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卷前  
                        留學:從不歸路到返鄉路  
                        兩種美國,兩種心情  
                        人生的時鐘正向東移  
                        從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到建一流社會  
                      卷一   投入閱讀 
                        做一個讀書人  
                        抖落一身庸俗  
                        挑好書讀  
                        造一座知識不夜城──讀書不打烊  
                        讀書不能打折扣,買書呢?  
                        「就像打一場棒球賽」  
                        有一點錢的時候  
                        遠離知識就是走近無知  
                        做一個貪婪的購買者  
                        不做守財奴  
                        「聽君一席言」不如「手中一本書」  
                        愛書如命  
                        「學習」比「休閒」更引人入勝──對年輕朋友的叮嚀  
                        絲路歸來──做一位終身學習者  
                        新讀書主義  
                        熟讀偉人傳記培養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在「學習的年代」不做「現代文盲」  
                        值得尊敬的人  
                        為歷史留下紀錄──天下文化出版傳記、回憶錄的用心  
                        看書、選書、出書──心情總是一片蔚藍  
                        閱讀,終身的承諾  
                        文化產品的豐富,才是現代社會的驕傲  
                        傳播知識為己任  
                        寬容與公正──金鐘獎的入圍與出局  
                        疑中留情──引申美國的一句片語  
                        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自求多福  
                        把人做對──反「冷漠」的根本  
                        軟實力比腦袋,硬實力比口袋  
                      卷二  親近典範  
                        李資政的囑咐:要再努力—─追記母親節那天的午餐  
                        做什麼不像什麼──擴散中的台灣社會病態  
                        改寫中國懦弱歷史的人──「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  
                        教訓要記取,仇恨要淡忘──張純如寫《被遺忘的大屠殺》  
                        走在百元電腦前面的溫世仁  
                        專業、奉獻、親情──陳長文的「完美平衡」  
                        懷念傅利曼教授的去世  
                        耶魯最會賺錢的「志工企業家」──史文遜投資長的故事  
                        做一個出色的知識人──在台灣大學畢業典禮致詞  
                        如果田長霖出任北大校長──中國需要教育改革的先軀  
                        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提議設立「國家人品獎」  
                      卷三  深耕大愛  
                        八張機票  
                        吻別母親  
                        婚禮上的賀詞  
                        鄉關何處  
                        「新」台灣人改寫台灣生命力的新劇本  
                        虛心的自問自答  
                        內行與外行  
                        年輕一代  
                        多重視價值,少計較價格  
                        追求「簡單」:「減」比「加」更重要  
                        讓台灣減少「開方現象」  
                        不可取的「大愛」  
                        「白吃午餐」30年—─台灣唯有靠「V型選擇」反敗為勝  
                        讀《樂在工作》  
                        讀《注意力經濟》  
                        艾森豪的遠慮陳長文的近憂:每枝槍都是對飢餓者的偷竊  
                        最迫切需要的實力  
                        聽克魯曼演講看產官學整合  
                        與北大師生分享現代觀念  
                        教育創出路、和平造活路—─與兩岸產官學分享一些看法  
                        見好收,見壞更要收  
                        八個觀念改善台灣  
                        超越利潤大山,攀登另一座責任大山  
                        台灣企業與世界標準接軌  
                        台灣的出路:以「軟性實力」立足世界  
                        禮義之邦,快樂之島  
                        看不見的新柏林牆  
                        財富不需要留給子女──一位韓國留學生的回饋  
                        台灣不垮,有你!  
                      附錄  著作表  |