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750元  優惠價:638
   
 

PAGE 123/4


四、管理矩陣
 從以上分析可知,整合的標的包括六大管理元素,整合的對象則有組織內外的六大層級,而每一層級又各別有其六大元素。因此可以依此二大構面,建構出一個(6×6)的「管理矩陣

 (一)各欄位之意義
  管理矩陣上,縱軸為六大層級,橫軸為六大管理元素。中間有三十六個「欄位」,每個欄位皆有其具體意義。例如:「目6」代表基層人員的目標與價值觀;「資5」代表某些中級管理人員所能掌握的資源;「環4」則代表機構領導人對內外環境的認知;餘次可以類推。

 (二)管理矩陣提醒每個人在管理工作上應該觀照的範圍
  管理矩陣中的三十六欄,都是與當事人有關的事項,例如:外界任務環境之目標(目2)、總體環境之決策(決1)、基層人員的知能(能6)等,因此可以做為有系統地提醒各人管理職責的檢核工具。

 用本書中的說法,管理工作在基本上即是「看好你的三十六欄」。換言之,無論當事人在組織中的層級如何,都應時時留意這三十六欄的內涵、變化、可以設法改變的方向,以及進行各色各樣整合的潛在機會。

 (三)解析理論與實務的觀念工具
  由於「管理矩陣」有系統而周延地包括了各種有關組織與管理的觀念,因此可以用以解析過去與未來的各種管理理論與實務。

 本書各章中,皆適時運用管理矩陣之觀念架構來闡述有關的理論,或提出管理上的建議,而第十四章更以全章篇幅來展示管理矩陣在解析各種管理議題上的運用方法。

 若善於運用此一架構,則在整理觀念、累積經驗,以及在溝通內容的精緻化方面,都會產生相當良好的效果。

五、陰陽表裡
  六大管理元素皆有陰陽之分。簡言之,「陽」與「表」代表與正式組織有關,或「公家」的事物。「陰」與「裡」則代表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或非正式體系中的行動或思維。除非走向極端,否則「陰陽表裡」並無道德上的高下問題,只是代表不同的立場或觀點。

 例如:「目標」是一項重要的管理元素,然而影響決策的,一方面是組織所賦予的目標,一方面則是個人所擁有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二者未必相同,有時相輔相成,有時則互相矛盾,甚至互相妨礙。調和此二者,本來即是各級主管的重要任務。

 同理,其他管理元素也都有陰陽兩面,彼此也都有相輔相成或互相矛盾的可能。瞭解它們的存在,並加以因勢利導,也是重要的管理工作。

 陰陽表裡觀點的提出,不僅使管理矩陣中,三十六欄的內容成倍數增加,而且也解釋了真實世界中的許多現象。

六、其他重要觀念
  本書有許多觀念皆與傳統管理學不盡相同,或以過去學理為基礎,提出不同的詮釋。從這些觀念中,選擇若干簡介如下:
  (一)以創價流程的觀念,將組織的正當性以及管理的正當性與人類經濟活動的流程相連結。

  (二)將屬於組織平台之六大管理元素視為過去所留存之「存量」,一方面影響了當前組織的運作與決策,一方面也是當前決策所欲不斷修正的標的。

 (三)提出對「知識」之定義,以及結構面知識、程序面知能等觀念來說明管理知能的內涵。而第七章中更指出「知識與資訊處理能力(KIPA)」是管理知能的核心,除對其內容有所闡述外,亦認為此一觀點對管理知能的傳習方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四)本書所談的「環境」,主要是指當事人對內外環境甚至一切事物的「認知」,為管理元素之一。而一般書籍中所談的「外界環境」,在本書中則視為是「總體環境」中的規則制定者,以及「任務環境」中的人或機構所採取的「決策與行動」(決1與決2)。易言之,無論是產業政策或是消費行為,其實背後皆有「決策之主體」存在。管理者在分析它們的這些「決策」時,也可以從對方的「目標」、「環境認知」、「知能」,甚至「陰陽兩面」來進行分析。此一分析方式,比一般所稱「環境偵測」應可產生更為深入的觀點,對管理者的因應對策,也更有積極性的含意。

 (五)本書除以專章介紹「整合」之方法與程序之外,亦以整合的觀點來分析組織與管理中的各種現象與作為。其中指出,「整合平台」的設立與維持,也是管理者的重要管理方法。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組織或團體,例如:委員會、協會、企業組織等,都可以視為整合平台。不斷建立新的整合平台,並運用這些整合平台所構成的網絡體系,管理者可以進行更深入、更有效的整合行動。

 (六)從整合以及六大管理元素的角度切入與分析「正式組織」。其中,成員身份的界定、不同型態成員「概括承諾程度」上的差別、家臣與專業經理的不同貢獻、正式單位出現的生命現象,以及非正式組織與派系的異同等觀念,在該章中皆有解說。這些解說可以使讀者更瞭解一些實務上常見,但一般管理學書籍並未著墨的課題。本書有一專章介紹「正式組織」。

  (七)從「協助組織成員順利進行其創價流程」的觀點來探討組織設計的方法,並提出「基本流程單位」、「主軸」、「輔軸」、「再整合成本」等觀念工具來分析比較在不同情況下,各種組織編組方式之利弊得失。此一解析組織設計的角度,與傳統上將組織設計分為「直線幕僚式」、「功能式」、「事業部式」、「混合式」等,大不相同。因為本書認為,較有規模的組織,幾乎全都是「混合式」,因此其組織結構極不易歸類,而以本書所建議的架構,對實際上的組織結構調整,才有更具體之幫助。本書亦有一專章介紹「組織設計」。

七、本書之實用價值
  本書除了強調在架構及觀念上的創新之外,也相當重視實用上的價值。由於本書的觀念與論點中,相當大的部分是來自實務的觀察與省思,因此將之回歸至實務,並不困難。為了便於讀者藉助本書之架構與觀念自我檢視,以及企業組織內部之管理培訓與共同檢視,本書中每一章皆附有實務上之檢核問題,讀者逐題檢視,不僅可對章節內容產生更深入的瞭解,對本身管理工作品質之提升亦能有所助益。

本文摘自《管理學的新世界》作者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