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為了贏而贏,為了爭第一,那所有評比最初的立意,必將蕩然無存,
  或許排開虛幻「爭第一」的迷思,回到萬事萬物的根本與基礎,
  那教育所希望達到的「百年樹人」境界才能永續的推動。

  訪問這位校長之後三週,我和一位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說了這位校長的心聲,她像找到知音般驚喜地說:「有天,我的一位教育學院同事對我們說,她到了亞洲某國去,當地一位中學校長很好奇地問她:『芬蘭是如何做PISA的?』,我同事聽不懂,那位校長又解釋了:『像妳們什麼時候會打開試題?有沒有先演練和準備呢?』」

  這位教授臉上浮現出一種自嘲的表情說:「我們呆板又誠實的芬蘭人還會說什麼?我那同事說:『芬蘭學校在測驗當天才把試題封套打開,難道妳們不是這樣嗎?』」

  她停下來看看我,嘆了口氣說:「結果,當場引來中學校長和老師群的一陣嘩然,他們直接問:『真的嗎?哪有這種事?我們每次都會在收到試題資料袋的當下馬上打開,然後找來成績本來就不錯的學生,開始教他們如何解題。』」

  她轉述到這裡,眼中的不可置信和一絲絲黯然,是一種無法掩飾的苦澀與不解……

  那一天,是我和她一起去聽孩子們參加的瑞士和芬蘭青少年交響樂團演奏會,當時是終場的茶會場合,我們幾個大人就坐在赫爾辛基音樂院的交誼廳裡聊著。在座的幾位芬蘭人都聽得嘖嘖稱奇,卻也啞口無言,不知該如何說才好。我似乎也陷入了一種迷惘,一種「教育本質到底所為何來」的思緒裡……

  一直以來,我先生都經常半開玩笑地說,有些統計數據和資料看看就好,不見得能夠當真,也不必要深究。其實,我一直深自警覺,不論是數據還是資料,解讀都需要有「全面性」的思維,同一種數據之於不同的國家,應該就會有不同的解讀。客觀的條件、外在的因素,在在影響著各種數據與資料內涵的呈現。

  當有一天世界各國爭相以「評比成就」做為教育標竿之時,當國家的教育官員們,將評比成果視為自己的重要政績;當出席教育研討會的學者教授大聲強調,要將學生的PISA評比成績不斷往上提升,就會演變成一種嚴重的誤導,把「競賽」看得比真正的「教育」更為重要,把教育的本質放在虛幻的「爭取榮譽」之後。

  為了贏而贏,為了爭第一,那所有評比最初的立意,必將蕩然無存,豈止師長的教學會被扭曲、變質,一代接一代的學生也會因為「大人們」的虛榮心,陷入一場永無止境的數字之爭。

  成功的滋味確實會讓人著迷,但極可能也是另外一場失敗的開始。或許排開虛幻「爭第一」的迷思,回到萬事萬物的根本與基礎,那教育所希望達到的「百年樹人」境界才能永續的推動。

  我全然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芬蘭教育界人士在PISA一連三屆的表現出色之後,仍然不希望只去強調數理、科學,或是評比科目的重要,而忽略了眾多教育本質上就該同等強調的人文思維,與均衡學習。

  有時回歸事物的根本,才是對人們最巨大、最艱難的挑戰吧!但有這麼一個北歐國家認真去做了,而且不是以贏得PISA的成就去做的,只是單純想把教育的根本重心,與應該傳授給下一代的教育內涵,平平實實、按部就班去推動罷了。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98(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