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回媒體報導首頁
齊邦媛《巨流河》 縱寫時代史詩
 2009/07/18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巨流河是一條真實的河,是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遼河,也是我父親齊世英跟隨郭松齡將軍兵敗飲恨、永遠渡不過的一條河,從此他帶領全家開始流亡,這也是我成長記憶的開始。」台灣文壇重量級的學者作家齊邦媛,八十五歲推出廿五萬字的回憶錄《巨流河》,勾勒出大時代的史詩,也完成了她的畢生心願。

 被譽為「永遠的齊老師」,齊邦媛滿頭銀髮,身材嬌小,卻散發著令人尊崇的風骨氣度,言談中則顯現她對世事清透而溫暖的眼光。

 廿五萬字回憶錄 完成她心願

 十七日《巨流河》的發表會上,文化界人士冠蓋雲集。除了與齊邦媛感情甚好的妹妹齊寧媛,許多文壇大師都以學生晚輩的身份出席致賀,包括白先勇、黃春明、陳芳明、蔣勳、鄭清文、董陽孜、隱地、柯慶明,以及五○年代她在台中一中教書時的第一班學生、現任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趙守博等人。

 齊邦媛拿起《巨流河》,指著通紅的封面說:「這是重慶被轟炸的照片,那年我十三歲,到現在,我心裡想的還是那火光下的房子、房子裡的那些人。」

 「我在這場抗日戰爭中長大成人,心靈上刻滿了彈痕,至今仍無法原諒人類可以對人類這樣。」她接著說:「但是,這麼大的痛苦我都經過了,所以現在我不計較,我幾乎沒有恨,我愛我所有的學生、這裡的每一位朋友,我流浪了一輩子,台灣卻是我的一生之所。」
 《巨流河》是部文學,也是部歷史,紀錄了苦難的家族記憶,以及她在新舊時代交接處,追求學術夢想的女性奮鬥史。齊邦媛從她一九二四年出生於遼寧寫起,在戰亂中一路自北京、南京、漢口,然後到湖南、桂林,跋涉進入四川,在此完成中學至大學學業。
 一九四七年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後,齊邦媛收到台大外文系的臨時聘書,前來台灣。沒想到兩年後風雲變色,從此全家落腳這座島嶼,她也在台開啟外文學術生涯,對台灣文學奉獻了畢生熱情。

 戰亂中痛苦長大 現在沒有恨

 相對於《巨流河》前半部殘酷的血淚記憶,書的後半部則細數她創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充滿回憶的台大外文系任教生涯,還有她如何孜孜不倦地向國際推介台灣文學,包括多次應邀至海外教學、編輯文學選集、編譯季刊,以及她與林文月、林海音等女性文壇大家的友誼。

 齊邦媛說:「我看了一本書,就會忘記孩子的哭聲。當年為了要出國進修,只好把幼兒交給祖母帶。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對教學和學生這麼熱情?我不知道,但我能怎麼辦呢?」面對到場的小兒子,她特別表達自己身為母親的虧欠,語中道盡了她身為女性,在學術追求、家庭、育兒等角色中的掙扎和堅持。

 白先勇說,因為兩人父親的背景相似、分享了共同的民國史經歷,他們常一聊幾個鐘頭,「齊邦媛這個人,就是一個真字。」

 陳芳明看完全書 說字字發燙

 曾在台大外文系聽齊邦媛講課的陳芳明,也表示:「以前齊教授對我來說是一座冰山,我永遠不能了解她的全部,只能看到冰山一角;但看完《巨流河》,她對我來說是一座火山,因為裡面每個字都在發燙,都是有溫度的。」

 齊邦媛表示,《巨流河》與她早年寫的懷鄉文學不同。因為現在的她多了六十年的回想,也站在一個可以成熟回顧的時間點上,能夠超越痛苦。「我用這本書證明我們不只能活著,而且可以優雅地活著。我這麼老,卻這麼振作、樂觀,希望刺激台灣社會思考得更深刻,發展出深化的文化。」


 

全文詳見
 
 
  定價:500
網站特惠價:425(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