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動亂中的平凡家庭
沉睡世代的青年學子
以五三之齡攻讀哈佛
 
 沉睡世代的青年學子


我少無壯志,平平庸庸,直到進入行政專校後,
才開始用心體會「學習」與「上進」的重要。
克苦的求學環境中,我結交了多位好友,都是一輩子的朋友。

  記憶中,幼年生活所能回想起來的,只有抗戰時在福建南平的那個階段。記得在小學讀書時,逃警報是普遍的事,戰爭的陰影籠罩在每一個家庭之中。

   南平市位於福建省的北部,氣候溫潤溼熱,四季分明,是個安靜而恬適的縣城。地型山巒丘陵起伏,境內最有名的是武夷山。我與父母在這裡大約住了四、五年的時間。因為遠在戰爭的大後方,物質雖然缺乏,但生活過得還算平靜,求學生活也算正常,不過在我幼年生活中,迄今都對貧窮與落後的中國留有相當深刻的印象,一場瘟疫,就可能導致許多人死亡,我的二妹就是在一場鼠疫傳染中喪生。鄰居的親人逝去,半夜的哀號聲常常讓我驚醒,這些都是促使我日後強烈認為中國應該走向現代化的理由。

   抗戰勝利前後,有一年多時間,隨父母居住在福建省會—福州,這是一個相當安適的城市,滿城遍植榕樹,故有「榕城」的美稱。福州人文薈萃,出了林則徐、嚴復、林覺民等名人;同時,它也是一個著名的商貿城市、大陸東南沿海主要的大宗貨物集散地。在福州我過了一段頗為安靜的童年,我依悉還記得父親常常在早晨騎著腳踏車載我去小吃店吃早餐,遍嚐許多具有福州地方風味的小吃,像魚丸、燕皮,以及福州最有名的海鮮麵糊。我的幼年時光大部分都在福建南平度過,所以當時福州話講得還算相當流利,也是後來我講話帶有相當程度福州腔調的原因。

   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舉國歡騰,父親因為工作關係,當年就隨部隊到台,我則與母親於隔年乘坐輪船到台。當時台灣給我們一個完全不同的景象,有南洋的風光,也充滿日本的風味與氣息,日式建築到處可見,木屐聲滴滴答答,戰敗的日本軍民頹喪而順服,這些都使我印象極為深刻。

世事懵懂中學時

   到了台灣,我進入成功中學初中部就讀。說到成功中學,不能不描述一下這所學校的特色。成功中學的前身是日據時代的台北州立第二中學校,成立於民國十一年,簡稱「北二中」,在地方人士的提議下設校於萬華祖師廟,二年後,遷移到台北市濟南路一段的現址,是當時本省籍青年菁英求學的場所。而「北一中」,也就是現在的建國中學,前身為台灣總督府中學校,後改制為台北州立第一中學〈簡稱為「北一中」〉,當時只供日籍人士的子弟就讀,以凸顯日人在台教育上的差別。換言之,日籍人士的子弟才能讀「北一中」,而「北二中」自然而然成為本省籍優秀子弟所嚮往的一流學府,例如連戰先生、蔣孝武先生、高銘輝先生等人,就是畢業於此校。我初中與高中都是畢業於成功中學。

   民國三十七年間,父親調至台東遊民習藝所服務約一年,全家隨之前往,我因而曾在台東中學就讀。台東是個恬靜的小城,風沙非常多。我就讀台東中學時間雖不長,也結交了許多朋友。

   有人說中學是塑造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現在回想起來,似乎並非如此。我少無壯志,平平庸庸,課業上談不上用功,喜歡打籃球,有幾個終身相聚不斷的朋友,如李捷程先生、盧業偉先生、孫和塵先生、黎念之先生等等。當時常常結伴在總統府前廣場騎腳踏車、鬥牛、西門町看電影、吃紅豆冰。中學畢業後考大學的成績當然不理想,最後才勉強擠進行政專校,實在乏善可陳。

<摘自 第二章 沉睡世代的青年學子 >

 
 
 
 
 
 
  定價:600
網站特惠價:510(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