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本書特色       作者的話       淡水魚蝦出版序          方力行 推薦序           邵廣昭 推薦序

林春吉
1966年生於蘭陽平原,孩提時代起對於自然界中的魚類、蝦類、蘭花、蝴蝶、甲蟲、水生植物、森林樹木、兩棲爬蟲、鳥類、哺乳動物、恐龍及U.F.O充滿熱情與興趣,也奠定了往後寫作和生態攝影的基礎。目前在蘭陽平原的自家庭園「阿吉的綠世界」中培育多種水生植物、魚類、蝶類、蘭花及其它野生樹木花草。著有『台灣淡水魚蝦生態大圖鑑﹝上﹞』和『台灣淡水魚蝦生態大圖鑑﹝下﹞』﹝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購書讀者特別贈禮:「阿吉的綠世界」自然導覽】
「阿吉的綠世界」生態園提供給購買書籍的讀者入園參觀,園區內栽種了台灣野生及世界珍奇的水生植物,還有蝴蝶食草、野生蘭與許許多多美麗的彩蝶,非常值得親臨拜訪,有興趣凡購書的讀者可以來信(g385280@ms46.hinet.net)或以電話(0939-785-607)連絡參觀的時間。   (以下為:「阿吉的綠世界」實景)


本書特色內容

特色一
台灣孕育上百種淡水魚及四十餘種淡水蝦,本套書即蒐羅台灣118種淡水魚及40種淡水蝦的生態資料

特色二
詳細記錄棲息環境、身形色澤、稀有程度等,為台灣生態環境留下無比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是水族愛好者按圖索驥的參考依據


本書序

作者的話
    探詢淡水魚蝦世界的點點滴滴

      去年﹝2006﹞夏季答應天下文化和大樹文化的邀約,撰寫一本關於台灣淡水魚蝦生態的自然圖鑑後,於初秋的十月開始著手進行。原本自信滿滿地以為可以在一個月內完成文稿及圖片彙集,畢竟一直以來均持續拍攝並收集淡水魚蝦的生態資料,沒想到進行中才發覺手邊的資料及圖檔,並非那麼的完整,也就是說,書中所有的魚蝦資源需要重新調查、採集及拍攝,結果整整花了四個月時間的全心投入,任務方才終止。

      雖說自孩提時代開始,對於溪流裡的魚蝦便著迷不已,也在往後的時間中陸續探訪牠們的棲地風貌以及找尋不同的物種,從而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不過,一旦深入瞭解這些淡水魚蝦的生態面相後,問題便不斷地延伸,先前自以為是的許多假設,也在探詢的過程中逐一遭到擊潰,最後才從而獲得真理。這讓人領悟到凡事都需要身歷其境,才是知識的根本,否則道聽塗說只是會將問題複雜化,錯誤也就層出不窮。

      為了全盤瞭解台灣現有的淡水魚蝦資源現況,四個月的時間裡,扣除文字

    創作外,其餘時間皆在野外進行找尋成員的蹤影及族群調查,南征北討、上山下海的辛勞,非外人所能感受。

    貴人相助
      在探詢過程中,發生了許多難以解決的難關,比方要重新拍攝銀紋笛鯛,牠在夏季的時候,於蘭陽地區的河口地帶,數量多的數不清,然而書籍創作的時間,剛好處於魚蝦類資源最為貧瘠的嚴冬,這可怎麼辦呢?

      就像朋友所言,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可能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而我卻必須在這四個月內完成,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其實在進行中,雖然有顆堅定的心,但在某方面也充滿了憂慮,但就個人的態度而言,既然有心製作,就要盡其所能將目標定在最高點,只要努力以赴,相信必有貴人相助,而事實也果真如此。

    竇文遠與條紋沼蝦
      在重新找尋台灣淡水魚蝦的幾個月時間中,幫忙最多的友人,首推竇文遠大哥,只要是蘭陽地區的調查,必定有求必應。

      那是2006年10月中旬發生的事,我們前往北濱公路調查淡水蝦類資源,雖說之前在其他溪流裡,已發現過不少的條紋沼蝦,但皆為零散個體,而當天我們選擇一段數百公尺的湍急流域進行調查,卻記錄了百條以上的成蝦,而且雌蝦隻隻抱卵。

      能夠同時見到這麼多的條紋沼蝦,確實是難得的經驗,但是由竇大哥所發現的一條體長達12公分,鉗狀步足近20公分的巨無霸雄蝦,那才堪稱為「驚奇的喜悅」。

    林在田與台東間爬岩鰍
      因為水生植物的關係而結識了在田兄,他是「品萍」這種瀕危沉水植物的發現者,對於花東地區的淡水魚蝦資源,他更是瞭若指掌的水族專家。

      2006年的11月上旬,在田兄帶領我們前往壽豐鄉木瓜溪的一條小支流,這裡的海拔不足200公尺,卻棲息著數量豐富無比的台東間爬岩鰍,是目前已知本種最低海拔的分佈地點。

      假如只是看到台東間爬岩鰍的大族群,並非什麼稀奇之事,但是此種平鰭鰍科魚類的幼生期,經常混棲在蝌蚪群中,並模擬蝌蚪的外部形態及泳姿,而且多半生活在溪畔邊緩流處的特殊習性,能夠觀察到這種特殊無比的生態習性,那才堪稱是經典之處。倘若沒有敏銳的觀察及判斷能力,一般人恐怕只會將這些仔魚,當成蝌蚪看待,對於這種特有魚類的生活史探討,在田兄無疑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

    韓僑權與魑魅沼蝦
      本書的蝦類能夠展現如此清晰的面貌,那都要歸功於韓僑權先生長年研究所累積的豐富知識。而韓兄嘔心瀝血之作『台灣淡水蝦類圖鑑』的學術專書,也將在近期發表,衷心期待喜訊的來臨。

      冬末中旬,韓兄肯定表示在恆春半島的溪流裡一定能夠找到魑魅沼蝦的身影,那麼我原本欠缺雌蝦圖檔的遺憾也將可以彌補過來。我們選擇的地點為港口溪的支流,這條溪流號稱為台灣洄游性蝦類的夢幻天堂,果真才一會兒功夫,便發現了為數可觀的網球蝦、菲氏米蝦及大和米蝦等十餘種的淡水蝦類成員,也終於如願以償地找到兩條魑魅沼蝦的雌蝦,港口溪的豐富生態可見一斑。

    林弘都與中間鰍鮀
      2005年冬至,因為林弘都老師的帶領,首次接觸了位於南投草屯中台銀鮈與史尼氏小鲃共生的自然棲地,而本書出版前的旗山溪之行,更對中間鰍鮀的分佈地點及族群的數量評估有了全新認識。

      其實,一向被視為稀少族群的中間鰍鮀,並非想像中那般罕見,也在探詢的過程中,瞭解高身鲴魚、何氏棘鲃及南台間爬岩鰍等特有魚類,也同樣普遍棲息於旗山溪中,這些生態資料的獲得,都是因為對鯉科魚類瞭解深厚的林弘都老師的細心指導並指引棲地的所在,否則本書的內容便無法如此的詳盡與踏實。
    
    周銘泰與斑點竿鯊
      經由林弘都老師的介紹而認識了周銘泰先生,朋友習慣稱他為「魚癡」,他簡直就是「天才小釣手」的翻版,對於誘釣各種銀鮈、鰍鮀及小型鯉科魚類的功力,可說是到了神乎其技的境界。

            對於各種溪流魚類瞭若指掌的他,帶領筆者前往不少稀有魚類的第一現場勘查,而像台灣平頷鱲、粗首鱲及平頷鱲三種近緣種的混棲地點,就在台北市的景美溪裡,是以前根本想都沒想過的事。

           在10月中旬一次北部溪流的巡禮途中,不經意談起斑點竿鯊這種海緣性魚類的分佈,而他卻明確告知北濱公路棲息著純淡水族群,抵達現場後所目擊到的魚群,也確實如此,這才讓人深切領悟自然生態是沒有絕對的定律。
        
    黃頌平與紫紋袖珍蝦

        如果早些時間認識黃頌平大哥的話,那麼一些洄游性魚蝦的物種資料,必定會更為豐富。

    這位對南部淡水魚蝦分佈了然於胸的老大哥,可說是奇才一位,而且多半習慣於夜間進行觀察。對於一向欠缺夜晚魚蝦作息生態資訊的筆者來說,恰好可以藉由前輩的資訊累積而填補了先前的空缺。

           早在多年前,黃大哥便已發現紫紋袖珍蝦的蹤影,而這種可能為全球新科、新屬、新種的奇特蝦類,目前僅知產地就在林邊鄉的沿海濕地中;不過,以往為了擔心其棲息地遭到干擾破壞,黃大哥一直宣稱本種蝦類為進口的舶來品,其實台灣南端才是牠真正的家。
    
    葉慶文與大眼海鰱
        秋末冬初之時,開始著手找尋大眼海鰱的蹤影,不過當時似乎已過了魚群活躍的時機,苦惱之餘巧遇葉慶文大哥的奇異經過,將在「大眼海鰱」的內文中詳盡介紹,這裡就不再重複贅述。

     葉大哥熱衷於垂釣之樂,對於蘭陽平原的河口魚類瞭若指掌,也因為他的熱心幫忙,才有機會乘搭竹筏在蘭陽溪、宜蘭河、美福大排及冬山河等汽水域聯結區,進行整整兩天的調查。

        在這趟調查中,才明白許多海洋的魚類,已頗接近純淡水域生活,像環球海鰶、托爾逆釣鰺、短吻鰏、仰口鰏及長鰭凡鯔等。當然要不是葉慶文大哥神乎其技的撒網功力,我根本不可能在嚴冬的東北部河口,可以親眼看到大眼海鰱及其他豐富的汽水域魚類物種。
    
    劉志文與短腕沼蝦
        雖然志文老弟並非精通淡水魚蝦資源,不過這四個月當中,少說也參與了十次以上的調查工作,任勞任怨的行事風格,讓人倍感溫馨。

        記得那是11月初的時候,聽韓兄談起在宜蘭的大礁溪流域,有短腕沼蝦及大和米蝦的分佈;不過大礁溪為內陸溪流,實在很難相信這兩種沿海溪澗型的蝦類,可以穿越平原地帶的污水,並在佈滿外來掠食魚類的河道中,建立起牠們的洄游路程。

        第一天我們在大礁溪主流只發現了粗糙沼蝦,隔天往支流的泉州溪找尋,才剛進入溪谷片刻,雷雨隨即而來,為了證實短腕沼蝦及大和米蝦確實能夠生存在宜蘭河的上游,大家還是執意在雷雨中行進,而志文老弟沒有任何怨言,奮鬥數小時後,終於找到幾條體型龐大的大和米蝦,但一直到黃昏為止,短腕沼蝦還是未現蹤影。

        事隔一週後,前往蘇花公路調查魚蝦資源時,無意間在南澳鄉的幾條獨立小溪中,記錄到數十隻的短腕沼蝦,或許都要歸功於志文老弟刻苦耐勞的精神,深受幸運之神的眷顧,才有這次意外的收穫發生。
    
    對研究前輩的感謝

        我接觸到的第一本淡水魚類圖鑑,是曾晴賢老師於1986年出版的『台灣淡水魚類』一書,這一本書也成為我往後認識淡水魚種類與分類的重要基礎。

        1991年邵廣昭教授與林沛立先生合著的『溪池釣的魚』,更讓我瞭解河口魚類的豐富性。而1993年由沈世傑教授主編的『台灣魚類誌』及1999年由方立行教授與陳義雄先生合著的『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幾乎已將台灣淡水魚類做了十分完整的彙集。

        在淡水蝦的文獻方面,資訊遠少於淡水魚類,直到1998年,由施志昀先生及游祥平教授合著發行的『台灣的淡水蝦』一書,淡水蝦的物種才有了明確的名稱可以依循。

        除了這些傑出研究者的貢獻外,早期歐美籍學者Günther、Boulenger、Regan、Jordan、Banarescu、Nalbant、Bate,日籍學者Oshima、Kimura、Maki、Tsuchiiya、Ueno及陳謙善教授、梁潤生教授、黃娟娟女士、詹見平校長與後期的陶天麟先生、張詠青先生等人,均是台灣淡水魚蝦研究、發表、調查及文獻整理有卓越貢獻的人士,在此一併致上無限的敬意。
    
    對友人的致謝

        當然『台灣淡水魚蝦生態大圖鑑』的完成,還包含了許許多多友人的協助與不吝分享許多珍貴的知識,特別是宜蘭八甲魚場的負責人黃玉明先生,贈與了數條飯島氏麻魚及大鱗細鯿;雪霸國家公園的研究員廖林彥先生提供了許多櫻花鉤吻鮭的寶貴資訊;桃園石門水庫的鴻昌水庫活魚餐廳負責人陳榮火先生,駕船帶領筆者調查水庫魚類生態;南投日月潭魚場賴福進大哥,分享水庫魚類養殖要領及翹嘴鮊的贈與。

        還有新竹女兒的家莊園林南忠先生,苗栗魚的家水族負責人鄭貴龍先生,台中百宏順印刷社負責人廖祥凱先生,台北林務局許美玲小姐,台北木柵動物園周英勇先生、台北楊宗儒先生、彰化洪樹根先生、台南吳坤宗先生、宜蘭黃國添先生及胞妹均怡等諸位親朋好友的鼎力相助,本書才得以順利完成。也同樣感謝大樹文化總編輯張蕙芬小姐的提攜、黃一峰先生的完美版面設計及天下文化的出版發行,希望這套書將來也可以成為台灣淡水魚蝦愛好者的良伴,再次感謝大家。

     林春吉感言於蘭陽家園


淡水魚蝦出版序   大樹文化
    
    找回生機盎然的親水空間
    
     從戰後到現在的短短60年裡,台灣的自然環境有了莫大的改變,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急遽變化,加上經濟的發展,讓我們的環境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大概只有四年級生、五年級生以及更年長的人們,才會對以前豐富而多樣的自然環境還殘存著部份的印象,至於年輕的一代恐怕只會覺得既遙遠又陌生。

     其中城市週遭的河流或小溪等淡水水域,不論是其風貌或是生活其間的淡水魚蝦,在生存壓力的排行榜應該可以算是名列前茅吧。我們不僅將各式各樣的廢水、垃圾傾倒至河裡,還跟溪流競爭一席之地,菜園、砂石廠、停車場或高爾夫球練習場等羅列在河岸邊,使得這些溪流的腹地日益萎縮,而每每在颱風季節造成水患,只知道責怪河流淹大水,然後把堤防越築越高,於是原本可以親近的淡水水域逐漸與人們隔離,最後成為大家遺忘的臭水溝。

     其實城市與河流並不是對立的關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城市都有一條市民愛惜的河流,如巴黎與賽納河、倫敦與泰晤士河等,這樣的親水空間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不僅豐富了城市的風貌,更可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空間。幸而台灣也有了一些改變,如台北縣八里的左岸和高雄的愛河,都是相當成功的例子。

     不過除了人的考量角度之外,應該也要顧及生活在淡水水域的生物,但是其前提應該是要先了解究竟有什麼樣的生物在這些環境中生存。過去淡水魚蝦的調查一直十分有限,出版品更是侷限在專業的學術報告或出版物,一直沒有通俗好用的圖鑑可供一般人使用,即使我們的生活裡常常接觸到淡水魚,不論是食用或是釣魚,大家熟悉的溪哥、苦花或鱔魚、鱸鰻,或是外來的吳郭魚、筍殼魚、草魚、鰱魚等,除了美好的滋味外,其他一無所知。

     幸而總是有人憑著一己的熱情和興趣,為台灣的生態環境留下無比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林春吉先生是台灣著名的水生植物專家,而淡水魚蝦更是他從小最好的玩伴,三十餘年來由兒時的嗜好發展成知識豐富的水族專家,這樣特殊的歷程值得讓許多自然愛好者借鏡。

     『台灣淡水魚蝦生態大圖鑑』﹝上下兩冊﹞是林春吉先生多年來的心血結晶,完整蒐羅了台灣淡水魚118種及淡水蝦40種,許多種類都是第一次發表,而且還有許多有趣的生態資料,閱讀這兩本書,您將對台灣的淡水水域有全新的觀照,也會格外珍視豐富的淡水魚蝦資源,更會想要一親芳澤。但願大家可以一起努力找回台灣生機盎然的親水空間,「水」應該是我們親密的夥伴,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禍患。


方力行 推薦序
(本文作者為正修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瞭解林春吉先生對自然生態的癡狂應從「台灣水生植物」一書開始,他不是科班出身,沒有豐富的資財,卻憑著不斷的努力,寫出如此周詳信實的科普書籍,著實令人欽佩,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於這件事的後面,我一直隱約覺得存在著一股難以綁住的力量,一種不耐滿足的騷動,會讓春吉再出發,那是什麼呢?我知道他出蝴蝶的書,我訝異他會踏入水草世界,但是我真的覺得他早晚會碰觸淡水魚蝦的領域,為什麼?因為民國七十六年時曾帶學生調查大甲溪的魚類生態,在谷關附近選了一個深潭做樣區,一潛入水中,簡直被眼前的美景震懾住了,三十米的潭灣長滿了翠綠的金魚草,水清如鏡,大大小小的溪哥、石〈魚賓〉、鰕虎在隨水搖曳的草葉間穿梭,也不怕人,我們就像在神仙國度中的大金魚缸裡悠游飄浮,身心俱溶。任何人有這種經驗,只要他是屬於原野的那一型,心中的原始衝動定將被釋放出來,再難歸柙。林春吉醉心水草,要求百分百的自然生態攝影,他必然有比我更豐富、強烈的〝魚草之歡〞經驗,做完了水草,他怎麼逃的過追尋魚蝦的誘惑呢?

我終於看到他順著這股〝原力〞的牽引,完成「台灣淡水魚蝦生態大圖鑑」了,也正因為如此,這本書跟我以前看過上百本的魚類圖鑑、教本都不一樣,它充滿了感情,比任何一個作者都貼近土地,更貼近生活,更貼近生命,更貼近心靈,它一樣有科學性,有文獻的價值,但更像是科學的記述文學,可以讓人把玩撫摸,在愛不釋手中,增長見識。

不過我本質上仍然是個科學家,因此在稱許這本書的同時,也曾跟林春吉討論過,書中有些對魚蝦生態、行為、食性、偏好棲息環境等的描述上,因為觀察角度和條件的不同,仍有進一步科學驗證的空間,讀者在使用它時,若互相切磋一下,說不定在學、問、思、辯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自然學家呢!

方力行謹識


邵廣昭 推薦序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魚類學會理事長/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代主任)

尋回台灣河川的生命力

和我一樣年過半百,且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土生土長的朋友們,一定忘不了兒時在河裡、溪裡與魚蝦嬉戲的快樂時光。只是當時因為從事生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所以並沒有好好紀錄下早期台灣河川、湖泊及埤塘中,到底存在多少物種,以及牠們的數量、分佈等資料。

這些台灣真正的『原住民』可能比你我的祖先,都還要更早來到台灣定居下來。但不幸地在過去的四、五十年來,由於我們追求經濟發展,忽略了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以致於河川之生態在濫捕、棲地破壞、污染及外來種入侵的四大殺手摧殘下,正快速地衰敗,台灣到底有多少的原生魚蝦面臨消失或瀕臨滅絕的危機中呢?在缺乏過去背景資料的比對下,答案恐怕難以呈現。

很高興坊間這幾年來,已陸續出版了不少本的淡水魚圖鑑,且每本也都有它們自己的特色。但這本由林春吉先生所編撰,天下遠見公司出版的『台灣淡水魚蝦生態大圖鑑』,真可謂是集其大成。這上下集一套的兩冊圖鑑,共蒐集了121種淡水及河口魚類,以及40種的淡水蝦。其中不乏許多其他圖鑑難得見到的物種,此外特別是作者精彩豐富又張張清晰的生態照片,充分展現他長年專精於自然生態攝影的一流功力。

此外本書的文字內容也相當淺顯易懂,正確性亦高,令人佩服,作者雖非科班出身,卻憑著自己的興趣與那份執著,努力自修充實,很快地也成為一位青出於藍的專家,特別能夠從水生植物跨到淡水魚蝦的領域,也可算得上是位難得的奇人奇才。

我過去也久仰春吉兄之大名,今日能受邀為其新書作序深感榮幸。看到他能在短時間裡,蒐集這麼多的物種照片和資料,也讓我感到十分高興。因為這代表台灣的淡水生態體系裡,確實還有不少的原生種魚蝦類,在飽經人們摧殘後仍然能夠在這塊土地上存活下來,這是一項令人振奮的訊息。更希望藉由近年來政府及社區團體封溪護魚風氣的興起,及大家一齊來關愛淡水魚蝦資源,相信不久的將來必定能夠重現台灣河川的生命力,為未來的子孫後代找回失落的伊甸園。

邵廣昭謹識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