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型及基本飲食原則        

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是國人常見的新陳代謝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之一,發生率約為1%,男性多於女性。本病原為西方人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但隨著西方速食文化入侵,東方人飲食逐漸被高油脂、高熱量及低纖維食物所取代,除了導致亞洲地區高血脂症比率逐年攀升,動脈硬化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發病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什麼是高血脂症
    人體血液中包含多種血脂肪,其中以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血脂蛋白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疾病最為常見。當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超過正常值,則為高血脂症,又可分為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混合型高血脂症三種。

高血脂的症狀
   
大部分高血脂症病人並不會出現特別典型的症狀,因而延誤治療時機。門診中的病人以脖子僵硬酸痛最為常見,大多病患是經由健康檢查才發現本病的。而少數的「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的病患,皮膚或肌腱會產生黃斑瘤或黃色瘤,影響外觀。

    血脂肪過高,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常見如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及動脈硬化症等,脂肪肝則是另一種併發症。而當血中三酸甘油脂數值高於500mg/dl時,極易引發急性胰臟炎,所以應及時監控。

高血脂可能病因
會出現高血脂症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點:
1.遺傳因子
當父母親有本病史,子女發病率就比普通人高。有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者,發病年齡通常都比較低,治療較為困難。

2.高熱量、低纖維飲食
由於西方飲食的影響,兒童及年輕人經常以炸雞、漢堡、薯條及比薩等高熱量食物為正餐,加上新鮮蔬果攝取不足及缺乏規律運動,使肥胖比率愈來愈高,血脂異常也因而年輕化。

3.過量飲酒
適量飲酒具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食慾、消除疲勞及提神抗寒等藥理作用,但飲酒過度或酗酒容易使脂肪代謝異常,產生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智力減退及營養不良等酒精中毒症狀,嚴重者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肝炎、肝硬化、神經炎及高血壓等病。宿醉後,若能及時解酒,則可減輕酒精殘留的傷害。(解酒藥膳請參考《莊雅惠 全家人的保健藥膳》,天下文化出版)

4.藥物副作用
部分藥物會成為高血脂症的致病因,常見如女性荷爾蒙、避孕藥、利尿劑、類固醇製劑或β阻斷劑等。

5.繼發性的病因
因部分疾病而導致血脂代謝異常,則為繼發性高血脂症,常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糖尿病、庫欣氏症候群、肥胖症及腎病症候群等。

西醫治療觀
    一般而言,沒有冠心症危險因子的輕症高血脂症患者,西醫會建議先經三至六個月的低熱量、高纖維及優質蛋白的飲食療法,若血脂肪無法恢復正常值,再施以降血脂藥物治療。

    而重症患者,如血中三酸甘油脂超過1000mg/dl,或已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缺氧或梗塞、周邊動脈硬化及腦血管疾病等,且又具有二個以上之冠心症危險因子的高危險群,則需同時合併藥物治療,以免產生嚴重併發症。

中醫治療觀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原因包括飲食不知節制、本身體質因素、久坐少動等。根本源於氣虛體質,無法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這些痰濁瘀血堆積在血液、肌肉或內臟,造成氣滯血瘀、痰濁阻塞等病症。治療則以活血通絡、化痰消脂為原則。中醫常見證型如下:

1.氣虛型
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懶言懶動、頭暈嗜睡;心悸胸悶、動則易喘;食慾不振、噯氣腹脹、容易噁心嘔吐、胃酸腸鳴、肌肉消瘦、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造血功能不足;肌肉筋骨酸痛、小便頻數、色清量多、漏尿、夜尿多、掉髮;男子滑精早洩、女子月經失調或量多、白帶多而清稀、容易流產、不易受孕。

2.痰濁阻塞
頭痛頭重、眩暈欲倒、身體腫脹、全身酸痛、關節腫痛、噁心嘔吐、便軟瀉泄、月經延後、經痛、色黑夾血塊、白帶清稀。

3.火熱型
面紅發熱、口苦口臭、口渴喜飲、口舌生瘡、目赤目癢、鼻乾鼻癢、流鼻血、咽痛涕黃、咳嗽痰黃、煩躁易怒、失眠眩暈、頭痛頭脹、耳鳴耳痛、紅腫疼痛、尿頻尿痛、小便量少黃赤、大便秘結、便血或瀉下黃穢惡臭、痔瘡、紅腫熱癢、瘡瘍腫毒、陰部搔癢、帶下色黃腥臭。

4.飲食過多
腹部脹滿、脹氣呃逆、煩躁不安、頻頻排氣、大便酸腐味、睡眠不穩等。

5.氣血瘀阻型
局部疼痛、瘀青、斑點、腫塊、腫瘤、經痛、夾血塊。

降血脂藥膳

◎燕麥粥(2人份)
功效:滋陰活血,有降血脂、降血壓及預防動脈硬化等作用。
材料:乾燥桑椹1湯匙、黃耆1錢、燕麥3湯匙、適量果糖
作法:桑椹及黃耆加熱水300㏄浸泡約10分鐘,過濾取汁,加入燕麥煮成稠粥,最後酌加果糖調味即可食用。
醫師叮嚀:火熱重者將桑椹加重為2湯匙,以蜂蜜調味;氣虛嚴重者黃耆加重為2錢,以紅糖調味。

 

◎火腿燴豆腐(4~5人份)
功效:養陰益氣,有降血脂及預防動脈硬化等作用。
材料:丹參1.5錢、肉桂1.5錢、葛根3錢、枸杞5錢、切片鮑魚菇1碗、豆腐1塊、洋火腿片丁半碗、市售高湯1罐、適量太白粉、醬油、鹽

作法:
1.枸杞除外,其餘藥材放入藥袋中,加水600㏄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1小時,取出藥袋,藥汁備用。
2.豆腐微微酥炸,加入鮑魚菇、火腿丁、藥汁及高湯,待滾後加入調味料,並以太白粉勾芡即可食用。

醫師叮嚀:火熱重者加玉竹5錢;氣虛嚴重者加東洋參1錢。

 

◎紅麴鯉魚(4~5人份)
功效:補陰益氣、去脂通便。
材料:萊菔子3錢、決明子3錢、玉竹5錢、八角2個、甘草2錢、紅麴1湯匙、鯉魚1條、適量蔥段、薑片、冰糖、醬油及米酒
作法:
1.鯉魚用醬油醃後微微酥炸備用。
2.全部中藥放入藥袋,加水750㏄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至約剩500㏄,取出藥袋,藥汁備用。
3.將藥汁與食材全部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燉煮約半小時即可食用。

醫師叮嚀:火熱重者玉竹加重為1兩;容易腹瀉者將決明子改為溫性的茯苓3錢。

◎綜合滷味(6人份)
功效:補陰益氣、去脂消脹、強化關節、減緩骨質疏鬆。
材料:山楂5錢、川七2錢、黨參5錢、八角2個、甘草2錢、豆蔻1錢、濕海帶1斤、紅白蘿蔔切塊各半斤、牛腱1個、雞腿2隻,適量蔥段、薑片、冰糖、醬油及米酒
作法:全部中藥放入藥袋中,與食材一同放入燉鍋內,加入適量水,燉煮約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醫師叮嚀:火熱重者加麥冬5錢,將雞腿改為鴨翅;氣虛嚴重者加山藥1兩。



Copyright© 1999~2005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