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到魯爾區(Ruhrgebiet),你期待看見什麼?

如果開車進入魯爾區,這裡有全德國最錯綜複雜最緻密的高速公路網。常常只是一個不小心錯過了交流道,我就被高速公路帶到一個方向完全不搭的城市。有時候,只是在市區裡不小心轉了一個彎,可能就毫無迴轉餘地得開上通往另一個城市的高速公路。特別是,當車子卡進從三線道縮減到二線道緩慢的車陣中,焦躁的魯爾氣氛便在時間的壓力中跳了出來。

可是,如果下了車,跟著朋友帶著孩子牽著小狗走在魯爾區的社區小路上,沒有錯,才剛走過跨在A2高速公路上的陸橋,在沒有喘息的「咻咻」聲中,抱怨自己剛才在路上也因為沒有速限所以失了節制的凶狠加速一轉身卻就走進深綠的小森林,而那穿過林間縫隙的陽光,還反射遠處房舍紅磚溫暖豐富的色彩。

在魯爾區的社區生活裡,我可以像在家裡一樣,不用太過擔心穿著配色走在站著垃圾桶的人行道上,走進任何一家可能賣出樂透超級大獎的小店,站在玻璃櫃前面瞧個半天,然後跟身邊的小朋友一樣,伸出指頭選著五顏六色的糖果,跟老闆買一半歐元酸溜溜的軟糖。

......

 Kumpel這個在魯爾區特有的「好弟兄」德文字,是從深入礦坑同生死共患難的文化中長出來的親密關係。在左右都是Kumpel的魯爾區中,從這家看得進去那家的窗戶,從這家可以知道那家人發生的事情魯爾區展現她數個世代以來不分貧富擠擠住著的鄰里關係,這也是在人際關係疏離的德國少數仍舊保有的藍領特色。

    位在德國西北邊北萊茵-威斯法倫省(Nordrhein-Westfalen)的魯爾區,東起於哈門(Hamm)西止於杜伊斯伯格(Duisburg),因為地形、海拔高度、河川、道路與風景的相似性,在十九世紀後半期就自成一個地理區。到了1920年則因為共同的經濟結構而形成一個長116、寬67公里,面積達4433.49平方公里的「地方聯盟」(KVR, Kommunalverand Ruhrgebiet)。這個全德國最老資格的地方聯盟,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來一直是德國的重工中心,不僅享有都會風華,也掌控德國工業發展的命脈。

我想,得要走進魯爾礦區深邃的歷史深井,才能夠從其過去的樣貌,看見現在,與想像未來。

夢仙旎礦區蘊含著一百多年的歷史……

1871,來自里昂的費飛兒Franz August Vivier跟來自馬賽的礦採工程師摩儂Josef Monin)兩人,以四十五萬馬克在赫爾內市鎖釘兒城區買下五座礦井。並且,以當時打穿法國阿爾卑斯山群的夢仙旎山頭,所完成的一座長達十三公里的隧道為名,將這座礦區命名為「夢仙旎」。同年11月15日,「夢仙旎」開始礦採。

1873年,夢仙旎礦區的開採深度已經達190公尺。不過,在頭二十年,夢仙旎的開礦史是用艱辛寫成。

夢仙旎1900年開始機械化,年產量達到七十一萬五千一百七十五公噸,工作人員也多達2,389人。因為工業化的進程,夢仙旎的採礦量在1927年達到顛峰,年產量一百萬公噸,每天可以採礦三千四百公噸。然而,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從1932年開始的十年間,工作人員從5,990下降到1,988人,1945年整年的採礦量才只有二十七萬五千公噸。一直等到1955年整個景氣才逐漸復甦,夢仙旎的員工回復到世紀初的水準2,760人年產量也上升到七十萬八千公噸。

在礦區現代化與機械化的過程中,夢仙旎創下魯爾區的礦採紀錄1969年打通地下1,300公尺深處的礦井,而且採用輸送帶與軌道車運送煤礦,不再使用人力。1975年,夢仙旎的採礦量達到平均每日四千三百八十三公噸,年產量也打破1927年全盛時期的紀錄。儘管如此,在經濟結構改變與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夢仙旎礦區還是在1978年3月31日停工,從此走進歷史。

今天,如果有人著1978年的記憶經過這片礦區舊地,一定不會相信他的眼睛。用玻璃光罩調節室內日照、溫度與溼度,來創造舒適的微氣候環境,一直是建築設計所追求的理想。在十年之間(19901999),這個曾經是虛幻的遠景配合2000年世界博覽會(Expo 2000),在國際建築大展(Internationale Bauausstellung Emscher Park)的規劃下,在夢仙旎實現。1999年8月,昔日的礦區在經歷一百多年的興衰起落之後,以嶄新的形貌創造人們對未來能源的想像。

想要一眼看盡夢仙旎,必須保持足夠的距離。

如果從赫爾內火車站搭311號車在「夢仙旎廣場站」下車,在這個用新科技與新思惟打造出來的未來建築遭,除了跟夢仙旎一起成長的陽光社區、窗玻璃貼滿圖樣的幼稚園,還有時時飄出咖啡香的大型購物廣場之外,四周依然圍繞著透露歷史訊息的舊日礦工房舍。而剛剛經過的,可能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來到德國的土耳其客工親戚們開的平價蔬果雜貨店。而夢仙旎,就在一排排灌木拉出的矮籬後面。

當然,也可以開車殺出魯爾區繁忙的高速公路網,在赫內爾-波寧希Herne-Bornig下高速公路A42交流道,然後轉彎鑽進藏在房子堆裡的社區--減速。開過限速30公里的社區馬路,滑進大到不像話的停車場,踏出車門,理好衣服。從關起車門開始,就算是穿著筆挺西裝或踩著高跟鞋來參加會議,只要當眼睛在沒有窒礙的視野中放開,迎接到來的是寬暢的心情。而夢仙旎,就站在廣場的正中央。

 

我一向喜歡從停車場直接跨過矮籬,踩過樹蔭,走上草坪的緩坡。深呼吸,遠遠看過去,站在小小山丘盡頭的夢仙旎在陽光下閃耀著晶亮光芒。這時候,從夢仙旎東北邊,將乾燥植物區的雨水不厭其煩帶下來的小溝渠,穿過石階、穿過草坪、穿過我們的步伐,也穿過小朋友從來都不被打擾的遊戲心情,在這裡以之字形穿梭連結。興之所的人們從高處走下階梯,興之所的我們從草坪往階梯走去,當隨意停放在石地廣場上的腳踏車清晰成行列時,只有移動的視角才能把這光罩東南面的玻璃帷幕盡收眼底。

拜訪夢仙旎,不需要事先看天氣決定心情。也許就在早春4月不可預期的急風暴雨中在夏日莫名難耐的燠熱炙陽下或者冬天昏暗天色灑下的冰冷雪雨裡。走進夢仙旎的大門扯掉圍巾、擦乾汗水,或是收起雨傘,在這棟176公尺長,72公尺寬,15公尺高的玻璃屋裡,永遠都是地中海城市尼斯明亮溫暖的好天氣。

從東南邊的大門走進這棟由56根巨大松木梁柱撐起的玻璃光罩,左邊站著的圓錐形塔,領銜帶出兩排往前延伸的方正長廊。這棟像是即將噴射升空的「太空建築」,是赫爾內市鎖釘兒城區的市民圖書館。貼近金屬色澤的外牆上,沿著出入口鑲嵌了一圈玻璃鏡,反映出天光下來自四面八方玻璃光罩的「室內」景致,就像是走向「另一個世界」的神秘按鈕。

我常常覺得,走進夢仙旎,就像是走進一個夢境。

儘管在講堂裡有座無虛席的人潮,儘管在風大的節候有著快速變幻的雲影,每次走進夢仙旎,我一定放慢腳步、輕聲細語。因為,在這個玻璃光罩裡,一切都變成透明異常。人類的野心與夢想,自然的多變與穩重,我們生產與製造的文明,會在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形式毫不稍減回報。

人們在夢仙旎的歷史中學習到與自然和解的謙遜從使用過去舊礦坑的沼氣在玻璃光罩的屋頂與帷幕結合太陽光電,到使用節能科技創造舒適氣候夢仙旎從1999年8月開放到今天,附近的社區慢慢長了起來,購物商圈蓋了起來,隨著時間,人群慢慢聚攏到夢仙旎廣場上,用未來能源的眼光談論著這曾經是大片礦區的歷史。而我始終放慢的腳步與放輕的人聲,僅僅是想要把這一小片創造出來的天人合一的和諧,稍稍延伸到嘈雜的世間吧!  (本文摘錄自第四章)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