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不能太重視效率

一旦瞭解「動態核心」的機制,就會明白人類的思考能力會透過反覆思索而提升。換言之,卓越出色的想法――獨創的構想或新的發現都是源自於反覆不斷的思考。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能充分瞭解,經由反覆思索所琢磨出來的構想與一時興起的念頭,無論在意義或是完成度上都是天差地別。

當然,所謂的反覆思索並不是指想的次數愈多就愈好,也不是天馬行空地亂想,而是必須經過不斷的縝密推敲以求達到理論上的滴水不漏。如果發現漏洞,就必須仔細斟酌、設法填補。

此外,也不可以在明明思考還不周密時就覺得「這樣就大概瞭解了」。如前一章所述,對大腦而言,「瞭解了」這個字眼就意味著已經結束,表示「不用再想了」,也不會有更進一步或是更深層的思考。

所謂「反覆思考」,或許有人會覺得與之前說明過的「迅速做出決定、付諸行動」是相反的概念。但是,「反覆思考」與「迅速做出決定、付諸行動」其實並不矛盾。

因為唯有自平日就鍛鍊正確掌握事物的觀察力,養成針對問題反覆深思熟慮的習慣,才能在關鍵時刻迅速做出決定並付諸行動。

在反覆思考的過程中,有時會對過去認定為常識的事情產生一種「或許」的念頭。但請留意,這與盲目地懷疑常識不同。唯有透過縝密地反覆思索而看見漏洞、發現常識的錯誤之處並打破常識的這種思考過程,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構想與發現。

近來,社會上似乎有一種過度重視效率,認為反覆思考推敲都是浪費的風氣。但是,如果只求效率就無法孕育出獨創性。「效率=善」、「浪費=惡」的這種想法,實在太過單純。

若要舉出一件不該追求效率的事物,那就非學校教育莫屬。培養小孩花時間反覆思考的習慣非常重要,但實際上,現今的學校教育卻似乎都把重點放在如何有效率地拿高分這件事上。

甚至有人還會分別按照學校或地區來比較考試成績,但這樣的比較只會在教育的第一線造成「讓孩子拿高分」的競爭,助長追求效率的風氣。

如果要深入追究考試的目的,就應該瞭解考試必須是基於要如何培育小孩的這個概念,但實際上現今的教育似乎缺乏這個重要的概念。只要在考試時取得好成績就判斷為「優秀」,雖然這是個有效率的作法,但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發現,即便在考試中取得再好的成績,也不等於可以在社會上發揮同樣的實力。

因此,學校教育更必須理解並根據大腦的機制來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我認為不是要教孩子考慮效率的問題,而應該教導他們這世上存在著「必要的浪費」。 


反覆思考造就獨創性
反覆思考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是在各個重點處進行想法上的統整。為了縝密地反覆思索,途中必須加以驗證、修正,重點在於不要一味地思考,最好試著用紙筆或電腦把想法稍作整理。

人類的大腦擅長透過說話蘊育新的想法,並加深思慮。尤其,大多數女性的言語中樞都相當發達,通常會在持續說話的過程中想到很多事。

但是,必須稍微注意的是,如果光是顧著講話,就很容易發生當場覺得是出色構想的「靈光一現」,其實並沒什麼大不了……。所以,在會議或討論愈是熱烈時,愈是要做到整理想法、驗證、修正的步驟。

我在受邀出席學術發表會或演講時,都習慣在一個月前就把所需的投影片整理好。這是為了能在出席當天之前仔細查證、檢討內容,並加以修正。像這樣試著把抽象化為具體是深化思考的重點,因為如果只在大腦中思索,就算反覆進行多次,往往也難以發現思考的漏洞。

以我個人來說,所使用的投影片有時甚至會多達四百張,但演說當天我通常完全不用看投影片就都能侃侃而談。因為經由不斷地思考、整理、驗證與修正,所有的內容都已經全部記下來了。

即便演講途中有人提問,也幾乎都是自己已經反覆驗證過的內容,所以立刻就能回答。由於我總是能夠滔滔不絕地發表意見,所以常有人跟我說:「你真聰明!」其實我的頭腦並沒有特別優秀,只是根據大腦的機制按部就班進行準備而已。

各位之中或許有一些人是「不到最後關頭就提不起勁兒」。明知「得早點開始著手」卻仍舊提不起精神,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應該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早點開始做比較好」。

為了有效運用大腦機能,最好能及早總結要點,然後反覆思考,這也可說是塑造獨創性的方法。所以,如果理解大腦的運作機制,應該就能養成及早開始著手的習慣。


用日記或部落格整理思緒也對大腦有益
前面我推薦大家利用紙筆和電腦整理想法,但若想深化思考,具體而言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呢?

其實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寫日記。我常有機會向包括游泳選手在內的各種運動選手說明活用大腦機能的方法,我發現優秀的選手幾乎都有寫日記的習慣。而且他們的日記並不是記錄最近狀況不錯這類籠統的內容,而是關於「今日做到了這一點」、「目前的課題是什麼」之類的忠實記錄。

對大腦而言,經由認識必須達成的目標並反覆重新評估的過程,就能深化思考,從這一點來看,這種寫日記的方式非常值得參考。除了用筆記本或便條紙記錄之外,也可以活用部落格。

如果是用紙筆來記錄想到或思索的事,建議儘可能把同一主題的內容都集中在同一張紙上。如果是用筆記本,就儘量把同一主題寫在同一頁,或同一個跨頁,這是為了防止翻頁時思緒跳開的緣故。

我自己的方式是,在電腦上把所想的事用圖表分別歸納在一張張的投影片上,為了把想法化為圖表,就必須思考邏輯上的關聯與順序。換言之,如果不反覆思考,就無法以圖解的方式呈現,所以過程中自然會反覆思考。這一點可說是「用圖表來總結」的好處之一。

此外,排列已完成的投影片時,圖表也能觸動閱讀者的視覺感官。所以有時還能發現用語言思考時看不到的邏輯漏洞或隱含意義。請各位也一定要試試這個方法。
 

本文摘錄自(第四章有害大腦的習慣04――時時刻刻考慮效率)

 

定價:240元  網站特惠價:190 (約79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