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應該走短線,只顧眼前賺錢,
而應把眼光放遠,了解未來市場的需要,
開發製造對社會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家中院子裡種了一些蠟梅,開花的時候,真是香,我一直很懷念那種清香。我台北的住家附近有座公園,2008年我向相關單位申請獲准之後,在公園裡種了幾棵梅花樹。台灣平地的氣候並不是很適合梅花生長,所以我花了不少心思照顧這些樹,時常很早起床到公園去給樹澆水。星期假日親手去鬆土、施肥,照顧那些樹,還有家裡原本種的花,讓我感受到親近自然的單純快樂。去年冬天,公園裡的梅花開得不如往年。不知道是因為我出差而錯過了施肥的時機,還是因為地球暖化氣候不正常?今年我打算好好把握機會施肥,希望花開茂盛,讓大家都能享受到梅花清香。
我一直很喜歡花花草草,也許跟我小時候住在鄉下有關。在我13歲離開家鄉前,大自然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是我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後來我到台灣來,起初在台中讀初中,晚上想家時,常常一個人坐在校園裡仰望星空。那麼浩瀚悠遠的宇宙,讓我感到人類的渺小,令我嚮往,也給離家遊子孤單的心一點安慰。我優遊在大自然之間,不能想像有一天人類的無知和愚蠢會破壞這樣美好的環境,甚至可能讓我們的後代子孫無立足之地。
產品、製程和廠房都秉持環保理念
因此我一直很關心環保議題。尤其近年來,節能減碳愈來愈迫切。台達無論是支持相關活動,或是本身開發的產品、使用的製程和廠房,也都秉持環保的理念。這些年來,我陸續對外發表過不少以環保為主題的演講,我決定出版這本書時,重新翻閱一些演講稿,有些歷史已達十餘年。例如,1993年元月,我在工研院演講時提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生活所需的資源都來自地球,因此,除了利用資源改善生活之外,更要注意環保,使地球資源生生不息,永為人類所享用。
其實我早在創業初期,就已開始關注這個議題。沒想到經過這麼多年,直到現在,環境的議題才獲得比較普遍廣泛的回響,頗令我感慨。進展的速度雖然不如我所希望的那麼快,不過,進展慢總是比沒有進展好。
當然,我不是最早提倡這些想法的人,全球許多有先進之明的人更早投入時間和精力,希望喚起世人對環保和節能減碳議題的重視,我只是略盡個人棉薄之力。
自然資源耗損嚴重
環境的問題,現在最迫切的主要有兩大方面:一個是資源的耗損速度太快;另一個是氣候變遷造成自然環境惡化。引發這兩大問題的,都跟人類的活動有關。
全球人口大幅增加,工業迅速發展,加速消耗了地球的資源。人類自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我們引以為傲的工業進步,讓物質生活享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但在這短短不到三百年中,自然界資源的損耗及環境的破壞也是空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被浪費而急遽減少,耗損速度也隨著工業發展而急遽上升,這些資源包括空氣、水、土壤、樹木、礦物、石油、陸地及海洋的其他生物等等。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及森林的砍伐,造成溫室效應、有害重金屬或化學物質大量廢棄且無法回收,不僅造成天然物資的耗竭,而且汙染了環境,造成嚴重的毒害和疾病,問題不勝枚舉。
以水資源為例,過去一百年間,全球的用水量增加將近7倍,預計到了2050年,將較1900年增加11倍。倘若人類不改變現在的行為模式,水資源枯竭的問題會日益嚴重,2030
年時將有45億人口面對嚴重的缺水壓力。
此外,大家為了累積更多可用水量,水壩一座座築起。水壩看似解決了問題,事實上卻製造更多的問題。為了建造水壩,森林被砍伐、可生產的土地流失、生物棲息地遭到破壞而滅絕、數千萬人被迫遷移以讓出集水區、水庫本身也排放為數眾多的甲烷。
未來水資源缺乏的狀況極有可能比石油能源還嚴重。水資源不但決定了未來人類的生存和健康,也與農業、工商業發展息息相關。水資源的分配不均,甚至可能引發國際間的衝突。對於自然資源枯竭的問題,實在不可等閒視之。
環境的危機是產業的轉機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環境的危機就是轉機。如何建立高效率的能源系統,讓經濟持續發展,是我們最大的挑戰。對企業來說,環保節能已經變成一種策略,只要有助於減輕地球暖化、維持生物多樣性、打破產油國獨裁,就是改變全世界。業者應該把握節約能源及環保意識的高漲,投入節約能源
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這方面可以發展的領域相當寬廣。台達在1983年投入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的生產,有助於減少產品中電源供應器所消耗的電力,對電器產品的節約能源,有很大幫助。我們很幸運,各種環保節能的技術已經累積許多年,現在只要調整到對的方向,就是好的商機。
製造對社會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21世紀的人類應該覺醒,不要把經46億年孕育出適合人居住的地球,在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還不到千萬分之一的時間內,把這美好的自然環境破壞殆盡,造成後代子孫無法生活。其實,只要我們對環保節能多用點心,可以做的事情與機會非常多。我們要有新的工業革命,觀念要改,做法更要改變。這不僅需要立刻採取行動,也是一個商機。
台達現在做的事,都是朝理想去做。環保的事情帶給我們機會,我始終沒有把它看成負擔。企業不應該走短線,只顧眼前賺錢,而應把眼光放遠,瞭解未來市場的需要,開發製造對社會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我相信,對社會有貢獻及價值的產品,自然有商機。
不放棄夢想,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
我從小受父親的影響最深。有些年輕人因為社會上的紛紛擾擾,對未來愈來愈憂心。我總是告訴他們:「這只是短暫不好的現象,要更堅強一點。」他們問我,我的信心從哪裡來?
我說,盡量去做,只要實實在在地、一樣一樣地把事情做出來,信心就會油然而生。
我創業以來,從15人的小公司,到現在跟全世界大公司做生意,電源供應器更做到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占有率,憑著信心與踏實的腳步,我與台達同仁一起圓了一個又一個的夢。只要我們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而且專注踏實地去做,社會就會愈來愈好,每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