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本文摘錄自第三章 新的公共性:開明的自利)

  從前,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在,條條大路都從Google出發。

  Google定義你的網站會如何出現在人們眼前。當然,你需要一個網站。現在誰不需要網站呢?但別只想用你的網站散播你想散播的訊息,別把首頁弄得太美侖美奐,以為每個使用者都會隨著你設計的路徑逛(同時請千萬不要自動播放音樂)。請記得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看首頁,大部分人都是先在Google問了問題後,被Google帶來的。

  問題是:你有他們要的答案嗎?你該這麼做:想出各種可能的問題和答案,並讓每個答案清楚簡明的排列在一個網頁上,好讓Google和忙碌的讀者能找到,也能一目瞭然。如果你是產品製造商,顧客應該要能立即在網頁上找到你的產品說明和客服資料。如果你是政治人物,選民會希望從網路上清楚知道你的立場和過去的政績。如果你是食品公司,消費者想知道營養資訊。如果你是成衣公司,購物的人希望你提供一個稱職店員能告訴他們各項資訊:這件衣服有沒有大尺寸?我能在哪兒買到?我如何與你聯絡?如果你的網路人員能夠整理一下消費者透過Google來到你的網站時,是如何連結過來的,你就能了解使用者想知道哪些事,你也能找到應該回答的最基本問題。

  我從About.com學到要注意Google的搜尋。About.com是第一家專門為Google時代所創立的媒體公司,網站流量絕大多數都來自Google,大部分廣告營收也來自Google。若把About.com看成Google的分公司,一點也不為過,但它其實並不是,而只是建立在Google的平台之上。About.com隸屬於紐約時報公司,2005年紐約時報公司以4.1億美元買下About.com,並聘用我為About.com的顧問。老實說起初我並不看好這項併購案,但我錯了。現在各家報社正在新經濟中掙扎,報業財務報表一片慘澹,但About.com的營收表現卻令人驚豔。

  起初About.com想和Google競爭,甚至想取而代之。創辦人史考特•庫尼特Scott Kurnit1997年創立探勘公司TheMining Company,比Google早一年成立公司,目標是利用人力分類網路上的內容。但是雅虎早就學到教訓,這樣做既費力又昂貴,特別是網際網路已經大到沒天沒地。於是庫尼特將公司改名為About.com,變成一個內容服務公司,由700個網站組合而成,由各自獨立的作者來維護,擁有上百萬篇的文章,從汽車修理到甲狀腺疾病知識,都是一些有用、聚焦、沒有時間性的題目。所有文章的架構都是以讓Google容易搜尋到而設計。

  About.com很努力的讓自己「隨時都能被GoogleGoogleready。該公司先教寫作者什麼是搜尋引擎優化search-engine optimization, SEO,如何扣緊關鍵字寫好大標、引言、網頁標題、內文,好讓Google了解每篇文章的內容。他們也教作者注意每筆查詢。假如使用者問的問題,About.com沒有好的答案,他們就趕緊寫一篇相關文章。關注搜尋字眼等於是在第一時間進行使用者調查,只不過About.com不問網友已看了什麼,而是極力找出他們想看什麼。

  About.com搜尋引擎優化的做法影響了自家媒體。《紐約時報》的編輯學習重寫報上的大標,好讓Google的電腦更了解紐約時報,帶入更多流量。例如,在紙本《紐約時報》上的書評標題可能寫得很巧妙,卻難以理解,除非你能看到旁邊的書封照片和文字說明;但在網路上,介紹書籍的標題就一定要包含書名、作者,這樣人們在Google上搜尋時,只要鍵入書名或作者名就可看到這篇書評。《紐約時報》也開始製造一些討好Google的內容:針對一些重要新聞事件和重要公司設立永久網頁,希望這些網頁資源可不斷吸引網友點閱和點選連結,讓這些網頁在Google的搜尋結果中愈來愈往前排,帶來更多流量。Google同時也促使《紐約時報》改變數位營運模式,停止收費供應線上內容的機制(我會在「免費是種商業模式」的章節中解釋得更清楚)。《紐約時報》開放後得到最大的好處就是:Google神水Googlejuice

 

  (本文摘錄自第三章 新的公共性:開明的自利)

  一百多年以來,企業的對外形象就等於廣告、口號、品牌和商標。如果企業的形象就等於它的公共性、滿意(並願意廣為宣傳)的顧客,以及和顧客建立直接關係的員工,不是更好嗎?品牌就是人氣。

  如果這是個理想,那麼目標就是:讓廣告消失,或至少是向你的廣告代理商說再見。或許你不能完全不需要廣告,但只要有消費者推薦你的產品給朋友,你就不必花錢說服那個朋友了。今天,一個產品的好口碑在網路上和花大錢做廣告一樣有效。這樣的景象已經實現。當我的戴爾電腦出問題時,許多網友到我的部落格看完我的文章,都留言表示絕不買戴爾,或發誓絕對會警告朋友不能買戴爾電腦,我看見戴爾公司營收往下掉。我們很難評估一個生氣的顧客能讓企業損失多少,但一個開心的顧客能幫你賣產品。自從部落客在網路上讚美戴爾電腦之後,戴爾的銷售量也隨之提高。當戴爾電腦推出只要微網誌Twitter使用者推薦戴爾就能享有折扣的活動時,該公司剎時增加50萬美元的銷售。

  愈多顧客參與建造你的品牌,你就愈不需要花錢做廣告。你的廣告代理商會告訴你:不能把廣告交給消費者,他們會傳遞負面的訊息。請告訴你的廣告商,也許消費者會傳遞負面訊息,但打品牌永遠要靠消費者。

  廣告是你無計可施的最後一招,是你沒朋友的倒霉副產物。

  Google學學吧。Google幾乎從沒花錢做廣告,它不靠行銷卻是史上成長最快的公司。Google的成長靠朋友,不靠廣告。在「十件Google相信的事」中,Google說,公司「成長不靠電視廣告,全靠滿意的使用者口耳相傳。」雅虎電視廣告口號「雅虎—嗚」聲音不斷縈繞腦海的世代,正是那些用了Google且免費幫Google宣傳的人,但「雅虎—嗚」可是花了上百萬美元的費用。

  當然,Google也很走運。它的產品非常棒,也正好在最對的時間推出,解決了我們的問題,所以才變成網路上最重要的工具,也讓Google隨著網路無止無境的成長。人們需要Google,人們愛Google,而你或許沒這麼幸運。我們所處的市場中產品既陳舊又沒競爭力,當然也不能改變世界。是,就是這麼抱歉,但你可以有好的客戶服務,讓消費者談論你。

  「顧客服務是新的行銷手法,」創投家布拉德•博哈姆Brad Burnham和世界最知名的「客服代表」吃飯後,在部落格上如此說,那位「客服代表」正是craigslist網站創辦人克瑞格•紐馬克。這句話在2008GetSatisfaction.com網站舉行的研討會中成為大會主題,使之廣為傳頌。GetSatisfaction.com這個網站創造出一個平台,以協助消費者得到企業的服務。「聽顧客怎麼說,是企業能做的最完美行銷方法,」戴爾公司的行銷長馬克•賈維斯(Mark Jarvis,和我沒有任何關係)如此說。即使你沒有讓人愛不釋手的產品,你的公司還是能討人喜歡。根據媒體行銷公司Alloy Media2008年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41%的人較喜歡對社會有所回應的品牌,這個數字在兩年之間提高了24%。也許這是為什麼顧客會談論你的原因。

  這一切最重要的還是「關係」,而且是公眾化的關係。每次只要有人在網路上說你好話,不論是因為你的產品、服務、名聲、誠實、開放,或有用程度,你就能多省一點廣告預算。這數字最後會降到零嗎?你要夠幸運才行。

 
 
 
  定價:380
網站特惠價:32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