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聰明消費者?  平平都是七塊錢,為什麼 「零熱量」讓你吃更多
你是行銷高手? 「比較」才能做決定  誘餌效應
 
你是聰明消費者?
 

平平都是七塊錢,為什麼

面對愛比較的天性,我們該怎麼辦?現在我就要解釋一下由特佛斯基(Amos Tversky)和卡尼曼(Daniel Kahneman)這兩名出色的研究人員所主持的一項研究。假設你今天要出去辦兩件事,第一趟是為了買支新鋼筆,第二趟是買上班用的西裝。在一家辦公文具店裡,你發現一支要價25美元的精美鋼筆。你打算買下它時,卻想起離這裡15分鐘路程的另一家店裡,同樣的筆打折後只要18美元。這時,你怎麼辦?你會花15分鐘省7塊錢嗎?大部分面對這個問題的人都說,他們會走一趟省7塊錢。

現在,你要進行你的第二項任務:買西裝。你找到一套455美元的灰色細條紋高級西裝,就在你決定掏錢買下它時,有個顧客悄聲的告訴你,同樣一套西裝在另一家店打折,只要448元,那家店離這裡只有15分鐘的路程。你會花15分鐘走一趟嗎?這時候,大部分人都說不會。

這究竟是怎麼了?你的15分鐘到底值不值7塊錢?在現實世界裡,不管你怎麼算,7塊錢就是7塊錢。上述兩種情況裡,你唯一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這多省下來的7塊錢,值不值得你多花15分鐘穿越市區到另一家店去?至於這7塊錢是從10元或1萬元裡省下來的,應該無關緊要。

這就是相對性的問題:我們從相對角度評估決策,並用現成的選擇做為比較基礎。我們比較便宜鋼筆和昂貴鋼筆的相對利益,在對比之下,我們顯然應該多花點時間省這7塊錢。同時,那套較便宜西裝的相對利益就非常小,因此我們寧可多花7塊錢,省得麻煩。

這就是為什麼人很容易在5千美元的外燴服務加點一道200美元的湯,而同一個人,卻會用25分錢折價券去買一罐1美元的濃縮湯料。同理,我們會輕易多付3千美元,把2萬5千美元的汽車升級為皮座椅,但同樣是3千元的全新皮沙發,我們卻買不下手(即使我們知道我們待在沙發上的時間比在車上來得長)。然而,只要我們從更寛廣的角度思考這件事,就能在考慮座椅升級時,對這3千元的開支有更完善的評估。如果把這3千元拿來買書、買衣服或度假,會不會對我們更好?要像這樣拓寛思路並非易事,因為根據相對性做判斷是我們的自然思維方式。你能掌控自己的思維嗎?我知道有人可以。

 
 
Copyright © 1999~2008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
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