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精彩書摘
代價高昂的勝利:一九四五年
民主世界的失敗:一九四六年
全面內戰的變局:一九四七年
國民黨節節敗退:一九四八年
大陸的全面赤化:一九四九年
 
代價高昂的勝利:一九四五年
 

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年三月三十日
「九一八」事變至西安事變五年期間,日本侵略中國,於一九三五年,日本外相廣田弘義發表對中國關係三原則。當時我雖年輕,都知所謂廣田三原則。其內容:一、中日親善,中國應取消一切抗日行為。二、經濟合作,「工業日本」、「農業中國」。三、中日滿共同防共,日軍得駐屯中國境內。

  我記得國民政府為緩和日本侵略,爭取抗日準備時間,曾呼應廣田三原則,發布睦鄰令。

  蔣公雖反共,但堅拒承認滿洲國與日本合作反共。蔣公一直以民族大義置於其反共主張之上,但日本曾引誘漢奸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區,汪精衛偽南京政府雖仍僭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但附上「和平反共建國」六個字,可知日本向以共同反共為侵略中國,豢養漢奸的誘餌。

  然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並未以共軍為主要殲滅對象,而全力進攻國軍,使國軍陷於苦戰,犧牲慘重,但在淪陷區則任令共軍發展壯大。蔣公所感,日共相依,共謀國軍,固屬成見,但日軍全面侵華,顯然非為防共。

  易言之,如蔣公為個人權位私利,接受廣田三原則,勾結日軍,剿滅共軍,則不會有西安事變。蔣公可保有淮河以南大半壁江山,則二次大戰如何爆發,如何發展,中國必然以日本附屬介入大戰,豈有今日之國際地位?故蔣公堅持民族大義,內戰雖敗,他仍是中華民族人格尊嚴的代表。

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年七月六日

  五、六兩日日記已說明,蔣公終於接受外蒙獨立的條件。歷史證明此項讓步未獲真正效益,史大林背信了。其實,外蒙早已是蘇俄附庸,並未真正獨立;而要求獨立,非出於外蒙本身的能力,而由蘇俄出面,完成在法理上脫離中國的宗主權,而實仍為蘇俄附庸,根本沒有成為獨立國家之能力也。

  蔣公當年設想,可換得東北與新疆及全國之統一,即蘇俄不再助中共。戰後以公民投票解決外蒙獨立,僅為一個顧全面子的手續而已。

  原定待中國完全統一後,亦即順利收復東北與新疆,並解決了中共問題後,由政府自動提出外蒙獨立方案,是正確的。但最後竟在東北未完成接收、中共問題未解決前,完成外蒙獨立手續,是失策的。蔣公在以後日記中,表示後悔。

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二日

  關於抗戰勝利以後定都問題,蔣公曾出巡西安漢中,一度認為宜作首都。

  國父任臨時大總統時定都於南京。其後讓大總統職與袁世凱,袁不肯到南京就職,以其北洋軍的實力全在華北,並假造事故,拒絕南下,而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中經洪憲稱帝八十三日而逝。其後,北洋軍閥竊國,亦以北京為首都,以迄北伐成功。

  北伐成功後,定都南京。未及十年,抗戰西遷重慶。抗戰勝利後,還都南京。國大制憲草案,原有定都南京一條,以南北代表互爭,北方代表主定都北京,南方代表主定都南京,相持不下,最後取消定都一條,不明定首都於憲法。

  在歷史上,從三國時的吳、魏晉南北朝的東晉,與南朝宋、齊、梁、陳,及唐宋間五代梁、唐、晉、漢、周,至南宋臨安(杭州),至明太祖,以至國民政府,都證明南京是一個偏安分裂的短命政權,真是歷史宿命。

  抗戰勝利還都後,放棄在陝西建都的想法(便於控制西北),而主張建都北京。

  如勝利,收復平津後,即定都北京,亦即靠近存亡威脅的蘇俄與中共,及早警覺危機,至少可保有大半壁江山,不致侷處台灣一隅也。


< 摘自 《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第一部 代價高昂的勝利:一九四五年 >
 
 
 
 
 
 
 
 
 
 
  定價:1800
網站特惠價:1104(約61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600
網站特惠價:510(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