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 回上頁
人之常情,不一定理性

蕭瑞麟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我是在印度新德里機場書店看到這本書的。當時沒多想,拿了書直接到櫃台結帳,臨走前那位招呼我的印度店員似乎有點驚訝,顯然不常見我這樣爽快的客人。之所以買了這本書,不是因為書名,其實不知情的人看到書名還會一頭霧水呢。想想,誰會想去看一本《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的書啊,連翻譯都很難翻呢。但是,作者艾瑞利的上一本書《誰說人是理性的!》對許多華人讀者應該是不陌生的,這本學術科普書在台灣竟然創下熱賣佳績,《不理性的力量》是艾瑞利的續集,內容更為生動有趣。

  回到台灣,意外收到寫序邀請。我義不容辭,一口氣就答應了。當然這也是很不理性的行為,因為尚有一堆稿債未清,接下這份工作,真是不符成本效益。但是,卻讓我有機會說明一下我的感性動機。於是,我還是接了。

  艾瑞利是杜克大學的教授,研究專長是行為經濟學,用的是實驗方法(而且專門找無辜的學生)。我的研究領域是組織學與科技創新,用的方法是質性研究(或人文採集,但我專找無辜的科技使用者)。不過,我發現我們兩人的想法卻有多處相通之處。艾瑞利藉由「不理性」行為來分析為何人們會去做不合乎經濟利益的事。我則喜歡分析使用者的「不理性」行為,了解科技為何沒有理性地被運用。

   不過,對我來說,艾瑞利的不理性行為在組織學上通常是很理性的。說穿了,與其說是「不理性」,不如說是人之常情吧。不同人對同樣狀況常會有截然不同的意會(sensemaking)。什麼是意會?意會就是人的感覺、理解、經驗,漸漸轉換成信仰、價值觀、執著。當你相信一件事是對的時候,你會義無反顧地,雖千萬人吾往已,這是意會的力量。不過,當你的意會很鈍時,明明知道該如此做才對,卻遲遲拖延,這也是意會的力量。這也都是人之常情。

   有些人的意會很敏銳,有些人的意會卻很鈍。人有什麼「感」(sense)就會做出什麼意會,也就會做出什麼行動,而這些行動不一定是合乎經濟效益的,也就是「不理性」的。這大概就是艾瑞利本書要說的微言大義。他還擔心我們不相信,所以做了很多實驗來證明這些不理性行為。

   我認為可以將這些行為歸納為四種意會:平衡感、自我感、敏感、鈍感。艾瑞利讓我們了解到意會的力量如此巨大。

平衡感

   當人們失去平衡感時,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理性上,我們都認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給的獎勵越高,員工的表現應該越好(第1章)。但是,艾瑞利卻發現,當員工得到超額的獎勵時,他們反而會失去心中的平衡感,變得患得患失,變得不專心,結果反而把事情做的亂七八糟。就像一位明星投手,在貧困的情況下放手一搏,可以投出很好成績。但是,簽了百萬合約後,一下想要去哪渡假,一下又開始擔心會不會投不好被開除,開除後失業該怎麼辦。結果,明星投手的得失心卻使他再也投不出好球了。

   理性上,人們最好是能不勞而獲,找個錢多事少的工作,也許不用做事更好(第2章)。但是,其實多數人還是會「不理性」地希望由工作中得到滿足感,寧可自食其力,而不願意不勞而獲。艾瑞利發現不只人類如此,鸚鵡、猩猩也是如此。這大概是因為自食其力讓人感覺比較平衡一點吧。

自我感

   艾瑞利也發現,自我感覺過於良好時,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理性上,採購時我們應該精挑細選,討價還價,協商出一個最好的價格時才購買。但是,當我們親自參與某項產品的製作過程時,卻會產生自戀心態(第3章,IKEA效應),將產品移情為作品。此時,我們就會很不理性的以過高的價格來購買自己的「作品」。網路上的DIY T-Shirt(自行設計的襯衫)賣得如此火紅就是最好的例子。

   還有,理性上,在研發新產品時我們應該多方請益,虛心求教各類專家,才可以把創新的工作做好。但是,當我們的自我感覺過於良好時,也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第4章,「非我族群」症候群)。我們會敝帚自珍,認為不是自己發明的一定不會是好東西。閉關自守的結果往往是做出客戶不要的產品,還沾沾自喜。

敏感

   艾瑞利還發現,人們對事件過於敏感時,會做出很不理性的行為。理性上,很多企業都會以大欺小、以強欺弱。顧客服務是最常見的,例如東西壞了,我們拿去換,服務人員態度很差,不給更換,還搬了一堆術語來嚇客人,一副吃定顧客的模樣。艾瑞利在書中談到他與車商的經驗,與我被電信商欺負的經驗很類似,我很能身同感受。但是,這些欺人太甚的企業要小心了,人類復仇的慾火是很強烈的(第五章,有仇必報)。畢竟,我們多數人都不是聖人,心中還是很難嚥下那口氣的。為了報仇,我們會花費很多時間(而且是不符成本效益的時間)。這是因為我們對不公平的事會產生強烈的感覺。

   另外,當我們一時之間產生負面情緒時,會對事情過度敏感。明知會付出極大的代價,也會做出很不理性的行為(第10章)。這也是報復心態作祟,讓我們失去理智,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例如,年終沒拿到獎金,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跑進老闆的辦公室罵人,結果卻發現獎金原來已經換算成歲末紅利了。後果,不得而知。

鈍感

   艾瑞利花了四個章節來剖析人類的適應力,也就是人的「惰性」。理性上,我們都以為去百貨公司大血拚買新衣,或花了畢生積蓄買一輛心愛的跑車,一定會感到非常快樂(第6章)。但是,在這種快樂刺激後的結果,往往只得到短暫的幸福感。人們很快就「適應」了這種感官性的快樂,而又開始追求更多的「幸福」。究竟該如何克服這種不理性行為呢?艾瑞利要我們多學習冒點小險,不斷重新鍛鍊我們的適應力,讓我們不會太快變鈍。書中提到許多有趣的技巧。

   理性上,在擇偶時,應該是龍配龍、鳳配鳳,而且每一位身材高、面貌姣好的美女都應該訂做一位帥哥成為終身伴侶(第7、8章)。但是幸好人類對外表也是麻木的,我們會放大交往對象的其他特質,例如他很貼心、不會忘記我愛吃的東西等小事,不理性地喜歡上對方,即使對方的外貌與客觀條件與自己「不匹配」也沒關係。善用「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的策略,也可以讓宅男配上美女,這便是善用女性對外表條件的鈍感。不過,關於艾瑞利這點理論,我先持保留態度,因為我們政大科管所的女生好像不會那麼「不理性」。

   最後,理性上,我們在決定愛心捐款時,應該捐給可以救多一點人的組織會比較划算。例如,支持解決全球暖化效應的組織,其總效益應該會遠比救一隻在海上溺水的小狗來的多(第9章)。但是,我們卻會不理性的忽略全球暖化,而捐款給拯救小狗的愛心活動。這便是人類「杯水車薪」的鈍感效應,因為救一隻看得到的小狗,比拯救抽象的全球暖化來的踏實多了。過年前幾天,我聽到ICRT電台中的主持人大聲呼籲,要台北101不要花那麼多錢放煙火來迎接2011。他還換算出,用在煙火的一半費用可以拯救多少第三國家飢餓人口、蓋幾間教室給貧苦地區的小孩,以及買多少營養午餐給清寒學生。不過,艾瑞利說,這樣的苦口婆心對鈍感的大眾是無效的,因為看不見、想不到的東西,人們多半會找個「無可奈何」的藉口讓自己麻木。這也是不理性的力量。

  了解這些不理性行為會讓我們時而莞爾,時而警惕。管人與管自己大概是人生最難的兩件事。這些不理性行為是最好的品人哲學,讓企業主管可以預先觀察,早做防範。了解這些不理性行為,你可以巧妙運用人性,循循善誘員工。了解這些不理性行為,你也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輕易掉入這些不理性行為的陷阱中。總之,不要讓不理性的力量牽累了你,要善於化不理性為力量,讓人生多采多姿。

  至於我呢,感謝艾瑞利的啟發,我要展開對電信商的復仇計畫了……(好像很不理性,我知道!)

 

 
 
 
 
 
 
 
 
 
  定價:380
網站特惠價:32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