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動亂中的平凡家庭
沉睡世代的青年學子
以五三之齡攻讀哈佛
 
 動亂中的平凡家庭


父親到迪化街等地批貨,再親自擺設,
等待顧客來購買。這是他在職業生涯中從未經歷過的。
他默默地做著,看在家人眼中,無限心痛。

  回想往事,我擁有相當多值得回憶的經驗與記憶,內心也充滿許多感恩之情: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家人,感謝我的朋友與長官,更要感謝這個社會與孕育我成長的國家。

   民國二十年農曆八月六日,我出生於大陸的湖北漢口。與一般同年齡的中國人一樣,自幼年開始,便飽嘗動亂。就讀小學期間,我隨父母避難大後方的福建南平,記憶中許多時光,都是逃避日軍的轟炸,以及在中國傳統而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度過。

   相對來說,我還是相當幸運的。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隨父母遷居台灣,在台灣的安定環境中完成了中學、大學與研究所的學業。

波折顛沛道從前

   我的父親賓實公〈諱成名〉,幼年喪父,隨寡母到河南羅山縣投奔親戚,當然也無法受到正統的教育。民國十九年與母親結婚後便決定外出謀生,初期在湖北漢口協助他人經營事業,後來投考軍校,於民國二十四年畢業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特別班訓練第二期,自此在軍中服務。

   在我們子女的印象中,父親軍職生涯並不十分順利。抗日期間,在福建等地隨二十五集團軍到處奔波,很少有長期安定的時間能與家人共聚。民國三十四年遷台後,父親曾在台東遊民習藝所擔任隊長,最後的軍職是軍法處看守所長。因與當時的長官相處不佳,辭去職務,也因此興起了歸鄉之念。當時變賣了僅有的一間房子,並將所有積蓄分成兩部分,一半匯回家,仰託大姊購置田房;一半則隻身奔往上海購置貨品,準備返鄉從事商業。不幸此時大陸情勢逆轉,中共渡江而下,父親到上海即折轉回台,以攜回的一些貨物,在台北羅斯福路經營一家小小的雜貨商店,不久便因不順利而結束。對父親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迄今仍難以忘懷父親那段非常辛酸的歲月。

   當時台北市羅斯福路的兩旁蓋了一些簡陋的店面,許多雜貨店與小吃店沿街而設。父親購置了一個小店面,經常要到迪化街等地批貨,再親自擺設,等待顧客來購買。我想這是他在職業生涯中從未經歷過的。他默默地做著,看在家人眼中,無限心痛。這可以說是我們家庭相當困難的時期。

   後來父親因朋友幫忙,轉到基隆民防指揮部工作,母親則以做些家活補貼生計。父親對人生日漸消極,可是即便在極苦環境中,他們始終支持著我們的教育。民國四十五年退休,日後父親就在我與弟弟徐立功家中分別居住。父親生活得似乎不愉快,民國六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因心臟病逝世於耕莘醫院,享年六十九歲。我相信他是抑鬱而終。

   我的母親李秀英女士,就像一般的中國舊式婦女,沒有受到正式教育,但是終其一生相夫教子。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國女性的特質。我記得在抗日期間,大後方物資極端困難,母親除了張羅我們的生計外,總是千方百計地積存一些雞蛋與乾麵條,供父親返家後食用。這種平凡的動作,使我終身難忘。在我們家庭生計困難時,她調製家鄉的食品,供應我們居處附近的小學生,以貼補家用。我們從來沒有聽到她抱怨,或者放棄她的責任。直到她晚年,我們的生活有了改善,她依舊沒有改變簡樸的生活習慣。她永遠是那樣安貧樂命,些微的生活改善都能讓她滿足。

   我常想,母親一生最大的願望,恐怕就是照顧全家大小的生活,成為家庭精神凝聚的中心。我常常非常感傷地回想母親去世前的一段生活。母親住在弟弟徐立功的家中,每逢假日或是她生日時,總會與弟妹在我家聚會,打打小牌、吃吃家鄉菜,看到她慈祥的笑容,子孫繞膝,是多麼幸福的時光。

<摘自 第一章 動亂時代的平凡家庭 >

 
 
 
 
 
 
  定價:600
網站特惠價:510(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