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330
網站特惠價:261(約79折)
目前庫存不足
 
李欣頻 洪 蘭 孫維新 徐莉玲 陳藹玲 黑幼龍 楊定一 溫肇東
葉明桂 魏德聖 蘇國垚          
國外名人迴響
   
 
因材施教與有教無類
溫肇東(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能將「elements」翻成「讓天賦自由」是很傑出的創意,找到天命才能發揮熱情,成就自己與社會。

     目前的教育體系基本上是為了服務「工業時代」而設計的,GM的破產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台灣的代工經濟奇蹟,有部分也得利於我們的「教育」成功,培養了很多便宜優秀的工程師及基層人力。但未來一切都在變,教育的供需也在變,一方面大學從 “窄門”變得寬到不能再寬,一方面入學年齡的人口在減少,但如把大陸及國際市場都納進來,教育市場又是另一幅景像。更重要的是在未來「後工業經濟」或知識經濟時代,可能不需要太多制式標準化的乖男巧女,而是多一些有創意、有想像力的未來人才。

     沿著馬斯洛曲線,物質的經濟指標已非是一個成熟社會追求的目標。每個人的「自我實現」才是社會和樂與幸福的指標,但我們的國民、政府、學校和家長都還沒做出心態上的調整,政策上的轉型仍遙遙無期。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和國民幸福指標漸行漸遠,本書所強調發掘天命、激發熱情,才能創造成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從多元智慧的論點,每個人的天賦都不同,每人對數字、文字、音樂、肢體的敏感度都不一樣。人才不可能也不應被雕塑成標準化產品,但要「因材施教」或「有教無類」都是很高的成本。全民是否有共識,國民教育本應如此,還是標準品以外的「特殊個別教育」,都視為是個人的負擔。

     台灣教育部前幾年擬定了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後,推動的「創造力教育」計畫,在「教改失敗」的背景下,仍然活化了許多校園中草根的力量,相關的活動比賽如雨後春筍般展開,但因無更顯著的量化研究成果,在去年已告一段落。在大學中也推動「創意學院」,希望由招生、教學及評量都能有別於傳統的作法,為創意尋找一條新活路,隨三年計劃結束後,大部分學校也停擺。在今年初的科技會議已決議將「未來想像力」列為一個新的教育「元素」,剛好可以呼應本書所提倡的概念與價值,讓多元發展成為一個常態,才足以應付多變、不確定的未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