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人生喜悅   朱平
用你的文字,帶我的心去旅行   朱慧芳
羅馬婆婆的慢食廚房   褚士瑩


真正的人生喜悅

  朱平(本文作者為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

  剛從好友那兒收到一個e-mail告訴我,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www.chezpanisse.com)這位美國舊金山最有名的廚師,也是「在地有機健康飲食文化」的推廣者,承認她的另一個身分就是在Twitter上有31,278個跟隨者、滿口髒話、幽默大膽的羅絲.波登(Ruth Bourdain)。我真的很喜歡愛莉絲.華特斯,現在她有勇氣承認自己用另一個假名,讓自己能更真實完整,因此我更加喜歡她了。
中國人喜歡談和諧、中庸,不走極端,真是一個大智慧,而每一個人都有許多面向,如何能接受人性的複雜而能自處,就是一個終生的學問。當天下文化邀請我替《慢活蔬食義大利》寫推薦序時,我曾猶豫,因為我並不認識這對夫妻作者,更不是蔬食主義者,但因為喜愛義大利、美食及對生活瑜珈的嚮往,很好奇這對夫婦是如何從印度生命哲學、瑜珈生命修行者的社群中,展開了一趟義大利慢活蔬食之旅;於是我答應在看完手稿後寫推薦序。

  這本書與其說是《慢活蔬食義大利》,不如說是張瑜芳、張詠萱夫婦的成長之旅。我覺得他們兩人想分享的不僅是瑜珈生活、蔬食健康及有機環保,而是提醒大家如何放下、聆聽自己心裡的聲音,以及大膽「順著上天的安排,尋訪生命中未曾經驗過的朋友與事件」。


  我接觸瑜珈生命哲學(我一直不喜歡僅談瑜珈姿勢的鍛鍊)是在1996年,在印度喜馬拉雅山麓旁里虛凱詩(Rishkesh)的一個Swami Rama Ashram靈修中心,度過兩星期的靈修生活。那兩星期在破曉恆河旁的廢墟古廟靜坐冥想,及蔬食的經驗,啟發了我對生命、生活、生意與人生的許多看法。

我真正認識義大利也是在1994年,曾在義大利安布里亞(Umbria)的一個修道院中住了兩星期,去了無數的小鄉村市集,及沒有遊客的古城,嚐遍小酒館在地的美食。

  看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找回瑜珈生活與義大利美食的美好回憶,更讓我有最深刻的體會:瑜珈、蔬食僅是一個媒介,真正的人生喜悅是認識這麼多獨特的平凡人,他們的生命如此的滿足、如此的豐碩。

  我最近常跟台灣餐飲學校的學生或專業廚師說:「請注意!未來真正成功的餐廳不再是標榜『明星』主廚,專業的廚藝並不能保證您的成功。真正的成功餐廳是看做菜的人有無熱情,及豐富精致多元的人生經驗。」愛莉絲.華特斯並不是專業廚師,但她對食物的熱情,突破了專業主廚的盲點。未來會有更多像愛莉絲.華特斯、像張瑜芳、張詠萱這樣對精致飲食文化有熱情,對環境生態有執著,能精通多國語言,對時尚、美感生活有敏感度,對精神生活有深度的人來參與餐飲文化事業。台灣餐飲學校所產生出來的廚師,不加油就會被這一群「外行人」所取代了。

我完全同意作者在最後所說的:「偶爾吃點清淡原味的食物,反能保有敏銳的味覺,生命的樂趣也因此更加豐富呢!」


  希望有一天張瑜芳、張詠萱能在台灣建立一個他們夢想中的瑜珈靈修村,將瑜珈、有機農法跟食物合一。

 

 
用你的文字,帶我的心去旅行

  朱慧芳 (本文作者為《只買好東西》作者)

  瑜芳、詠萱第一次跟我訴說他們的義大利旅行記事,我是閉著眼睛聽的。瑜芳是個說故事高手,上一次她用聲音帶著我的心去旅行,這一回她用文字,讓我更加嚮往。她的文字充滿畫面,時而感性、時而頑皮,時而帶著一種上千年似的心靈重量。

  我閉上雙眼,看著她背著重重的行囊,踩在厚厚的石磚地面,在彎彎曲曲、兩旁都是紅赭色磚牆的巷弄裡穿梭。她慢慢推開沉沉的木門,牽著讀者的心走進升著溫暖爐火的古老廚房。廚房的木頭中島上,放著一本泛黃的老舊食譜,她輕聲的跟坐在屋角的老奶奶問好後,走進中島翻看書上老老的文字,然後轉身,像祈禱般似的,帶著恭敬的心,開始準備當晚的餐點。

  瑜芳的手藝是心神與食材對話後的結果,總是簡簡單單的,卻讓你嚐到醇厚滋味。用心靈烹煮的餐點,果然可以召喚食物的精靈,大家喜歡掛在嘴上的慢食、在地、好食材,統統都包含在裡面,好像不用再多說些什麼,但其實還有更多……

  更多的屬於心領才能神會的東西,不僅是飲食,還有針對生活、生命的想法,以及那些瑜芳、詠萱挖心掏肺想傳達的,潛藏不易見的深邃……

  所以我說,瑜芳真是個說故事高手,她可以把旅程、食物、健康、瑜珈、靈修、異國友誼……那麼多的內在,用話語、用文字呈現,不著痕跡的將4年前那一段寶貴經驗搬移進書中。


  這本書記錄了詠萱及瑜芳從北義大利漫步南下的飲食點滴。看似一齣尋覓美食的遊記,其實,是濃縮了兩人前半生的生命旅程。
 
 
羅馬婆婆的慢食廚房

  褚士瑩 (本文作者為國際NGO顧問、作家)

  這麼說可能會讓很多人生氣也說不定,但羅馬對我來說,只是在義大利旅行的轉運點,另一個觀光客充斥的繁忙大城市,並沒有刻意讓我久留的力量,所以多半會住在火車站旁邊的旅館,睡飽了隔天就走。

  然而羅馬並不是全然沒有值得我流連的地方,在羅馬的晚上,我多半會到安靜的住宅區,一個幾乎沒有招牌的阿婆廚房報到。

  這家小館子,是老婆婆經營一輩子的,狹小的客廳擺不到十張小桌子,沒有菜單,但是從座無虛席來看,似乎沒有人介意,反正付了20歐元,剩下的就交給阿婆了。

阿婆每天早上到菜市場,看到什麼好就買什麼,有手工做的麵包配自家製的義大利香腸,一碗湯,一道主菜,然後是一道當天手擀的義大利麵,最後是一盅甜品,沒有什麼花俏的裝飾,杯盤也都像自家用的那樣樸素。每道菜分量不大,每做好一道菜,大家就吃一道,吃的同時,阿婆就開始做下一道,所以每兩道菜中間等待的時間有時也挺長的,但是羅馬在地的客人卻甘之如飴,聊聊天,喝喝紅酒,3個小時下來,竟也像上劇院看了場表演般身心滿足。

  這樣上館子的經驗,對於來自都市的我自然是新奇的。我所習慣的晚飯,總是有過多的食物,過多的排場,過多的調味,以至於剛開始接觸阿婆的廚房,從頭開始學習慢食,竟然有些貧乏的感覺。但是大呼小叫的羅馬阿婆似乎有種魔力,只要我在羅馬,到了晚飯時間,面臨千百種選擇,最後還是會來到阿婆的廚房,心甘情願等半個小時吃那麼一小盤菜。

  我知道,義大利的慢食,一點一點讓我從內在發生了改變。

  最近,朋友曾經帶我到台北一家號稱頂級海鮮的自助火鍋餐廳,我除了對每個顧客迅速將像上百種混雜堆疊成像小山一樣高的食材,轉換成杯盤狼藉的能力瞠目結舌之外,也訝異地看到餐廳有專門給一個人來吃飯的顧客的區域。在這區,每個座位都面對著牆壁,牆上嵌著一個小電視螢幕,進場後每個人限制2小時,大家努力的快速消耗食物,專心而貪婪,沉默地吃著吮著,每個人的臉上都被螢幕的反光打成藍紫色,手指不時撥弄著電視遙控器,感覺像是超現實電影才會出現的場景,突然之間,我懷念起羅馬阿婆的廚房。

  同樣是相當20歐元的價格,究竟哪個比較划算?或者,哪個才算是真正的吃飯?很多人對於義大利食物的喜歡,著重在食物的烹調做法,或是食物的味道本身,但是進出阿婆的廚房久了以後,我慢慢意識到,我真正喜歡的,是義大利人對於飲食的態度。義大利人不見得只有在吃義大利菜時才有這樣的態度,到了世界任何角落的任何一個菜市場皆是如此。義大利母親教導食桌不大吃大喝,而是把吃當成一件美好生活的功課。吃,從來就不該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從《慢活蔬食義大利》這本書,從作者在義大利每個城鎮、每個廚房流連的故事,我也讀到了這分對於吃的誠意與尊重。

 

 
 

 
 
 
定價:380元
網站特惠價:
300元(約79折)
放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