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謎團的書寫

  我總是以「點子」做為每本小說的起點。我沒有先設想情節和主題,也沒有想過小說的模式。很多時候,我的腦海中甚至沒有一個特定的人物。我以一個不怎麼重要的句子作為開端;日後,它幾乎肯定會被拋在一旁。我在那個句子後面加上一句,然後再加上一句,一小段反覆的即興樂章嫣然現形。如果進行順利——我很難確切說出何謂「進行順利」,我只能說自已寫出的東西感覺夠真切,致使我不必馬上將之刪除——我會繼續這種漫無目標的傾吐。寫著寫著,段落逐漸累進,如果幸運的話,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聲音將會浮現。儘管如此,我經常寫了二、三十頁之後才發現這個聲音欠缺所謂的「小木偶」要素:也就是說,這個聲音不可能真的活靈活現,變成一個「真人」。

   不曉得自已寫些什麼、為何而寫,或是故事朝著何處發展,著實令我心慌。隨著時間過去,文字逐漸累積,卻依然缺乏一個清晰的焦點,我甚至因此感到恐慌。進行到一百頁,甚至兩百頁後,我反而比先前更加迷惘。我發現自己經常擔心寫不出個所以然。在我前一部作品《愛的歷史》之中,這種可能會失敗的疑慮成了小說的主題——主角之一李奧•葛斯基就是一位失敗的作家。

   《大宅》是我的第三部小說,因此開始動筆之時,我已經大概曉得寫作過程會是什麼感覺,但是我心中的不確定感卻比以往更為強烈。我選擇了故事的起點,我也知道這些起點終究必須交會聚合,但是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卻極為薄弱。打從寫作初期,四個聲音便逐漸浮現,各自述說著故事:一位是美國作家娜迪雅,她在一張得自智利詩人的書桌面前,伏案寫作了二十七年,詩人日後消失無蹤;一位是蠻橫、對著兒子講話的以色列父親,父親跟這個去國多年、近來返家的兒子疏離而不合;一位是退休的牛津大學教授,老先生在他妻子臨終之前的幾年,發現她懷藏著一個祕密,而在他們婚姻生涯之中,她自始至終加以隱瞞;一位是年輕的美國女子,女子講述一個匈牙利古董商和他兩個成年子女的故事,她自己曾與他們同住在倫敦一棟幽密的維多利亞式宅邸之中。我寫出四個不同的支線,而我只知道 一、我想要了解他們是何等人物,以及什麼因素促使他們變成那模樣;二、若是加以串連,他們的故事將呈現出繁複、扎實的全貌,這些並置的故事也將顯示出模式,構造出一個完整的架構——即使,或說尤其,我無法預期那將是哪一種架構。我在興建一棟房屋——一座城市——手邊卻無藍圖。

   寫作時,我讓刻意加諸自己身上的不確定感成為寫作過程的一部分。假以時日,這種不確定感將轉變為寫作的題材。我想你若長久處於疑慮之中,你終究會開始深思生活在疑慮之中的意義何在:可能是智識、道德方面的疑慮,也可能是自我疑慮。對我而言,最深沉的疑慮莫過於我們究竟能否完全了解彼此,而我也明瞭我們在這方面的限制。我懷疑我正在書寫的小說能否成形,我懷疑我自己寫作的能力,這些疑慮讓我小心處理筆下人物們的不確定感。作家娜迪雅為了寫作犧牲一切,她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否正確,也懷疑自己是否真是萬中選一——如果我始終想錯了呢? 這個問題令她相當苦惱。對退休的牛津大學教授亞瑟而言,他質疑自己與蘿特將近五十年的婚姻,他始終感覺自己娶了一個高深莫測的女子。當她過世之後、他發現那個她對他隱藏的祕密,他心中的疑慮更形強烈。對以色列父親亞隆而言,他懷疑自己是怎樣的父親。他的兒子是個法官,結果更是加深他這種道德方面的疑慮,他也不確定自己對這個他永遠無法了解的兒子,究竟懷藏著什麼樣的感情。至於懷茲兄妹,他們在僥倖逃過猶太人大屠殺、控制欲強烈的父親保護下,始終不確定該不該信任其他人,也不確定能否信賴一個穩固的家。

   這種疑慮——亦即無法完全確知的感覺——也成為書中重要的架構。因為我始終不知道接下會發生什麼事情,自己也總是處於疑慮狀態。因此,本書的布局繞著讀者的不確定感打轉,最終也必須藉此鋪陳。這些故事將如何串連在一起?這些人物的境遇將吐露出什麼?哪些事情必須保持未知?這本長久以來對其作者始終是個謎團的小說,對讀者們而言也將帶著某種神祕色彩。但在解決謎團的過程中——最起碼就那些能夠解決的部分而言——我希望讀者花點時間置身不確定感的陰影之中,感受一下生活在其中是什麼滋味。

 
 
 
 
 
 
 
 
 
  定價:330
網站特惠價:281(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選領/購買皆加贈
價值120元《記憶筆記本》 14.8 * 21cm /內頁64頁 /全白畫刊紙
限量1,0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