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合的對象:六大層級
無論是機構領導人或是各級管理人員,整合的對象都可能涵蓋了「組織內外」。所謂的「組織外」,包括了世界及國家級的統理機構,以及產業中的顧客、供應商、資金提供者,其至同業等;而「組織內」則包括了從機構領導者以降的各級人員。
為了簡化,本書將這些組織內外的整合對象分為六大層級:
六大層級 |
1、總體環境 |
4、機構領導 |
2、任務環境 |
5、各級管理 |
3、組織平台 |
6、基層成員 |
|
(一)總體環境
「總體環境」是世界與國家級的政府機構,或可以「制定規則」的非政府組織。他們擁有相當程度的公權力,主要角色即是「制定規則」。這些規則制定者的「決策與行動」影響了組織的運作方式以及「決策與行動」。然而這些規則制定者也有其目標與知能等管理元素,因此也應納入組織或各級人員的整合對象之中。
(二)任務環境
「任務環境」可以簡單描述為組織所處的產業環境,包括了顧客以及各種周邊服務的提供者在內。任務環境中的人或機構,可能是本組織的服務對象,可能是合作者,也可能是競爭者。如何去「整合」他們,是經營策略層面的核心工作。例如:顧客有潛在購買力也有需求,企業經由各種行銷活動,經由滿足其需求而獲得其青睞,即是一種整合的作為。面對形形色色的資金提供者、原料及零組件提供者,甚至勞工團體等,都可以視之為整合的對象,並運用整合的思想架構來指導管理的行動。
(三)組織平台
「組織平台」即是管理者所任職的組織。組織不等於組織內部所有成員的總和,也不等於機構領導人,而是一個刻意創設或設計的機構,其存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個「平台」,以更長期而穩定的方式來整合各方的目標、資源等六大管理元素,因此稱之為「組織平台」。組織的目標、使命、文化、政策、流程、資源等,都屬於此一層級。組織成員以其「成員身份」,依附於組織之中,藉助組織這一平台,與外界進行整合,但同時,組織成員與組織之間也需要整合,也存在著各種可能的矛盾,這些矛盾,當然也需要化解與整合。
(四)機構領導
「機構領導人」是一位或一小群特殊的成員,其身份、地位、權責與一般組織成員頗不相同,應與其他成員分別討論,而成為獨立的一個層級。
(五)各級管理
「各級管理」是分佈於組織內部各個層級、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分別有其所負責的單位或部門。由於六大層級只是反映不同角色的抽象觀念,而非具體描繪真實存在的組織結構,因此,真實組織中的部、處、組、課等存在上下關係的單位,在觀念上皆歸屬於此一層級。
(六)基層成員
「基層成員」是並未賦予正式領導職責的人員,但本書特別強調,即使並無管理職位,基層人員也有發揮整合功能之空間與潛在貢獻。
以上這六大層級的整合對象,在整合作法上其實是互為主體的。易言之, 從機構領導人的角度,其他五大層級皆可視為整合的對象;從各級管理者來看,則從外在的總體環境,一直到機構領導人及其下的成員,都是其整合的對象,與其平行的其他單位,以及機構領導之外的其他上級管理者,也都是整合的對象。
本書的觀點是:人人都是整合者,人人也都是整合的對象,所以可以從上向下看,也可以從下往上看,而總體環境與任務環境中的「組織平台」、「機構領導人」,以及內部的各級人員,也都是可能的整合對象。接下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