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規則1│
 

第七章 品味新塑造者

螞蟻有了擴音器。
他們在說什麼?

  我們即將告別資訊時代,進入推薦年代(Recommendation Age)。今日資訊的取得,簡直易如反掌。蒐集資訊不再是問題,如何根據資訊做出明智的決策,才是難題。……推薦成為一條捷徑,幫助我們穿越濃密的資訊叢林,就好像紅酒店老闆能從一堆聽都沒聽過的法國酒中,為我揀出搭配義大利麵的好酒一樣。

  雅虎的音樂評分、Google的網頁評比(PageRank)、MySpace的同好名單、Netflix的觀眾評論等,都是群眾智慧的展現。數百萬普通人,現在都是品味的新塑造者,有些以個人身分行動,有些是某個同好團體的一員,還有一些是被軟體自動追蹤消費行為的消費者群。

  口碑擴大,是長尾市場第三股力量的展現:利用消費者的意見,連結供給和需求。第一股力量(生產大眾化)拉長了市場尾巴,第二股力量(配銷大眾化)讓人人都能進入長尾市場。但是,光有這兩項還不夠。只有加上第三股力量,幫助人們在豐沛的選擇中找到他們要的,才能真正釋出長尾的澎湃潛力。

  品味的新塑造者,就是意見受人尊敬的人。他們能影響別人的行為,經常勸別人嘗試他原本不想追求的事物。這些品味新塑造者有些是傳統的專業人士,如影評、樂評、編輯、商品測試員等。當選擇琳瑯滿目時,我們的興趣也隨之擴展,結果連在最狹隘的冷門市場也需要行家的可靠建議。像部落格企業(Weblogs, Inc.)之類的公司,便是以冷門興趣為主題的部落格起家,建立起蓬勃發展的事業,內容廣涵水肺潛水、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無線標準,一直到醫療資訊學等等。

  還有些品味塑造者是名人,他們是另一個備受信任的推薦來源,對消費的影響力也持續增長。從電視劇的商品置入性行銷,到《In風格》(InStyle)雜誌引人矚目的成就(本雜誌最大的創舉是不從人物的膝蓋處裁切照片,這樣讀者才能看到鞋子款式),我們愈來愈以代言商品的能力衡量名人的影響力。不管你高不高興,潔西卡•辛普森(Jessica Simpson)也是品味塑造者。

  不過,不是只有好萊塢明星才算名人。既然我們的文化切割成上百萬個小小的微型文化,各種小眾名人也應運而起。在科技的世界,有影響力的部落客便是這類小眾名人,例如時尚部落格每日糖果(DailyCandy)的作者群,或是專門討論科技和次文化的波音波音(BoingBoing)網站,都在此類。在本書寫作之時,波音波音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部落格,它有本事發掘一個酷玩具,例如一份十五元的「20問」(20Questions)遊戲,然後在網路市場引來夠多的人潮,一日之內便把玩具賣光。其他的小眾名人甚至更為小眾,例如iTunes的播放清單編輯名人榜,或掛在乾草耙媒體(Pitchfork Media)等流行音樂部落格的品味行家,都屬小眾名人。

  接下來還有群眾行為,我們可將之看為一種分散式智慧(distributed intelligence)Flickr網站上的照片「貼客」(tagger),就是一例。Flickr是照片分享的網站,你可以創造個人專屬的照片分類﹝例如,在一張芭黎絲•希爾頓(Paris Hilton)的照片中,你看到的是她的人,我看到的卻是她的Sidekick手機,所以我便把這張照片標名為「Sidekick」﹞;而建立線上網頁清單以便日後翻找的連結者(linker)也是一例。

  這類人可能壓根不認為自己在做推薦或提供指引。他們會做這些,只是為了滿足個人動機。但是,愈來愈多的軟體在觀察他們的行為,並從中歸納結論。搜尋引擎興起,成為矽谷的經濟力量,這正反應出衡量並分析數百萬人行為有多高的價值。




                        本文未完.....第七章 品味新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