450
網站特惠價:38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