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小小的貨輪正在進港,遠遠的,看不出起伏。
張榮發瞇起眼睛眺望著那艘小小的船,看著船尾拉出長長的波紋,雖然隔著厚厚的玻璃,但是那隆隆引擎聲、海水的腥鹹味、冷風當頭吹過的種種感受,此刻又重回他的內心。
在日本神戶,他在飯店房間當窗而立,逆光的身影,看不清楚他的濃濃眉毛下的神情。他似乎看得極為出神,視線捨不得離開海面的那一小點。沉默半響,他說:「我到了這個年紀,古早的事反而記得很清楚。眼前這一艘小貨輪進港,令他不知何故,紛繁的往事一湧而上。
他有感而發,用慣熟的台語說道:「以早剛做三副時,想說要有一隻這款的船,我就金滿足了,沒想到今日事業做得那麼大。」
張榮發虔敬地低語著:「這一切要感謝上蒼!」 接著彷彿提醒自己說:「人的一生不能太早下定論,命運是運來運去的,每一個人攏愛有接受挑戰的勇氣甲精神。」
四十多年前,張榮發以一艘十五年船齡的雜貨船「長信輪」創立了長榮海運,並於一九八五年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貨櫃船公司,自此成為全球航運界的領導品牌。
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台灣第一家民營的國際航空公司—長榮航空正式開航起飛。當天張榮發領軍站在停機坪上,親自目送長榮第一架飛往曼谷的班機。當時六十多歲、依然滿頭黑髮的張榮發,穿著黑色西裝,他揮舞著手,看來意氣風發。
當飛機滑過跑道,波音七六七客機圓潤的機鼻指著穹蒼,成立航空公司過程中的各種困難紛擾,此刻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張榮發的心神也一飛沖天。
天與海,圓滿了張榮發的夢想 。
過去數十年間,長榮龐大的貨櫃船、機隊在白雲、白浪裡穿梭來去,張榮發成為全球富豪,卻也換來他鬢髮斑白。
宜蘭縣蘇澳鎮出生的張榮發,可以說是台灣碩果僅存「喝過海水」的國際級企業家,這本書記錄了今年八十五歲的張榮發獨特而令人玩味的一生。
第一部「海海人生:大海教我的事」,呈現張榮發早年投身海洋、學習航海的歷程;第二部「共利經營學:有意義的賺錢」,總合張榮發追求事業大突破,展現精明的經商智慧與過人的膽識,成就事業的高峰。這兩部濃縮了張榮發鋼鐵意志的展現。第三部「利他人生:真快樂的追求」,細述他在走過少年、青壯到晚年事業頂峰之後,對於「人究竟為什麼而活」有了深深的感悟。這十幾年來,張榮發放低身段,將事業的重心轉為公益慈善,全心全意默默回饋社會,生命格局更加不同。
鐵意志與柔軟心,經歷了各項大破大立的煎熬考驗之後,張榮發的一生可謂功德圓滿。
正如所有的圓,都有一個點起。
時序往回推到一九四四年年初,十八歲的張榮發,在基隆登上了人生第一艘船。這一年他生命歷經極大變化,在「南日本汽船株式會社」熬過三年多的工讀生涯,這一天他終於能夠登船,探索這片陌生的海洋。
這一艘客貨兩用的「貴州丸」緩緩啟碇,站甲板上,張榮發看著海面浮浪,眼前展開的是一個迥異於陸地的世界。海,在冬日下顯得迷濛灰白。此刻,太平洋戰爭煙硝不遠,船隻常成為美軍投彈的標靶,他也因此失去摯愛的父親。然而親近海洋的此刻,茫茫浪花中,海的未知、不安與神祕,依然吸引著他。
做為船上唯一一位台籍事務員,張榮發的人生在冬日狂風驚濤中,就此展開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