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未來
彼得•杜拉克
    
    本書各篇文章(兩篇訪談紀要,一在頭,一在尾,中間穿插25章)儘管包羅萬象,主題只有一個:
它們都在探討一些已經發生且不可逆轉的變化。也就是說,這些都是主管能夠且必須採取因應行動的變化。本書各篇文章都不是要預測未來,而是討論主管可以做些什麼、必須做些什麼,以便成功地邁向未來。
    

    預測未來沒那麼難,只是沒什麼意義。許多未來學家的預言命中率很高,這是他們自我評價與別人評價他們的一種衡量標準。他們在預測某些事情上表現不錯;但是,已經發生的基本變化永遠是更重要的,卻沒有人預測到,或根本不可能預測到這些變化。
    
    回顧10年前,沒有人在1985年預測或可能預測到,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的建立,竟無法帶動歐洲經濟爆炸性成長,反而帶來十年的經濟停滯與為小事紛爭不已。因此,就世界經濟的實力來看,一九九五年統一的歐洲,反而比1985年分裂的歐洲還要弱。
    
    10年前,沒有人預測到或可能預測到,中國大陸會有石破天驚的經濟成長;這個成長是總要來的,和政府的政策沒什麼關係;也沒有人可以預測到,5,500萬海外華人會成為新興經濟強權。10年前也沒有人可以預測,資訊革命對企業的最大衝擊,會是徹底的重新思考與改組最古老且深入各層面的資訊系統,也就是財務人員的會計模式。
    
    不過,同樣重要的是,一個人不可能替未來作決策。決策是行動的承諾,行動永遠是現在式,而且只有現在式。然而,現在的行動也是唯一能夠實現未來的方法。主管拿人錢財就是要做事,要採取有效的行動;他們只能就現況思考,並且善用已經發生的變化,才能採取有效的行動。
    
    本書一開始要探討主管的工作,也就是管理;在管理者的世界中已經發生的事情,使得過去40年來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假設、準則與實務,再度受到質疑(甚至變得過時)。第二篇,我會討論管理、經濟與社會的一個特定基本變化:資訊的出現並成為主管的關鍵資源,以及組織的架構;此篇的討論前提是一個古諺:你不是掌握工具,就是被工具控制;主管要學習什麼,才能掌握新工具呢?
    
    第三篇,內容將脫離管理與組織,轉向市場與世界經濟,其中有新權力中心、新成長市場,與新成長產業。最後,在第四篇我會分析社會與政府的變化;或許這是「社會的變遷世紀」(Century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s)中最大的變化,在20世紀,政府曾經輝煌一時,也曾一敗塗地。
    
    不過是30(或許只有20)年前吧,人們常說雖然當時的經理人與主管比1920年代要多(一次大戰前就更別提了),但做的事情與做事的方法幾乎沒太大差別;現在可沒人這麼說今日的經理人與主管了。如果今天有一件事是確定的話,那就是
明日的經理人與主管所做的事,會和今日的同事更加不同,做事的方式也會更為不同。讓今日的主管,超越這個迥然不同的明日,其實也就是成功地讓這個明日成為主管的明日,這正是本書的目標。
    
    彼得˙杜拉克
    1995年5月,于加州克萊蒙特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