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松林 精進不懈的創格完人 ]
[ 高希均 「藍海策略」先行者、「人間佛教」第一人 ]

高希均
「藍海策略」先行者、「人間佛教」第一人


(一)「策略」與「模式」

  十二年前,星雲大師首部傳記《傳燈》問世,當時創下了出版界的輝煌紀錄。符芝瑛撰述大師弘法利生的故事,感動了海內外百萬讀者。

  今年是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也是大師八十壽誕。符芝瑛再度執筆,所寫《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一書,以更宏觀的視野與微觀的深入,記錄了大師一生志業。

  對佛光山創辦以來,大師倡導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也有更生動的與延續的記述。自己是研習經濟與管理的,用我們的言語來問是:星雲大師用什麼「經營策略」、以及什麼「商業模式」,創造了遍及海內外的「佛光事業」?

更具體的問:
•星雲大師如何把深奧的佛理變成人人可以親近的道理?
•星雲大師如何再把這些道理變成具體的示範?
•星雲大師又如何把龐大的組織管理得井然有序?
•星雲大師又如何能在五十八歲就交棒,完成佛光山的世代交替?又如何在交棒之後,再在海外另創出一片更寬闊的佛教天空?
•最後,星雲大師又如何以其願力、因緣、德行,總能「無中生有」,把佛教從一角、一地、一國而輻射到全球?

(二)價值創新的藍海策略

  去年八月「天下文化」出版的《藍海策略》與《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提供了關鍵性的解答;出版後即刻引起了各界的重視與迴響。

  書名中的「藍海」不是政治符號,而是一種機會無限的隱喻,意含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正等待雄心萬丈的人們啟航追尋,鼓浪前進。

  《藍海策略》一書指出:企業不可能永遠保持卓越,要打破這個宿命的策略就是:「脫離『血腥競爭的紅色海洋』及零和遊戲,創造無人競爭的市場空間,開創藍海商機。」

  因此,藍海策略的精義,就是跳脫傳統的惡性競爭,刺激企業(或組織)去追求一個完全嶄新的想像空間與發展方向。它不再堅守一個固定的市場,也不是在圍城中搏鬥,更不能對舊市場、舊產業緊抱不放;而是勇敢的另外建舞台,另尋市場,另找活水,透過「價值創新」在新創的環境中大顯身手。訂定藍海策略,要有「四項行動架構」(four actions framework):(1)「消除」哪些同業習以為常的因素?(2)「減少」哪些不必要的因素?(3)「提升」哪些因素到高於同業標準?(4)「創造」哪些同業尚未提供的因素?(1)與(2)在節省成本,擴大需要;(3)與(4)在強調「差異化」與「新價值」,提升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人間佛教的推廣早已默默的在運用這些藍海策略,在大師身體力行下,佛光山
•一直在努力開創宗教的「新市場」;
•不與其他宗教競爭,使「競爭」變得不相干;
•創造出信徒及社會的新需求,追求持續領先;
•同時維持信徒的信任及社會的信賴;
•調整內部人才的培育與作業系統。

(三)星雲模式

  讀完《雲水日月》,發現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用心、做法、效果,不僅符合上述的藍海策略,更超越了藍海策略。這種推動與做法正就是涵蓋在目前海內外所共同推崇的「星雲模式」之中。

  因此,《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即藍海策略的中文版、宗教版;更正確的說,星雲大師是藍海策略的先行者、領先了半世紀。

  在《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一書的導讀中,我曾引述了作者滿義法師的眾多例證:

•大師詮釋佛法的語言很人性化,他的佛法沒有教條、沒有形而上的談玄說妙,也不標榜神通靈異,他只是很實際、很親切的從人的立場出發,讓人從他的開示中,獲得啟示與受用。

•大師說法善於舉喻說譬,他常利用故事、公案,藉以詮釋深奧的道理,令人心開意解,繼而對佛教生起信心。•大師說法理路清晰,前後有連貫性,簡潔扼要,不會離題漫談,也沒贅語。

•大師說法機智幽默,常常信手拈來,一句話就能回答一個難解的問題。

•大師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他一生信守承諾,所開示的佛法都是自己躬親實踐過,所以說來令人信服。

•大師講話圓融,客觀中肯,而且面面俱到,總能令舉座皆大歡喜。

•大師為人慈悲厚道,從小就學習「口邊留德」,從不輕易批評、責怪別人,說話總是給人留有餘地;他體諒、溫厚的性格,總是令人如沐春風,凡是與之接觸過的人,無不歡喜親近,並且被他的誠意感動。

•大師提出「用新事業增廣淨財」的理念,將信仰與事業結合,使信仰佛教的人口逐漸「年輕化」、「知識化」,大大改變過去一般人對佛教的觀感。

•大師首開興辦活動之風氣,透過「多元」活動的舉辦,不但帶動朝野各種社團活動的蓬勃發展,尤其藉助活動,發揮「寓傳教於活動」的弘法功能,讓佛教走向社會,帶動社會善良風氣,甚至走向國際,讓五大洲的人士因佛光山而認識中華文化。

(四)跨越、超越、飛越

  歸納起來,大師對於傳統佛教的陋習勇於改革,使佛教能夠擺脫守舊、落伍,進而「與時俱進」、與眾不同、貼近生活、見人所未見、做人所不能做、不敢做。這正就是「藍海策略」中的「價值創新」。是這些做法提升了人間佛教的競爭力與差異性,這也真是台灣社會向下沉淪之中,向上提升的最大力量。

  這些做法的源頭來自星雲大師。我不斷思考:是這位宗教領袖的哪些才能使他成為推動「人間佛教」第一人、藍海策略的先行者?我的觀察是大師擁有六項才能:

(1)過人的領悟力。
(2)敏銳的洞察力。
(3)強烈的說服力。
(4)堅毅的執行力。
(5)巨大的擴散力。
(6)無私的生命力。

這六項領導才能與十年前我對大師的了解,可以前後呼應。當時我描述大師是:

• 一位果斷的、身體力行的宗教改革家。
• 一位慈悲的、普及佛理的創意大師。
•一位博愛的、提倡知識的教育家。

  大師的成就,不能歸功於機運;他的「志業」,不只是宗教;他的影響,更不局限於台灣。大師的貢獻早已經跨越宗教,超越台灣,飛越時空。

  他是屬於海內外全體華人的,他也是屬於全人類的。

  一九四九年一位二十三歲法名「悟徹」的大陸人,來到台灣,身無分文,不諳台語,但腦無雜念,心無二用,花了半世紀的心力,開拓了無遠弗屆的人間佛教。「千山我獨行,身影遍四海!」或許是大師部分的縮影。二○○六年,大師八十大壽。昔日那位十二歲的揚州小和尚,此刻已是「雲水日月」:

如雲之飄逸,
如水之清澈,
如日之燦爛,
如月之圓滿。

(二○○六年三月一日於台北)
(作者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