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320
網站特惠價:272(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要想有所作為,讓自己的一生充滿意義,
首先必須先立定志向,朝著目標堅定奮鬥,
但這還不足夠,大凡備受尊敬的企業家與領袖,
都還要有成就別人,並且幫助別人成功的胸懷,
特別是以濟弱扶傾的慈悲,傳遞幸福,
而將心比心,與團隊共享經營成果更是不可少,
這樣才能構築出自助、助人,圓滿美好的快意人生!

 

  我自一九四七年來台後,先是服務於審計部,但我對公職「等因奉此」的生涯並不滿足,身無長物的窮小子王廣亞自問:「有固定薪水、不愁吃穿就夠了嗎?」我渴望做出一番事業,雖說辦學的機緣,是看出當時社會對商業人才的需求,但我更想說明的是,能一生對教育事業懷抱無盡的熱情,來自父親對我的影響。

   父親是河南省鞏縣農村的莊稼漢,自己讀書不多,但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先是在我們居住的村莊辦了一個私塾,請塾師為我啟蒙;二年後,又送我到鄰村一處知名的私塾就讀,之後還讓我在北關庄,以及洛陽、開封等大城市念中學。可以想見父親為了讓我受教育花費之大,甚至需要變賣家中的收成,才足以籌取學費,偏偏我的學習成績並不盡理想,好幾次不想讀了,父親堅持不允,告誡我再苦也要學「本事」,他殷切的神情,總是令我難忘。

   我出生在一九二二年,當時的中國,深受貧窮與人民的愚昧之苦,「教育興國、良師興利」的思想潛藏在黃土高原的嚴峻自然條件,鍛鍊出王廣亞勤儉樸實、勇於開創的精神,也啟迪他興學脫貧的理想。

   我的血液裡流動;來台後所見,戰後台灣亦是相當貧困,教育也不普及,我心中明白,唯有透過興學辦教育,提高百姓的知識水準,方能改善國家社會命運,所以當我開始辦補習學校時,便將學校取名為「育達」,取其培育人才達至善之境的意涵,有幸畢生奉獻在辦學的志業裡,回想一無所有的六十年前,我要說「人貴立志」,對自己有所期許是非常重要的!

勇於立志關鍵一:不自我設限

  記得前些時候,吃過午飯,例行到附近公園散步,遇到一位約莫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坐在涼椅上啃食麵包,他服裝筆挺、一派白領上班族的裝扮,卻滿臉愁容,神情頹喪。我和他聊天,聽說前不久被公司栽員,卻隱瞞著不讓家人操心,仍每天按時「上下班」,四處找工作,公園成了他暫時的歇腳處。

   我對他說:「你瞧,日正當中,我們背後大樹的影子,小到都遮不住這涼椅。」 「得接近傍晚,才有大片樹影可以遮蔭。」年輕人勉強擠出笑容回應。「樹影會隨著日光有不同變化,卻不代表樹木本身,年輕人啊,雖然你工作一時不順遂,千萬不要因此否定自己,也許人家只低頭看見你正午的影子,還沒抬頭看到你的全貌。」我拍拍他的肩,鼓勵他不要放棄希望。

   他激動的打開話匣子,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進入科技資訊業服務,卻因為只有高工畢業,每次送出履歷表,總在第一關就被擋掉了,想自己創業,卻又苦無資金,運氣一直不好,現在時機又差,不知何時才能時來運轉。

   說到底,結論就是一切都「不可能」。

在不可能中尋求突破

  但天下有什麼絕不可能的事呢?成事在人不在天,如果問題出在學歷,就想辦法再進修,如果是因為資金短缺,就設法籌錢,辦法是想出來,不是等出來的,好時機,則往往靠的是創造,歹時機,也有人逆轉勝,何來絕對標準?

   以我自身為例,投入教育事業時,不僅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人脈,也完全不懂如何辦學校,卻沒有因此自我設限,也沒有讓任何藉口或週遭人們的反對,阻礙我的夢想與企圖心。

   但我也非妄自尊大之徒,自以為是地胡搞瞎撞,因為自知對教育事業陌生,是個百分百的門外漢,所以我四處問賢求教,吸收辦學先進們的寶貴經驗。那時聽說在省政府糧食局任職的盧振綱,曾和幾個朋友合辦過一所會計補習班,以公務員為招生對象,借用位於林森南路的泰北中學城區部校舍上課,卻因合夥意見難以整合,兩期之後就停辦了。

   我雖不認識對方,也找不到人引薦,仍是鼓起勇氣,冒昧登門求訪。他熱心地提供許多寶貴意見,讓我這個外行人辦起內行事毫不遜色,即連辦學的先決要件、也是最花錢的場地來源,也從中得到啟發,補習學校夜間上課,何妨借用其他學校教室,既省下昂貴租金,又能利用現成的設備,對於剛起步的補習學校名氣,也有加分作用。

   雖然原先允諾出借場地的建國中學,在開學前一個多月,卻突然反悔,決定收回教室,要自辦夜間補校,這使得育達補習學校還沒正式誕生,就差點夭折。

   當時,不少報名者已繳費,加上為了搶時間,育達還來不及完成立案,就先開始招生,如果停辦,形同烏龍事件,也可能蒙上詐欺罪名,投下的開辦費,更是血本無歸。

   我不願意承擔這樣的損失,想盡辦法,又透過表弟曹立清去拜會當時的開南董事長王民寧,傳回的結論是:王董事長不清楚校舍情況,授權校長決定。

   我心涼了一半,揣測應是推託之辭。當時的開南商工校長陳友諒,是臺灣本地人,受的是日本教育,親歷過二二八事件,依彼時民情推想,外省人有難求助,碰壁的機率很高,由外省籍校長賀翊新主持的建國中學都借不到教室,何況是本省人辦的學校?

   如果換作別人,或許認為毫無希望,就放棄了,但我仍鼓起勇氣,硬著頭皮,去拜見開南的陳校長。

   沒想到,我還沒說完當下困境,陳校長就一口答應,並且緊握著我的手說:「年輕人,空手辦學,勇氣可嘉。」原本緊張冒汗的我,感動極了。

求上進  不因循過往經驗

  所謂世事難料,許多時候,情況看似順利,卻可能出現突發狀況,而有時前景看似無望,卻又峰迴路轉,出現新機。

   其實,在我的生命經驗裡,從不曾遇見或聽說哪個人是一生順遂,從無遭遇困境,即使是天生銜著金湯匙出世的天之驕子,或特別受到老天爺眷顧的幸運兒,在人生發展的路途中,也必然會面臨許多考驗。

   所以遇到問題是常態,怕的是還沒嘗試解決,就先自我設限,想這個不可能,說那個沒希望,明明是自己築牆把路通通封死,卻又怪罪無路可走,感歎時運不濟,抱怨資源欠缺。

   要知道一個處處自我設限的人,任何事都難,即使伸手可得,也會認為不可能。然而,一個勇於跳脫桎梏,突破現況的人,就算遇到極難達成的事,也會想辦法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在讀書學習上也是如此,依我來看,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回學校進修,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學識,像鄰家晚輩阿美,早年因家境清寒,從夜間部高職畢業後,就沒有繼續升學,直接留在工讀的工廠,雖然從小妹做到會計,表現亮眼,但我知道,她心中總覺遺憾。

   現在她的孩子大了,不再需要太多照顧,為什麼不去拿個學位呢?我鼓勵她,不妨回學校進修,還特別拿了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現已改制大學︶在職進修班的招生簡訊給她。

   「校長,謝謝您的好意啦,我都已經四十二歲,再去念書會不會太老?畢業後都四十六歲了。」阿美卻猶豫了。

   「如果妳沒去進修,那麼,四年後妳幾歲?」我問。

   「當然是四十六歲啊!」阿美一臉疑惑,彷彿我問了蠢問題。

   「這就對啦,無論妳要不要再去進修,四年後妳都是四十六歲,但妳現在的選擇,卻可以決定四年後,妳的夢想是否能夠實現。」

   原地踏步,遺憾只會愈來愈深;多些學識,人生才有可能會大不相同。

(摘自《在自己的生命做第一》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