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330
網站特惠價:281(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歷經十八年極度艱辛嚴格的專業訓練- 莫札特
小時平凡無奇- 威爾許 / 比爾•蓋茲 / 巴菲特
堅持20,000小時的運動訓練- 賴斯 (NFL史上最偉大的接球員)
 

  莫札特是卓越者天啟論的完美例子。莫札特五歲作曲,八歲公開演奏鋼琴和小提琴,後來繼續寫出數百部作品,有些公認是來自上帝的聲音、西方文化的瑰寶,這些全部都在他短暫的三十五年生命裡完成。如果這不是出自天賦,而且是極高的天賦,還能有什麼解釋。

  這些事件值得我們稍微細看。莫札特的父親,也就是李奧波德•莫札特(Leopold Mozart),本身是知名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也是個專制的父親,從兒子三歲起就讓他接受密集的作曲和演奏訓練。李奧波德是小莫札特稱職的老師,不只是因為他本身的名聲,更重要的是,他對兒童音樂教育有濃厚的興趣。身為音樂家,李奧波德的成就不過普普,但他卻是個成就非凡的教學法名師。他在莫札特出生那年出版了一本小提琴權威教本,這本書的影響力長達數十年。

  因此,莫札特從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一個和他二十四小時一起生活的行家教師的密集指導。當然,他早期的作品看起來還是很了不起,但它們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值得玩味的是,那些曲譜手稿並不是出自這個小男孩之手;它們在面世之前,全都經過李奧波德的「修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李奧波德停止作曲的時點,似乎剛好和他開始教導莫札特同時。

  有時候,這個小男孩的作品顯然不是原創。莫札特在十一歲時作的頭四首鋼琴協奏曲,其實全都不是原創音樂,而是其他作曲家作品的組合。他後來在十六歲時發表的三首作品也相仿,在今日,它們並不屬於鋼琴協奏曲;這些曲目也都完全不具原創元素,而是他倫敦所師從的老師J. C.巴哈(Johann Christian Bach)的作品組合。莫札特最早的交響曲,也就是他年僅八歲時寫的小品,風格十分近似他在完成這些作品時的老師J. C. 巴哈。

  在今日,沒有人會認為這些作品是偉大的音樂,甚至連邊都沾不到。它們之所以引起興趣是因為莫札特後來的盛名,除非是出於新奇,它們鮮少被演奏或錄音。這些作品看起來就像出於任何受過複製、重組、模仿他人作品等一般訓練的人之手,只是莫札特有位窮極大半生心力為自己兒子做宣傳、向世人展現這些成果(或許經他稍微潤飾)的父親。莫札特第一首在今日被認為是傑作的作品(以錄音次數評斷作品地位),是他大約在二十一歲時完成的第九號鋼琴協奏曲。二十一歲當然還是很年輕,但千萬別忘了,這時的莫札特已歷經十八年極度艱辛嚴格的專業訓練。

  這裡值得我們停下來思考。莫札特所得到的天啟,並沒有如一般人對天啟的認知,讓他快速或輕易寫出世界級的作品。

  最近,學術界也以新角度剖析莫札特的音樂天才。研究人員為鋼琴家建構了「早慧指數」(precocity index);他們先找出,一名鋼琴家以現代的訓練需要多少年才能公開演奏各個作品,並以此對照幾位歷史上的天才鋼琴家實際需要的年數。如果音樂學生平均需要六年的時間才能公開演奏某曲目,某位天才學生只花了三年,那麼他的早慧指數就是200%。莫札特的早慧指數大約是130%,明顯優於平均水準。但是,二十世紀天才音樂家的早慧指數是300%至500%。這又是標準提升的另一個例子。今日經改良的訓練法,效果顯然壓倒了莫札特的天才音樂家效應。

  再說一次,這些事實完全不會影響莫札特音樂的評價。但是,它們抹去了莫札特音樂創作的神奇與浪漫色彩,而有些人不喜歡這樣。莫札特學者札斯洛(Neal Zaslaw)在一篇名為〈莫札特是樂工〉(Mozart as a Working Stiff)的論文裡描述到,他曾在維也納某場莫札特研討會上提及,成年後的莫札特專心作曲是因為他需要錢,他的作品幾乎件件都有作曲費;此語一出,「我的評論遭受到嚴厲抨擊,砲火的猛烈程度讓我震驚,」他回憶道,「會議主持人甚至親自在席上開口?責我。」札斯洛的罪名就是他主張莫札特也是個有著凡人欲望的凡人音樂家,而不是純綷蒙受天啟的半神半人。

  關於莫札特的音樂如何寫就,不管評估角度如何,《紐約客》(New Yorker)音樂評論羅斯(Alex Ross)總括了最近針對這個薩爾斯堡奇蹟的學術研究結果:「正在播放『莫札特寶寶』(Baby Mozart)影片給家中幼兒觀賞、望子成龍的家長可能會失望地發現,莫札特之所以成為莫札特,憑的是死下苦功。」

 
< 摘自第2章「天賦」其實沒那麼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