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330
網站特惠價:281(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精彩導讀
超越陰陽 身心統合 / 余德慧
專文推薦
擁抱陰影的存在 / 王浩威
靈性成長必備讀物 / 張德芬
陰影是敵人,還是朋友 / 賴佩霞
 
超越陰陽 身心統合
作者╱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因性侵被捕,新北市周姓議員因嫖妓被錄影勒索,小甜甜布蘭妮墮落為蕩女,玉女歌星酒井法子吸毒,被發現這個玉女身體私部刺青,並與多人宣淫。這些層不窮出的案例絕非僅有,將來我們會面臨更多的「難以想像」的情況,但這些情況已經不再是某些人個人道德的問題,而是涉及現代人如何「做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不是單純的道德問題,而是涉及個人成長更深化的危機時刻。

  人類在社會裡的「做人」,是很弔詭的事。當自己爬上所謂成功的梯階,我們就進入一個很奇怪的位置,以為我的真實存有與這個位置是共在的,殊不知這只是個魔咒幻覺,錯把自己等同於這個位置的光鮮亮麗,其實真實的自我反而不在這位置裡。當這位置是愈加顯赫,真實自我卻益發逃逸。被這種榮耀淘空了自我真實的現象,其實是自己設下的陷阱,因為我們透過自我幻象給自己佈下的幻相。

  但在傳統社會,人類的思維過度平面化,經常把公共領域的自我(如職位、角色、自我設定……)無限延伸,以致有過度強調人格的一致性,以為有一致的人格就會有統整的自我,其實並不然。一致的人格只是某個人格剖面的平面延伸,與實然的人格多元樣態不符。

  我們在光鮮的「正面」形象裡形成一種鏡相自我,我們注視著自己的鏡相,以為自己就在那裡,但真實的自己卻躲在陰暗的角落:一個政治領袖可能有著被冤屈的童稚之心,一個宗教大師可能私藏旖綺之念,一個大企業家可能自卑羞怯。把鏡相當做全部的自我,會造成個人的悲劇,是非常不智的錯認。但是在傳統社會,人類的思維過度平面化,經常把把鏡相錯認為全部的自我,而造成個人的悲劇。

超越道德,陰影效應做為自我危機的提出

  我們可以把陰影視為一股湧動的暗潮,在太陽底下不見蹤影,可是卻在不見之處轟隆巨響:看到某個同儕高升榮華的暗自不爽,既酸又羨,見自己討厭的人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的憤怒,這些暗流往往披著理性的外衣而形成的說詞,其真正的成分是衝動的感覺。西方心理學喜歡用「投射」來反映這些衝動,例如討厭的人可能是暗處的自己在迴避之餘所做的「外射」,亦即我們會透過對外投射產生的外化錯覺,形成反光的鏡相,而將暗處的非法性隱匿起來。

  佛洛伊德以及法國精神學家拉岡對暗處的著墨甚深。佛洛伊德的個案都有被佛洛伊德揭露的陰影。在「狼人」的案例,個案在三歲時瞥見父母做愛,留下驚恐深痕;小漢斯怕馬,被佛洛伊德偵察出戀母的可能情結;少女朵拉的不倫慾望等等,使西方文化開始接受暗處風雲的真實性。

  華人文化則走不同的路。我們明知有暗處,但只是告誡一下:「勿欺暗室」,就圇吞帶過,或含蓄地說:「君子慎獨」,意在不言中。清末民初,雖有鴛鴦蝴蝶派的婊子無情、揭醜派的「官場現形記」、「阿Q正傳」之類嘲諷小說,但正視陰影暗處的探討並未展開。

  兩個類型文化相較之下,西方對暗處陰影的開發予其子民一個轉化的機會,因為對陰影存在而焦慮不安,使得人不得不尋求超越之道。東方避開暗處,也減少庸人自擾的煩惱,但也往往陷入平面化思考而不自知。本書提供華人重新反思,也算重要貢獻。

陰陽反轉是關鍵

  西方承認人性的陰暗面,大抵從宗教靈修的修道人開始。他們隱居在修道院,終身反思,很快就發現內在有許多齷齪不堪的黑暗面,它們統稱為撒旦的誘惑。撒旦的誘惑直接來自內心,因此必須透過苦行將之驅逐。

  一直到容格才公開倡導容納黑暗的力量。許多人不解,為何黑暗是一種正向的力量而非破壞力?美國人文心理學界在六十年代流傳著一個英雄神話,敘說英雄小孩在正面的力量裡成長,到了青少年期,他必須以叛逆之姿下墜到黑暗之谷,歷經各種橫逆,終於擒獲內心的巨龍,讓英雄騎龍返回地上,而完成英雄的成長。這種下墜螺旋而上的成長模式與美國文化互相契合,年輕的叛逆總蓄積潛在的能量。

  八十年代的人文心理學與非神論宗教靠近之後,復經安寧照顧的生死學洗禮,黑暗的力量透過病魔的折磨而被發現,原來黑暗的力量是不能直接使用,而需透過困阨疾苦而轉化心性,使得黑暗的苦難成為恩典,這個過程猶如下到黑暗之谷的英雄,征服了內心不馴的巨龍,然後乘龍而出。

  自我轉化是容受自身黑暗力量的關鍵。因為在正常情況發展出來的自我並沒有能力認識黑暗力量,最簡單的情況是,當你被別人批評時,你一定極力自我辯護,甚至在明知的情況,被別人說出自己的缺點,也會慍怒,主要是我們的自我要維持一個正向的自視自持(positive self-regarded),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自尊心。愈是幼稚,對自尊的護衛愈是盲衝,常常不辨情況、不分青紅皂白,只求自尊無限上綱。

  人所謂「練達」必須歷練明暗兩個世界,方能練就。在其胸壑既懷陽也懷陰,也就是一般我們所謂的「整全」。這樣的人不否認他的好色、耍詐,但有色有情,卻見一番規矩,耍詐而守情義,好色卻知所節制,這就是他們常被稱為江湖豪傑,好事壞事皆來,千山萬水,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自然不是什麼名門正派,卻是又正又邪的英雄人物。金庸小說的武俠小說,特愛描寫這樣的人物,無論東邪西毒、黃藥師、楊過。金庸對名門正派冷嘲熱諷,不是冬烘不知權變(如峨眉神尼),就是明的滿口仁義道德,背底裡幹盡壞骨子的事(如岳不群)。

  我不認為這是金庸個人的偏好,他對人的評價是有生命經驗為理據的。他的英雄的成長極為坎坷,歷經各種折磨而獲得轉化的機會,而不是安安穩穩的躲在保護網裡。

  所謂轉化,指的就是陰陽反轉。當經歷轉陰為陽的過程之後,人的成長方向會朝向整全發展,這樣的整全人格會放棄道德主義與放任主義,而以橫跨陰陽的廣闊視野遊戲人間。一般咸認,人格裡能陰陽兼容並蓄的人比較能解放,可伸可縮:你可以拒絕也可以接受,你可以節制也可以自由,你可以愛也可以不愛……

  一般所謂正常自我,其陽在上而陰處其下,陽者在明處而陰在暗處,謹守這個規矩是一般常人,一旦遭逢巨變、在橫逆磨練者,他們有機會被迫經歷陰陽兩面,而真正的痛苦逼使他們轉陰為陽,視不幸為恩寵,真正體驗黑暗做為動力(momentum)的時刻,聖徒小德蘭在荳蔻之年罹患惡疾而更深靠天主,台灣的道證法師在癌症裡有阿彌陀佛相伴的喜悅,這是極端的例子,而不同程度的陰陽反轉時有所聞。

陰陽相合做為身心保健之道

  除了逆境之外,很少有刻意的方法去逆轉自己的暗處。有時歲月的折磨會讓人在不自覺之中改變。暗處的存在本身並不太受認知的影響,即使累積知識也無法撼動陰影的斑駁晃動。目前所知,陰影之所以會稱做陰影,乃是那是一股內在的感情流,這股感情流無法以意義顯露自身,也就是說,這些感情流無法以人類理性的符碼來牽動。這股感情流的源頭非常複雜,包括各種腺體、神經傳遞物質、離子濃度等,它們會在某種狀態爆發衝動。

  現代的研究要讓陰陽平衡的方法,除了生理上的調整由專業醫師透過生理指標調整之外,身心靈的平衡則多少藉助一些心理技術或宗教方法。容格主要是透過夢的解析來切進陰暗面。容格式的做法並不是由夢景來分析,而是從夢思及其氛圍下手。夢是人類主體樣態顯現的一種存在,失衡狀態經常會在夢裡出現下墜、掉落的急迫感,而許多陰陽阻塞無法互通,則呈現反覆尋覓、被追趕、遺落或無法處理的惶惑(如面試不會回答、發現不會答考試卷、沒準備就參加考試……等)。這些主體的樣態可以是為身體的原初意象,也就是說,身體跨器官的綜合透過身體的情緒來表示,如偏陰暗面會出現鬱、寒、冷、清等身體情緒,偏陽面則出現躁、熱、急等身體情緒,而身體情緒需要一個舞台來顯現,夢思及其氛圍就是顯現的舞台。不取夢景而取夢思,主要是夢景繁複多變,反而對身體情緒產生遮蔽。

  最近腦科學家提倡內觀或靜坐。他們的理由是:生理的諸器官,特別是腦部的綜合協調需要一種近乎身體自然的方式來運作,內觀(mindfulness)、吟唱、頌缽、七弦琴都有類似的效果。蘇非旋轉、心輪靜心、靈氣,也多有人提倡這些活動都會出現自然的釋放、消解。如蘇非旋轉被證明具有清心淨化的效果,那些怕髒、易生厭惡的陰暗體質會因蘇非旋轉而獲得改善。頌缽對陰性體質也有幫助,主要是因為缽的陽性波可以用來綜合之故。心輪靜心可以減少混亂的心靈,七弦琴吟唱可消解怨恨。

  至於本書(第三部分)主張用「奇蹟課程」來做切入,我想這是個人見仁見智,讀者可依自己的機緣、偏好而定,無須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