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回媒體報導首頁
陳芳明:匯入台灣歷史大河
 2009/08/02 聯合報【文╱陳芳明】

  時光從未倒流,歷史不能重演。一九四九年造成的文化大改寫與大整合,如今都只能接受,全然無法抵禦。漫漫六十年的演變,塑成今日台灣社會與政治的面貌。無論是土生土長,或來自大江南北;無論堅持何種信仰,或具備何種立場,海島的風土都會接納消化。文化鍛接的過程非常緩慢,既瑣碎又繁雜,既對抗又競爭,然而,一切涓滴細流都要匯入歷史大河。

  參加李行先生的八十座談,也參加齊邦媛老師的新書茶會,強烈覺得時間質感是那樣厚重。他們追求的藝術志業不盡相同,卻都以這座浮島為終極依歸。年少時期的夢與理想未曾捻熄,維繫他們生命火種持續燃燒的支點,天地之間正是小小的台灣。

李行導演 詮釋台灣住民共同記憶

  李行導演畢生攝製的影片,都在為他所賴以生存的土地不斷詮釋,到現在已被公認是島上住民的共同記憶。他點撥無數的年輕藝術工作者,使電影工業連綿砌成深遠的傳統。身為這個傳統的重要象徵,李行回顧他的一生,對台灣抱持無限感激。那自然流露的情感,令人動容。

  齊邦媛老師生命中的曲折經驗,烙印著戰後台灣不同歷史階段的明暗與悲歡。從助教到高中英文教師,從家庭主婦到台大外文系教授,她穿越許多分合的路口。在激盪浮沉的生涯裡,未嘗動搖其文學信念於萬一。蕭條歲月無法澆熄她的教學熱情,婚姻生活也不能阻礙她的知識追求。她付出極大代價,甚至也造成與孩子的情感疏離。遠在「本土」成為政治風尚之前,她已經把台灣文學推向國際。沒有口號沒有手段,也沒有任何謀略,她只是寂寞地埋首耕耘,為的只是使台灣文學成為一門尊貴的學問。今天第一代的台灣文學研究者,不少人曾在她的門下受教。她維持文學應有的尊嚴,也在維持台灣人格的完整,不懈的證詞都寫入她的回憶錄《巨流河》。

齊邦媛教授 把台灣文學推向國際

  李行導演與齊邦媛教授,是台灣文化氣象得以渲染的兩個典範,他們恰當證明了台灣歷史從來就不是以單一軸線在發展。精神史的加長加寬加深,往往需要世代的累積與族群的結盟。歷經原住民史、殖民史、移民史的台灣,已經決定海島文化性格的多重與多軸,從而也決定歷史發展特質的開放與開闊。一九四九年的移民大浪潮,不僅使政治命運產生大改造,也使文化創造發生大轉彎。每個族群都帶有無可言喻的傷害、猜疑、不信,但特殊的歷史環境規範他們必須展開對望與對話,每個族群當有各自的政治記憶與文化鄉愁,他們終於選擇民主方式使彼此競爭,也使彼此共容共存。

  相對於人類歷史,六十年可能不是太長的歲月;相對於全球格局,台灣也可能不是太大的空間。然而,壓縮的時間與空間,已足夠使六十年形成一個龐大時代,也足夠使島上住民形成命運共同體。從李行的八十座談與齊邦媛的新書茶會歸來,許多複雜的記憶似乎看得更為明白,不少混濁的情感也似乎獲得澄清。悲傷必將受到洗滌,榮光也將受到沖積,最後都匯入台灣歷史大河。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全文詳見
 
 
  定價:500
網站特惠價:425(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