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本書作者歸納,對大腦有害的七個習慣:
一、只做少數自己感興趣的事。
二、動不動就抱怨「討厭」、「好累」。
三、小心翼翼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
四、時時刻刻考慮效率。
五、雖然不想做,卻咬牙苦撐。
六、對運動和繪畫興趣缺缺。
七、很少稱讚別人。



本書內容按「大腦構造」組成,所以輕鬆就能戒除壞習慣

本書內容以大腦思考、記憶,及其應用的運作機制為基礎,並以適於開發腦力的順序所構成。

只要依序戒除這些壞習慣,就能提高大腦對事物的理解力,在關鍵時刻充分發揮最佳表現與獨創思維。當然,也可以提高專注力與記憶力。

為了讓各位充分瞭解所謂的「順序」為何,在此讓我先說明一下大腦的構造。大腦究竟是如何吸收人類藉由五感所獲取的資訊,然後進行理解、判斷、思考、記憶的呢?

首先,「大腦皮質神經細胞」會辨認眼睛所接收的資訊,然後這些資訊會到達名為「A10神經群」的部位。「A10神經群」聚集了掌管危機感的「杏仁核」(amygdaloid nucleus)、掌管好惡的「依核」(nucleus accumbens)、掌管言語與表情的「尾狀核」(caudate nucleus),以及掌管意願與自律神經的「下視丘」(hypothalamus),從此而產生所謂的「感情」。換句話說,大腦對於接觸到的資訊一開始會產生「喜歡」或「討厭」的感覺。然後「A10神經群」就會對該資訊貼上「喜歡這項資訊」或「討厭這項資訊」等感情的標籤。

被貼上標籤的資訊接下來會進入「前額葉皮質區」,此處是「理解.判斷」資訊的所在。如果是對自己有利的資訊,就會被帶入「自我酬償系統」,而且,為了使這些資訊更能對自己有益,或是轉換成有價值的資訊,大腦會把資訊帶入「紋狀體―基底核―視丘」、「海馬.邊緣系統」當中。大腦就是在形成這種流程的同時,產生思考的機能。

換言之,大腦會動員「A10神經群」、「前額葉皮質區」、「自我酬償系統」、「視丘」,以及掌管記憶的「海馬.邊緣系統」等部分獲取大腦皮質神經細胞所辨認到的資訊,然後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神經群的運作就好比一個共同體運作,所以我稱這些神經群為「動態核心」(dynamic center core)。而那些比人類的思想、情感更為複雜,被稱為「精神」、「信念」的概念,以及「記憶」等,就是在此誕生的。

從大腦機制瞭解「有害大腦的壞習慣」
話說回來,一旦理解了大腦思考的機制,有害大腦的習慣也就一目瞭然。

譬如,進入大腦的資訊如果被貼上「討厭」的負面標籤,大腦在後續的理解、思考、記憶等過程中,就會被這個負面標籤所影響,因而無法充分發揮思考、記憶等機能。同樣地,當大腦覺得「這些資訊對自己無益」時,當然也無法發揮思考的能力。

實際上,如果大腦感到討厭或是覺得對自己無益時,想要提升其運作效率是非常困難的。

另一方面,遇到自己喜歡或是覺得對自己有益的資訊,大腦機能就能充分運作,效率也會因此提升,相信大家應該有過這類的經驗吧!

產生這些現象的理由都可以利用大腦的機制來說明。反過來說,就是大腦的機制能夠引導出提高或降低大腦運作效率的條件。

書中將會按照大腦的運作機制,也就是大腦接收、感覺、理解、思考、記憶的順序,依序說明「有害大腦的習慣」與「戒除壞習慣、活化大腦的具體方法」。

理解有害大腦的理由之後,人類才能付諸行動
將在書中介紹的「有害大腦的習慣」,姑且不論其原因,大多也都是普遍被認為是「不好」的習慣。各位若繼續閱讀下去,或許就會發現這些內容聽起來都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說法。對大腦不好的習慣,從經驗法則就能瞭然於胸。

然而,重要的是不要僅止於「知道」,而應該進一步瞭解每一個習慣「為什麼不好」,並依序克服這些壞習慣。

因為,若只是知道原因而不能有意識地下決心「戒除」,無論過了多久,都無法擺脫壞習慣,大腦就一直無法有最佳的表現。

此外,也有些習慣雖然普遍被認為是「好習慣」或「並非壞習慣」,但事實上對大腦卻是有害的。

譬如,「埋頭苦幹地努力」、「老實地遵循上司的命令」、「在〔關鍵〕時刻不可以緊張,所以要放鬆」、「記憶時要不斷地複誦」――各位或許不知道,這些習慣其實都對大腦有害。

不過,只要能夠依循大腦的運作機制,不僅能夠瞭解有害大腦的習慣,同時,也能確實理解「以為對大腦有益,但其實是壞習慣」的原因,並且戒除這些習慣。

容我再重申一次,本書內容是按照「只要循序漸進地閱讀、實踐,就能提高大腦運作效率」的順序所構成。請記住這一點,然後依序讀完全書。
 

本文摘錄自(作者前言)

 

定價:240元  網站特惠價:190 (約79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