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380
網站特惠價:32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我想,這是三十五歲的人生抉擇吧!」台北土城市加盟主洪金勳還記得1998年當時決定開店的心情,反覆思考後結束了自己的代書工作,從17坪大的店面重新開始人生。

  但是他的家族全都是公教人員出身,沒有人具備零售業的經歷,全家都反對這對快四十歲的夫婦走進零售業,但他考量自己行動不便,無法和仲介業競爭,加盟的第一年,他的太太在地下室睡了整整一年。

  洪金勳不但以他17坪的店面創下單日營收最高16萬新台幣的紀錄,也拿下了2005年「菁英一百」的獎座。這項獎項是超商特別為加盟店主所設計,必須連續12個月都達到業績目標,才能在四千家店中脫穎而出,拿下獎座時他緊握住妻子的手,眼角泛著淚光,洪太太在一旁補充說:「他連結婚時,都沒有穿西裝呢!」

  像洪金勳這樣的加盟主,目前占7-ELEVEN店數的八成二。這些加盟主的人生抉擇,和義無反顧的努力,也可以說是7-ELEVEN今天為什麼可以擴展到四千家的重要關鍵。

  在2005年的「菁英一百」晚會上,許多得獎加盟主都緊握著家人的手上台領獎,這一百對加盟主都和徐重仁合照,整個下午徐重仁至少站了三個小時。儘管零售市場競爭激烈,但一路走來並不孤獨,「總部真的教我們很多!」洪金勳說。加盟,對喜歡自己當老闆的國人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大挑戰。

  1993年,也是統一超商正式轉虧為盈的第七年,決定開放加盟,就有四百家店掛上統一的招牌識別系統,只不過在許多老闆的觀念還停留在這樣的想法:「我給你掛招牌,你還要給我錢呢!我幹嘛還聽你們說教?」

  徐重仁回憶7-ELEVEN連鎖店剛形成風潮時,許多商店就把招牌換了一個和他們一樣的顏色、再畫一個「6」字,但是本質上還是不曉得什麼叫便利商店就進貨了。

  更要不得的是,看別人開店自己也想開,結果開愈多,賠愈多。經營加盟體系,最難的就是品質的掌握。「特別是連鎖店的經營,好的事情可以產生正面的連鎖反應,壞的事情也可能立即引發難以收拾的負面影響,」徐重仁強調。

  1995年,7-ELEVEN達成一千家店目標時,其中有七百家是加盟店。7-ELEVEN對加盟審查的評估極嚴,從地點到經營方向都要經過重重評估,對申請加盟主設下了層層關卡,還要經過八關面談。

  這也是徐重仁念茲在茲的「慎始」,「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但在這樣嚴苛的條件下,為什麼還有許多人願意加盟?

加盟後盾:物流、情報、品牌
  「他們的態度很奇怪,把各種可能的不賺錢的風險都攤在桌上,不像其他家公司會強調最快多久就會回收,」洪金勳說,他比較喜歡這種慎重態度和坦誠作風。就像是他考慮自己下半生的抉擇,也必須忠實面對自己,「有高有低,人生就是這樣吧!」

  統一超商的發展加盟人員也講得很明白,商圈競爭就是白熱化,就算在對面也可能再開一家7-ELEVEN。「有人不能接受,但這就是現實,因為7-ELEVEN不開,人家也會進來,」一名加盟主說,這就是市場的現實。

  更深一層的探討,在演進過程中,加盟主也分成三個世代,北二區營運部部長林啟昌就感歎,最早十多年前看見有的加盟主賺了錢,態度就開始鬆懈,甚至在外花天酒地,家庭失和,當然最後店也經營不好就解散了;最近十年的「第二代」加盟主有的是因為看見別人做得好就跳進來,正巧遇上最競爭的時候,結果抗壓力不夠就退出了,「現在到了第三代,我覺得素質愈來愈整齊,理念也愈來愈相同,」林啟昌說。

  人生會變化,商圈也會變化,就像人生情節起伏、季節交會。7-ELEVEN的加盟總部在15年前,就投資打造台灣最強大的「物流力」、「情報力」和「品牌力」,希望讓加盟主能夠一路克服困難,走過低潮。

  對加盟主來說,什麼叫「物流力」?統一超商副總經理謝健南指出,其實就是不缺貨、不囤貨、而且進貨時數目精準的一次搞定,節省時間。

  誠如第六章指出,3000種商品,不同種類、不同的溫度、不同的生產地點。統一超商在1989年起分別成立了捷盟、統昶、大智通等,也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經銷商、大中小盤商層層下傳的體制。「我們積極建立的垂直整合系統,讓經濟規模發揮了最大功效。」徐重仁說。

  對加盟主來說,什麼是強大的「品牌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廣告。台灣7-ELEVEN總部一年投入的廣告預算高達10億新台幣

  最後,是愈來愈重要的情報力。7-ELEVEN的第二代POS系統,是和NEC及日本總合研究所共同打造,這也是目前台灣民間最強大的資訊系統。「我們的POS第二代,具備寬頻和衛星傳輸能力。」統一超商情報系統部部長張家華指出(見第四節)。

  情報力也包含規模夠大的「學習經驗」。像單一地區的成功案例,可以馬上由總部彙整,供其他地區學習,著眼於「發揮相乘效益」。

  快速上升的加盟店,打造7-ELEVEN的規模經濟,但一開始審慎地使用加盟制度的優點,是後來得以穩定成長、向四千家店推高的第一個關鍵。

(摘自本書第七章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