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幹嘛老叮我?

  │世界上沒有標準答案這回事蚊子幹嘛老叮我?│                          •回首頁

 

蚊子幹嘛老叮我?
(書摘)

對加拿大人來說,傍晚時野外小屋上方嗡嗡的蚊子聲,跟潛鳥(loon)的淒厲叫聲一樣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我看過很多有關母蚊子才會叮人的描述,也看過許多蚊子特殊口器的圖片,我也知道蚊子叮人的過程是怎麼刺穿我們的皮膚去尋找血管。但是這個討厭經歷的前奏曲,卻很少人注意到。在黑暗中,母蚊是怎麼找到我們的?牠看到我們了嗎?還是聞到人的氣味?聽到人發出來的聲音?如果我們充分瞭解這個過程,能不能設計出適當的驅蚊藥,利用化學品來阻止被母蚊叮咬?

單憑觀察這些討人厭的小昆蟲的飛行,就可以得到一些線索,說明牠是怎麼找到我們的。下面有關蚊子行為的描述,都是由科學期刊上一篇很值得回憶的文章摘錄出來的,是布朗(Anthony Brown)在1966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的論文:「當一個人於微風中,站在有很多蚊子的野外時,蚊子會從他身旁飛過,但那些進入這個人的下風處的蚊子,在聞到這個人發散出來的氣味時,就算離開了九公尺遠,也會轉過頭逆風飛來。」

在某人「發散出氣味」的下風處,應該算是一件相當不舒服的事情,至少對我們人類來說是如此。但是顯然母蚊子的感覺完全不同:「當一個男人站在密閉的室內,蚊子會從他身旁飛過而不太理會他。但是等到他躺下,蚊子會察覺到他身體上方的上升氣流,於是就紛紛跑過來。」

蚊子看得到、聽得到、嗅得到我們嗎?

在這幕場景裡,主詞用的是男人倒不僅是1960年代的性別偏見,有證據顯示,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招惹蚊子,大人也比小孩更容易被蚊子咬。但從上面描述的一些字,像是「發散出來的氣味」啦、「上升氣流」啦,好像發出的氣味是招蚊子叮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聲音或視覺影像似的。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驅蚊藥應該是要干擾蚊子的嗅覺器官,使牠喪失辨識氣味來源的能力。

但或許我們太早下結論了。可能我們的氣味真的是招惹蚊子的主要原因,但蚊子有視覺,看得到我們。(至於我們的聲音,完全沒有證據和招蚊子有什麼關係。除非我們刻意模仿那種討厭的嗡嗡聲。即便如此,飛過來的也只是那些不會叮人的公蚊,跑來想找母蚊交配。)對蚊子來說,視覺不但重要,也可能是母蚊最先察覺到我們的方法。物體愈黑,蚊子愈感興趣,顯然蚊子的眼睛對顏色並不敏銳,分辨不出彩虹中央從橙到藍的色彩,而分處可見光譜兩端的紅色和紫色,對尋找獵物的蚊子來說大約都是黑色,很能激起牠們的興趣。如果是會移動的黑色物體,那就更理想了,而且如果物體產生「閃爍」的效果,例如黑色物體在黑白相間(特別是條紋或棋盤狀)的背景前移動,就再好不過了。有句俗話說:「如果你穿得像個裁判般的渾身條紋,那麼這天最好不要到林子裡去……」

但是大家都知道,就算我們身穿白衣,到了有蚊子出沒的林子裡去也一定會被咬,甚至可能被叮得滿身包。我們有沒有更好的線索,能知道到底除了衣服的顏色之外,是不是有某種人特別能,或特別不能引起蚊子的注意?

答案很明確,的確有些人特別容易招惹蚊子,而有些人則不受蚊子青睞。但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不是那麼容易。十多年前有項很有名的實驗:加州的一個研究團隊找了838個人,測試他們吸引蚊子的本領。參加測試的人,每人拿一個蚊子籠(底部是尼龍網的塑膠筒)罩在前臂三分鐘。每個籠子裡只有四隻蚊子,但在第一回合後,這838個人中只有17個人沒被蚊子咬。在第二回合後,第一次幸運過關的17個人中,只有1人全身而退。後來這個人又經過九次測試,只有三次被咬,其他六次都安然無恙。真該為這傢伙乾一杯。對蚊子來說,他還真是個沒吸蚊力的傢伙呢,可惜的是,就像研究人員在報告裡所說的,他們雖然已經竭盡所能的徹底研究了這個避蚊大王,還是搞不清楚蚊子為什麼對他沒興趣。

蚊子不僅愛叮你,還特別愛叮你的腳

這就是到今天為止整件事的情況。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招蚊子咬,另外有些人較有免疫力。但為何如此目前並不清楚。一個人在正常的時候,大約會發散出百來種化學物質,如果說這些物質依不同比例互相混合會對蚊子送出不同的化學信號,一點也不奇怪,但要辨識出這些化學物質甚至瞭解它們的比例,是最困難的部分。

這個研究團隊在1960年代曾經研究過一位二十一歲的年輕人,他不會排汗,而且比較不吸引蚊子叮咬。可是不會排汗是很嚴重的生理障礙,若是要以此避免蚊子叮咬,代價未免太高了。但是自從這個引人注目的例子起,有些防蚊研究發現:排汗在招惹蚊子上,果然占了重要的地位。看起來,有些人的汗比別人更有「汗味」。

1990年代中期,在坦尚尼亞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了在招惹蚊子這件事,每個人有不同的等級。有三位志願者在野外的帳篷睡了九晚,這頂帳篷有特殊設計,在出入口都有捕蚊陷阱。(其實他們可以節省一些研究經費,只要邀請我去住這些帳篷,保證可以捉到一大堆的蚊子。)進行實驗的這九個晚上,實驗者互相交換帳篷。而且在每次換帳篷的時候,都把自己隨身的臥具全帶走,以免在帳篷裡留下任何與個人有關的氣息,干擾了實驗。這三個人當中,有一個人顯然對三種不同品系的蚊子都缺乏吸引力,這些蚊子即使進入帳篷,也不太去叮他。

但其實招蚊子叮的特性,不只在人與人之間有差異。有個日本人做的研究發現,身體的某些部位,最容易招惹蚊子,他們的結論是,人的腳最容易招蚊子、其次是手、再來才是臉。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次序呢?沒有人知道。研究甚至指出,喝了啤酒後更容易遭蚊子叮咬。對愛喝酒的人來說,這也是個壞消息。

蚊子三大愛:體溫、二氧化碳與乳酸

研究人員已經能確認,人類發散出來的某些氣息對蚊子有吸引力,但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根據對蚊子觸鬚上神經細胞的信號記錄結果,並配合觸鬚細胞在電子顯微鏡的圖片資料合併研判,蚊子觸鬚細胞中有90%的設計,都是為了偵測空飄的化學物質。因此,人所排出的二氧化碳、體熱和乳酸,蚊子來說都有非常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很合理:我們有熱度、會呼出二氧化碳且汗液裡也含有一些乳酸。更有意思的是,蚊子用什麼聰明的儀器來偵測這三種引發牠興趣的東西,確保牠有效率且安全的偵測出獵物在哪裡。

想更瞭解蚊子幹嘛老叮你嗎?請見本書第1章)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