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地球科學簡介

學習焦點
留意以下的問題,對掌握本章的重要觀念將相當有幫助:
1. 地球科學是由哪些科學學門共同組成的?
2. 地球的自然環境是由哪四個「圈」組成的?
3. 地球本身主要分為哪幾層?
4. 為何我們應把地球視為一個系統?
5. 驅動地球系統的能量從何而來?
6. 地球有哪些重要的環保議題?
7. 科學假說與科學理論有何不同?

火山噴發的壯觀、岩岸壯麗的美景、颱風的超強破壞力,都是地球科學家研究的課題。地球科學就是在解決許多與我們環境有關的迷人卻又實際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力量造就了群山萬壑?為什麼天氣這麼陰晴不定?

氣候真的在變遷嗎?地球的年齡是多少?以及地球與太陽系內其他行星相比是老還是年輕?海洋為何會有潮汐?冰期是什麼樣子?會有下一個冰期嗎?我的腳底下可能存在一個生生不息的湧泉嗎?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地球科學。瞭解地球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我們這顆行星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固體,更切確的說,它是一個動態天體,擁有許多互相作用的構造,以及悠久與複雜的歷史。


什麼是地球科學?
地球科學是綜合的科學,是指所有試圖瞭解地球及其太空鄰居的各門科學,其中包括了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與天文學。

在這本書裡,第1 部到第4 部談的是地質學(編備註:收錄在《 觀念地球科學Ⅰ、ⅠⅠ》),顧名思義,這是與地球本身有關的科學。傳統上把地質學分為兩大部分—自然地質學與歷史地質學。

自然地質學是檢視地球組成物質的科學,並探索地底下與地表各種作用發生的過程。地球是一顆動態且無時不在變化的行星,地球內部的力會引發地震、驅使造山運動、或創造出火山構造。在地表,地球外部的力會把岩石劈裂,刻蝕地表,造就出各式各樣的地形。水、風與冰的侵蝕作用,讓地球上的我們有幸能欣賞多采多姿的地景風貌。由於岩石與礦物的形成反映出地球內部與外部的作用力,因此研究地球的成分,就成了瞭解我們這顆行星的最基本課題。

相對於自然地質學,歷史地質學的目的在於瞭解地球的起源,與它46億年的演變歷史,致力於把地質歷史上曾發生過的物質與生物變化,按時間排列做整理。從邏輯上來說,自然地質學的研究要在歷史地質學之前,因為在我們試圖揭開地球歷史的面紗之前,必須要先瞭解地球是如何作用的。

第5 部〈地球上的海洋〉專門討論海洋學(編備註:收錄在《 觀念地球科學ⅠⅠⅠ》)。事實上,海洋學不是獨立的科學,我們甚至可以說,在研究海洋學的過程中,它的複雜性與互相關聯性把所有科學都牽扯進來了。海洋學整合了化學、物理學、地質學與生物學,研究的範圍包含海水的組成與運動,以及海岸變化、海洋地形學與海洋生物。

第6 部〈地球的動態大氣圈〉(編備註:收錄在《 觀念地球科學ⅠⅠⅠ、ⅠV》)研究的是受地球重力吸引的氣體混合物,距離地表愈高愈稀薄。這層摸不著也看不見的大氣,受到地球運動與來自太陽能量的混合效應作用,產生了變化多端的天氣型態,因此創造出地球的基本氣候模式。氣象學是研究大氣圈以及天氣與氣候形成過程的科學。跟海洋學一樣,在研究圍繞在地球外那層薄薄空氣的過程中,氣象學同樣整合了許多其他科學的應用。

第7 部〈宇宙中的地球〉(編備註:收錄在《 觀念地球科學ⅠV》)闡明的是,要瞭解地球,需要把地球與浩瀚的宇宙相提並論。這是因為地球和太空裡的其他任何天體都有關連,研究宇宙的天文學對於探索我們環境的起源非常有幫助。由於我們對於自己居住的這顆行星非常熟悉,因此很容易忘記,地球只是廣大宇宙裡的一顆微小天體。的確,我們的地球與太空裡的許多其他天體,都受到相同的物理定律支配,所以,瞭解地球起源有助於我們認識太陽系裡的其他成員。此外,若你可以把太陽系視為組成我們銀河的眾多星體的一小部分,這個觀念將非常受用,因為就連我們的銀河,也只是宇宙中眾多星系裡的一個。

瞭解地球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這顆行星是個會變動的天體,有許多互相作用的構造,並有複雜歷史。地球長久以來,一直是以不斷演變之姿存在於宇宙中,事實上,在你閱讀本書這一頁的當下,地球正在改變,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依舊會如此。有時候,當發生劇烈的暴風雨、山崩或火山爆發時,地球的改變是快速且猛烈的,然而大多數的時候,地球的改變都是緩慢進行的,甚至因為過於緩慢,人終其一生都感覺不到這些變化。

地球科學研究的各種現象,在尺度與空間上,也有很大的差異。
地球科學常常被視為是在戶外進行研究的科學,事實上也確是如此。

地球科學家的研究絕大部分是根據在野外的觀察與實驗來進行的;但有些也會在實驗室裡進行,例如,研究各種地球的組成物質,有助於洞悉許多基本的作用過程,而複雜的電腦模式的建立,可以用來模擬我們地球捉摸不定的氣候系統。地球科學家常常需要瞭解與應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知識和原理。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與天文學等等這些科學,就是為了讓我們對自然世界以及地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地球
從太空中望地球,它的美令人驚艷,它的孤獨也令人詫異。這樣的形象提醒我們,我們的家園畢竟只是一顆行星,它渺小、自給自足,但某些方面而言,甚至非常脆弱。

當我們從太空仔細觀察地球,會輕易發現地球不是只由岩石和土壤組成的,地球最顯眼的部分並非陸地,而是飄浮在地表上方的旋渦狀雲層,以及廣大的湛藍海洋,這些特徵在在凸顯,空氣與水對我們地球的重要性。

從太空中更近一點看地球,我們便能體會為什麼傳統上總是把地球分為三大部分:含水的地球,也就是所謂的水圈;包圍住地球的空氣,也就是大氣圈;以及固態地球,地圈

我們應該強調,我們的地球環境幾乎是一體的,而非單單由水、空氣與岩石所主導。的確,地球環境的特徵就是擁有持續的交互作用,像是空氣與岩石、岩石與水、以及水與空氣的接觸。此外,把觸角伸向這三大範疇的生物圈,這些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同樣也是這顆行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地球可視為由下列四個「圈」組成的:水圈、大氣圈、地圈與生物圈。

地球這四個「圈」之間的交互作用是無法估算的。提供了一個很容易想像的例子。海岸線顯然是岩石、水與空氣三者交會的場所,在這個畫面中,海水受吹拂海面的空氣拉引,形成海浪,海浪與沿岸接觸時破碎成浪花,此時,水的力道可能很強,連帶造成的侵蝕作用也可能很驚人。(摘錄自本書第0章 地球科學簡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