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280
網站特惠價:238(約85折)
放入購物車

牙牙學語   人民保母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吧!維也納。Lothringerstrasse十八號。三樓。音樂學院、鋼琴教師,這是個糾纏著渾厚音樂傳統和彼此競爭角力的場域,每個到此探索藝術的學子,在鋼琴前孤軍奮鬥著,也在這文化藝術的氛圍裡,不計一切的朝著「美」的境界邁進。

一直講著巴哈的語言,一直詮釋著貝多芬的音樂聖經,一直哀歎著舒曼的憂鬱與狂喜。那幾年間,我渾然不知,教授心裡竟然一直藏著一個疑問,一個文化上的好奇。直到有一天,教室來了一位當時仍屬罕見的台灣學生,教授和那位台灣學生說完正事後,好像逮住什麼好機會似的,急忙指著我問那學生:「她會不會講中文?」我莫名其妙的望了教授一眼。

之後,頓時明白。原來,這幾年在單獨孤行的藝術道路上,無形中我已脫離了所有的華文環境;德文,正不自覺的朝著變成母語的方向大步邁進,而同儕和教授也從未聽我講過一個中文字。這一切看在他眼裡,似乎為我的文化認同心急了好一段時間。

待那學生步出教室後,教授又一個問題接踵而來:「你還看中文書嗎?」我不加思索的說:「當然啦!每個月家裡都會寄些雜誌和書籍來呢!」教授一臉安了心的表情,直說:「還好,還好。」文化,藉由「語言」過渡到另一個靈魂裡,這是一條潛移默化的道路,也是唯一的捷徑。一直等自己的孩子到了牙牙學語的年紀,這個問題再一次成為關注焦點。在公園裡和其他母親聊天時,不少媽媽對雙母語的小孩露出讚嘆的欣羨—尤其是現在當紅的中文。

有次樓下的西班牙媽媽,帶了兩個可愛不已,活潑熱情的女孩來串門子,孩子們玩在一起,不亦樂乎。我很好奇孩子們用什麼語言,傾耳一聽,孩子們有自己溝通的方式。這兩個滿口西班牙文的姊妹花和同伴玩時,會自動轉換成幼稚園所習慣使用的語言—德文,大家咯咯咯的笑成一團。

西班牙媽媽說,他先生表示現在只要孩子學中文,未來無往不利,因為在商言商,中文是世界趨勢主流;當下,很多德國家庭特意請以中文為母語的保母,為的是讓小孩從小學會字正腔圓的華語,把它當成母語來陪伴成長。

曾有次孩子受邀到幼稚園的小朋友家中做客,我和這位奧國媽媽閒聊著,一席咖啡下來,我發現那孩子竟對著媽媽用字正腔圓的中文大聲嚷著:「我,還要!」我跟孩子的母親說,剛才喝咖啡時,我一直有種錯覺,以為聽到她的孩子在講中文。不過,剛才那一句話清清楚楚,他孩子講的真的是中文。

但如此一來,語言會不會喪失它原本的文化價值,而變成功利的目的呢?就如同我在台灣已經找不到一間不教美語的幼稚園了。小朋友賣力的在家長的期望下,把美語當成母語來認知;小小的手緊握著筆認真寫著,把ABC擠進格子和自己的小腦袋裡—國際化的競爭在未來等著。
小孩該講什麼話?

在瑞士,凡是以非德語為母語的母親,政府都會補助她們的小孩上「母語課」,這個政策講白了,就是一個國家「拜託」小孩學母語。比方說,一位母親本身是講葡萄牙文,那她的孩子可額外獲得上葡文課程的費用補助,讓一個孩子的母語不因身處非母語國,而只停留在口語的階段。

幫忙打掃房子的波蘭媽媽對我說,一定要講母語,將來孩子的人格才會健全,才會有自信。因為,他們會對自己的文化人格挺胸、認同。

走過了這麼多不同的語言場景,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極自然的親情傳承、一個培養孕育孩子連繫濃郁母語臍帶的素顏情愫,變成了主題,那表示,有些地方不對勁了。

母語,是在家中綿綿傳承的語言;學校教的,應該是「外文」。如果,今天學校得教「母語」;而「外文」在孩子還口齒不清時就開始講,那麼在我眼中,看到的是本末錯置,而不是擁有國際觀的表徵。我想像著,在台灣也為有著菲律賓媽媽、越南媽媽的孩子,在學校開設免費的菲律賓文或越南文課程,讓那些孩子對母親的語言也能有知性上的探索、認識。最後,最後,我由衷的想像著,一個布農族的孩子能夠流暢的講著布農語,那麼將來布農的八部合音,就能持續盈繞群山,不用擔心失傳了;而坐在屋前的布農耆老,臉龐上也會有份光彩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